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此前阿里巴巴集團執行主席馬雲接受南華早報的採訪,南華早報中文網分為上下兩篇刊出。

在上篇中,馬雲對中國經濟進行預判,認為未來20年中國經濟增長仍將為全球稱羡,下篇回應了入股《南華早報》的用意,談了對中國文化建設趕不上經濟建設以及對香港困局的看法。

 

以下為採訪實錄,小標題為虎嗅所加:

談入股《南華早報》:沒有能力也沒有慾望去干涉報道

問:現在《南華早報》已經加入了阿里巴巴的大家庭,您對南華早報的前景有何看法?對南早扮演的角色怎麼看?

阿里巴巴加入了《南華早報》的未來,我們非常興奮。 《南華早報》是一家了不起的媒體,也是香港最好的媒體之一;郭鶴年先生接手之後,更是成為了亞洲最頂尖的英文媒體之一;阿里巴巴希望透過我們的技術和資源,協助《南華早報》成為一家全球性的媒體。亞洲正在改變,中國也正在改變。所以《南華早報》會擁有大量的機會。與其他媒體相比,《南華早報》憑阿里巴巴在中國、在亞洲擁有的資源,可以令整個世界更好地了解亞洲、更好地了解中國。如果南華早報能夠扮演東西方橋樑的角色,我相信這家媒體未來一定會成功。

 

問:阿里巴巴曾表示《南華早報》的報道應該為讀者呈現出一個有別于西方媒體眼中的中國。您認為這將會是怎樣的一種敘述方式?

首先,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對讀者公平。讀者有權利認識一個客觀、真實的中國。我很幸運地去過不少地方,但我越多地接觸世界各地的人,越多地聽到他們對中國的看法,我越覺得其中的誤解很大。其實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沒有從媒體上得到準確的信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親歷中國,也不是每個中國人都有機會去歐洲或西方,所以我認為這其中有巨大的機會,也正是一家媒體可以承擔責任之處——幫助人們以更全面的方式來互相了解,而不是用只由隻言片語就輕率地得出一個結論。我非常高興《南華早報》可以承擔起這個責任,以更為廣闊及更具深度的方式報道中國。所以我認為《南華早報》要做的應該是「對我們的讀者公平」。我們應該讓讀者從更多的角度來認識中國。

 

問:有一些評論猜測,阿里巴巴發布收購南華早報公告的含義,似乎是指未來《南華早報》有關中國的報道會變得更正面,甚至會在一些棘手的議題上幫中國粉飾。您對這些猜測有何回應?

我沒有做過記者。但是我相信,如果還沒報道,就先給一個媒體定個規則,要正面去報道,還是負面去報道,這個報道本身肯定就是片面的。我認為不是「正面或負面」,而是「全面」,非「片面」。我總結為「客觀、理性、全面」。如果人們真的希望更好地認識中國,我們必須確保媒體的報道是東西方讀者都容易理解的。正如我說過,我們應該為讀者提供一個公平的機會,而不只是為中國或為我們提供一個公平的機會。

 

問:中國的故事錯綜複雜,有時甚至自相矛盾。媒體如何才能從具吸引力的客觀角度,讓西方讀者可以去明白在中國發生的這些事情?

我覺得媒體最重要的是客觀、公平和全面,不應該摻入偏見或成見。有時人們單純以西方角度或東方角度看待問題,流於片面。《南華早報》可以做的,就是交代清楚事件的來由和文化背景。西方文化崇尚科學,講究要麼黑、要麼白;東方是講究黑和白之間混沌的發展,太極中間的變化。 《南華早報》可以讓讀者更好的理解東方思維。東西方未必互相認同,但至少可以理解對方的出發點。

 

問: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之前提過,編輯方向會交給南早的編輯負責。您身為集團負責人,會不會參與其中?您會給編輯委員會什麼樣的建議?

