內容創業持續膨脹,短視頻成了熱門掘金點。7月,今日頭條副總裁林楚方離職創業,想回歸內容領域做短視頻項目,在今日頭條之前,林楚方曾出任總裁的壹讀傳媒就曾相繼推出音頻、視頻產品,自然也很了解視頻的想象空間。

 

媒體人入局和快手的風靡

短視頻帶來的刷屏級別的消息,除了超級網紅papi醬外就是媒體人的接連入局和短視頻分享平台「快手」毫無徵兆般佔領了三四線城市。

轉過身來創業的林楚方並非第一個看中這個領域的媒體人,從2014年至今,不斷有媒體人步入浪潮中。

今年6月,《中國企業家》雜誌執行總編何伊凡成為「今日排行榜」創始合夥人和首席內容官,這個項目以短視頻為主,進行行業達人的IP孵化;

今年5月,《東方早報》社長、澎湃新聞CEO邱兵轉型短視頻內容創業;

2015年8月,原藍獅子總編輯王留全創立「即刻視頻」,在初創期拿到1300萬天使投資;

2014年9月,《外灘畫報》前主編,《上海壹周》雜誌創始人徐滬生,離職創辦「一條」。

短視頻的發展前景被公認。今日排行榜的何伊凡向虎嗅介紹:「視頻、音頻是內容傳播的趨勢,之前我在雜誌社對此方面就很感興趣,但是這需要比較大的投入和專業技能配合,現在的平台恰能解決這些問題。我有特別懂視頻的合夥人,也操作過網生節目,另外我們願意在視頻上投入。」儘管和並不願意把自己的「今日排行榜」稱為短視頻方向,但他們的確是以視頻為主,進行行業達人孵化。

還有更多非媒體人創辦的項目迅速填充進這個市場,其實早在2013-2014年,因為美拍、秒拍的問世和成功,短視頻就曾迎來過一波創業高潮,期間誕生了趣拍、魔力盒、玩拍、可見、秒視、開眼等項目。

而迅速躥紅、影響力仍在持續的超級網紅papi醬,讓這種內容載體在普通人中引爆出更多影響力,還引來無數模仿者,這些人並非要創業,更想借此出名來獲得滿足感,包括精神和物質的雙重滿足。

2011年上線的快手,是國內最早的短視頻平台之一,但直至今年6月才因一篇頗有爭議性的《殘酷底層物語:一個視頻軟件的中國農村》被廣為知曉。不少平日裡自詡為互聯網與科技圈內達人的讀者,表示「這竟是自己第一次聽說這個軟件」,儘管其官方宣稱已經突破3億的用戶量以及1000多萬的日活。

儘管已經迎來一波波創業高潮,這個市場依然有着強大的吸引力。

 

做平台還是做內容產出?

按其不同的內容生產方式,短視頻創業項目可大致歸為兩類:UGC內容聚合平台or PGC內容生產方。

 

平台型更易形成短時間內的轟動效應

UGC平台天生有很強的社交屬性,美拍、秒拍、小咖秀都集中在這種邏輯層面,它們之所以成為爆款,一是因為對於秒拍和小咖秀來說,微博注資帶來了非常多的明星資源以及背後的超大流量,二是美顏、濾鏡和超級簡單的製作方式大大降低了用戶的使用門檻。因為參與門檻低,能很快獲得大量用戶並且驅使他們在其他社交平台上進行自覺轉發。這也是為什麼說第一波短視頻增長浪潮建立在微博和微信之上。

而從小咖秀到快手,一個全民對口型甚至明星都一起鬧起來,另一個讓普通人發現原來自己可以離一名網紅如此之近於是一哄而上,都在網友之間形成一種病毒式傳播。這也只UGC帶來的意義,過於高冷的PGC顯然難有此等待遇。

也有垂直在美妝、旅遊、財經、美食、音樂、體育等某一領域的平台,比如美妝視頻分享平台小紅唇,用戶自行上傳視頻,或講解化妝步驟、技巧,或說下自己對某件護膚品的使用心得,這些短視頻為小紅唇帶來了流量,並引流給自己的電商業務,最終形成閉環。

這種垂直領域的短視頻更多時候是其他業務的先行軍,短視頻成為一種展示形式、一種獲客手段,特別是電商業務,網購已經來到了粉絲為王階段,網紅、短視頻、直播都是積累粉絲的方式。

 

專業團隊生產、篩選視頻的方式正受到資本追捧 

和單個網紅的個人發展路徑不同,內容生產團隊對視頻的專業性、策劃性要求更高,他們往往對內容格調要求很高。像一條、二更這樣的應用是典型的內容生產商,團隊自己製作視頻內容,然後鋪渠道發放。一條主打生活、文藝、潮流,二更覆蓋文化、藝術、美食、時尚、旅遊、公益,總的來說就是有格調懂生活還有藝術氣息的視頻。