我不是媒體人員,也沒覺得自己有能力或者有慾望去干涉這樣的工作。我不會參與到編輯決策,因為媒體有自己的專業規則和標準。我可能會為商業運作和報紙未來的經營模式給予意見,也可能以讀者的身份參與,就如何提升讀者的體驗提供意見。我跟蔡崇信也講,我說「你到《南華早報》,你要代表的是廣大的讀者,你不需要代表股東,你只代表讀者。」為此阿里願意不斷投入,我們要加強編輯團隊、加強記者團隊,讓這個媒體的實力增強。南早對於阿里巴巴最大的回報,是變成一個受人尊重的媒體。

 

談中國經濟放緩:放慢才能船調頭

問:身為中國重要企業家,您怎麼看中國經濟放緩的情況?供給側改革和寬鬆的貨幣政策究竟是正確的應對方法,還是會招致風險,進一步影響經濟?

中國高速發展了三十多年,它的經濟規模那麼大,不可能無止境地按照這個速度增長。再按照這樣的速度去發展,對中國也沒有好處,不但不可持續,還會破壞環境。要是中國現在的經濟還是繼續以雙位數增長,我們要擔心的恐怕會更多。

中國當前有許多迫在眉睫的問題,例如環境惡化、貧富懸殊加劇等。如果不改變增長模式,就會出現問題。經濟放慢才能船調頭,船小容易調頭,今天中國這艘船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大船要掉頭,一定要慢,快了肯定不行。

我覺得,未來三五年中國經濟會面臨挑戰。經過三十多年的增長,花幾年時間調整方向也是合理的。中國經濟現在的增長速度是7%,有人認為實際速度可能只有5%左右。但就算這樣,現在全世界並沒有一個規模相當的經濟體以這樣的速度發展。

我們沒有必要恐慌。衡量經濟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就業率。如果可以保持就業穩定,經濟就不會有問題。今天中國經濟一方面是傳統的經濟開始在下滑,但是服務、消費、高科技經濟在增加,這給年輕人帶來巨大的機會。物流及快遞行業也為低技術工人創造了大量職位。

我覺得未來十五年到二十年,中國還是會充滿機會。這個國家有13億人口,當中七到八億人已經脫貧,二到三億人屬於中產階級。如果好好發展互聯網科技,中國就能夠推動消費、服務及科技信息產業高速發展。我認為在這個時候,中國能夠誕生出了不起的企業。至於貨幣寬鬆政策,還有供給側改革,是否能夠改變中國經濟,這毫無疑問是兩個很重要的積極要素,但是真正最重要的要素,我認為是企業家精神。只要中國的企業家精神被發揚光大,中國未來就會成功。

 

問:在中國過去三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從早期需要外來的資金,需要外來的技術,到現在中國開始輸出技術、輸出資金。既有很多希望到中國做生意的投資者,也有很多中國投資者希望走出去。您會給他們一些什麼樣的建議? 

中國經濟放緩以後,這在為中國供應煤、石油、鋼鐵等原材料和資源的國家中引起了恐慌。這種恐慌被放大,而恐慌本身大過了中國經濟所面對的問題。有些西方投資者慌了手腳,於是撤出中國。對此我們無可奈何。但其實資本外流造就了機會。要在中國做生意,必須把目光放遠一點。長遠來看,中國的機會其實還很多,中國農村還有那麼多的機會,中國改革走向服務業,走向高科技,走向消費的機會太多。如果今天還是搞鋼鐵、石油這類傳統行業,就要選擇性的發展。

很多人問,美國互聯網公司進中國,怎麼沒有多少間成功?其實美國只來了少數互聯網公司,中國在過去的二十年,幾十萬家互聯網公司創業,活下來的就這麼幾家,真正大型的就是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好的互聯網公司只有二三十家。做一個創新工作,去任何地方,都很難。人家美國人說我們互聯網公司到中國都沒有成功的,你跟我講一個中國公司在美國成功了?你跟我講一個歐洲公司在美國很成功了?跨境做生意,跨文化做生意本來就很難。如果你希望在兩三年以內做成功就不容易。我的看法,去任何地方做生意,要長遠,尤其在中國,你要了解文化、你要學會欣賞文化,這是我覺得未來全球化的關鍵之舉。

 

問:阿里巴巴已經成功展開全球化發展。您認為未來中國哪些企業或哪些行業可以真正走出國門?為什麼?

阿里巴巴還沒有完全成為一家全球化的企業,現在只是在全球有些名氣,但不能稱之為全球化已經成功。應該說阿里今天在全球化裡面的一些思考,有一些動作、有一些嘗試而已,到目前為止,這些嘗試還是比較健康的。今後阿里巴巴想建立的一個平台,就是可以幫助任何一個企業、任何一個個人進行全球貿易。阿里巴巴的目標並不是全球化,而是把世界貿易聯結起來。

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家企業都可以全球化,但是絕對不是說在國外有一個工廠、有投資,就全球化了。全球化是你的企業有沒有全球的思維、全球的視野,去服務當地,創造當地的價值,做出當地獨一無二的服務,這叫全球化。

 

談中國文化:軟實力是需要慢慢去培養的

問: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在軟實力上面,似乎沒有跟上經濟進步的步伐,您會覺得擔心嗎?

首先我覺得中國經濟在前面幾十年,得到了非常令人震撼的發展,全世界很少再能找到一個國家,在這麼短時期內解決了這麼多人的貧困問題。不過,建設硬件和基礎設施,比培養軟實力容易──軟實力是需要慢慢去培養的,今天中國的硬件能力大於軟實力。中國有八百年的時間是GDP世界第一的文明大國,但後來中國閉關鎖關,我們就落後了。過去三四十年,中國又再開放,努力改變體制、融入世界。中國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的進步其實還是非常了不起的。

今天,中國人在不斷學習西方的東西,中國不斷在了解美國做了什麼,而美國好像並沒有那麼想了解中國。中國在不斷向西方學習優秀的東西,這一點我很高興。你今天在街上找一百個中國年輕人,至少八十個人可以說點英文,但是你今天到美國去,街上找一百個人,你覺得能不能找得出二十個人能夠講些中文?一個文明要復蘇、要重拾活力,是需要時間的。建一間房子很容易,可能一年兩年就建好,但是你把房子變得像一個家,可能需要二三十年。對於中國未來軟實力的提升,我還是有信心的,但是需要給中國一點時間。

 

問:您說過您沒有強烈的宗教信仰,但對宗教本身極有興趣。佛教、道教和儒家學說一樣,都是中國文化的基因,但在現代化的衝擊之下,這些信仰都面對巨大挑戰。您認為這些宗教和學說對今天的中國人還有意義嗎?

西方偏向於知識文化,重視求知和獲取。知識讓人變得越來越聰明,讓你獲取東西的慾望和能力越來越強。東方文化我稱之為人類的智慧文化,重點在於放下身外物。智慧文化讓你知道自己不要什麼、放棄什麼。

出現了谷歌計算機圍棋程序阿爾法Go(注:即在人機大戰中戰勝棋王的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之後,很多的人擔憂,機器已經打敗了人類。但Go的有趣之處,在於看對手怎樣出錯、怎樣惹他生氣,勝負倒是次要。阿爾法不懂得「趣味"這個概念,所以也就無法體會到遊戲的樂趣。所以我覺得世界應該走向樂趣世界。所以阿里巴巴提出兩個未來的戰略,2H戰略,Happiness(快樂)和Health(健康)。要是科技發展以後,讓人越來越不健康、讓人越來越不快樂,那就沒有意義了。

 

談香港問題:並非源於內地或西方,而是源於內部

問:您對香港當前的困局有什麼看法?

香港的問題並非源於內地或西方國家,而是源於內部。香港愈來愈欠缺包容,也失去了拼搏精神,大企業也不再那麼願意冒險了。我跟香港一些年輕人聊過,他們都說覺得很迷茫。年輕人的機遇確實比以前少,但是不是真的一點機會都沒有?絕對不是。

香港有一些獨有的優點:它的地理位置優越,而且在一國兩制下,既可以享受到中國發展帶來的好處,也可以吸收西方精萃。香港的教育制度優良,本地大學畢業生素質可以媲美其他任何城市的尖子。這裡的服務業也是一流的。香港人認為需要保持香港的獨特性,我覺得香港的獨特之處在於多元化,以及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年輕人應該明白,香港是開放的城市,所以有時候也會輸入不良的元素。中國並不希望香港走向衰落,我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


 馬雲接受南華早報專訪,表示沒能力也沒慾望去干涉媒體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