除了一條、二更,還有很多生活方式類短視頻項目,比如即刻視頻、三顧、一人食、量子頻道、企鵝和貓、日日煮、刻畫等。今年3月,二更獲得5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5月,即刻視頻獲得1000萬天使輪;7月,一條完成 1 億人民幣 B+ 輪融資,它在去年6月剛剛獲得數千萬人民幣B輪。

這些項目由於自己流量的局限性,往往對於第三方平台有很大依賴,但是為什麼在初創期就能得到投資機構的信賴?虎嗅曾經轉載娛樂資本論的文章,分析生活方式類短視頻項目接二連三拿到融資的原因,除了短視頻這個大趨勢之外,它們貼近生活,而生活用品,也是導電商最便捷的一個領域,而能將承載的內容和信息量更快的傳播和實現廣告變現,這是投資者最希望看到的。

而不管UGC還是PGC,內容本身都很重要,在這個創意不嫌多的時代裡,懷揣精華內容的人想要進來不是沒有機會。但這類創業項目難在如何成為頭部內容資源,這個路徑並不好尋找。而且即便成為了頭部內容,也還面臨商業變現和如何不斷翻陳出新的難題。

 

UGC陪跑難出專業網紅

對於普通人來說,想借短視頻的東風成為專業網紅,其實很難。

有了短視頻製作軟件,比如美拍秒拍及一眾自帶拍攝能力的短視頻平台,人們漸漸發現視頻的生產工具不再專業化,只要有個手機就能搞定。然而獵奇吐槽也好扮丑搞笑也罷,又或者雞湯還是賣萌,想要短時間內輸出具有引爆性質的內容很難。

而且工具型的產品本身就是漏斗,「形式」本身在便於用戶生產內容的同時,也局限了內容的表達。

就像知乎網友徐戈所說:別看視頻短,一個精品的背後往往是看似粗糙實則環環相扣的算計。不信你去看一下papi醬的視頻,其中字幕,視頻鏡頭的切換有多頻繁,做過視頻的都知道光是剪片子就是個體力活。當別人粗製濫造,專業化的工具意味着高一個維度的巨大優勢圈裡人不會不知道,而且有些細節的實現不專業還真不行。

他們很難成為頭部內容,如果想靠系列視頻來做持續引爆,沒有團隊和資金支持,全憑一腔熱血對抗觀眾越來越高的期待,講真,基本沒戲。

這些人的嘗試和努力無疑成就了他們所在的平台。五道口的快手大廈很顯眼,走出地鐵口一眼就能看到,曾經很窮的快手終於被養的越來越胖,這要歸功於平台上用戶的生產力。很多人分析並不會冒出一堆papi醬,但對於平台來說有內容帶來流量就好,管他是papi還是醬呢。

 

關於變現方式和未來

各類平台都希望抓住這波行業浪潮進行變現,同其他內容創業項目一樣,短視頻的商業化想象空間目前集中在廣告和電商層面,並且與網紅孵化、粉絲經濟、打賞模式均可很好結合。

除了這些慣用手段,也有一些項目想要通過品牌IP化來變現,比如二更在今年1月出版首部IP作品《陪你說一世晚安》,創始人李明也曾和媒體透露他們在籌備拍攝自己的電影;今年4月份上線的刻畫視頻,也在創立初期就推出了版畫售賣,創始人苗煒還認為短視頻在未來極有可能成為電視節目。另外,某不願透露名稱的短視頻項目告訴虎嗅,他們目前在做一個與短視頻平行的業務,類似於雲服務,就像很多給直播送水的項目。

這些商業化手段都在不斷嘗試中,但比起圖片和文字類產品,越來越多的人覺得短視頻是離錢最近的媒體。

回過頭來看,短視頻越來越能體現出UGC在突發事件上的及時性,成為一種新的媒體形式。而它的發展或許也會和長視頻一樣,平台爭搶頭部內容的版權,就像熱門電影電視劇之於優酷樂視愛奇藝,說不定內容生產商和網紅將會在一定時間的流動期后,找到適合自己的平台做最後的落腳。

華興資本研究發現,頭部內容選擇大平台外的新應用,最關注的是其需求能否完善、高效、有經濟效益的滿足,而不再考慮該應用是否有足夠多的用戶。可以肯定的是,達到百萬級別的粉絲數量的頭部內容已經可以形成較大的商業價值。


 除了風靡的快手和轉型的傳統媒體人們,關於短視頻創業,還有什麼是你需要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