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向大家介紹的「膠囊旅館」非常符合如今人們倡導的低碳、環保理念。

很像很新潮,其實老一代的香港人對這些東西的格局應該覺得異常熟悉。

因為香港其實早已經有類似的東西存在的......籠屋。

太空艙酒店,又叫「膠囊旅館」日文稱為「カプセルホテル」,就是"Capsule Hotel"的音譯。本來是日本極有特色的,充分體現日本資源節約與空間創意的便捷式旅館。

由於「膠囊旅館」的低碳排放、經濟實用、安全衛生、節約資源等諸多就優點,現已被世界各國紛紛效仿,美國、法國、英國、俄羅斯、新加坡、韓國、中國等等國家都已建成了「膠囊旅館」,而且經營情況超出尋常的好,一般都有很高的入住率。這說明這種旅館形式是非常適合現今社會大都市快捷、便利的生活要求。 

「膠囊旅館」是起源於1979年,新日本觀光株式會社在大阪梅田開辦了首家膠囊旅館,1985年,隨著國際科學技術博覽會的舉行,為容納大量觀光客而緊急修建的膠囊旅館,經電視台報導之後開始被社會廣知。

根據香港的《床位寓所條例》

「床位」指供單人住宿或擬供單人住宿的樓面空間、床或框架或床鋪, 而「床位寓所」則是指內有十二個或以上已被人根據租用協議佔用或擬供根據租用協議佔用的床位的任何居住單位,或在同一建築物內而單位之間的間隔牆已被拆去的兩個或以上的相連居住單位,而在決定任何居住單位是否構成床位寓所時,無須理會該居住單位內是否有任何間隔存在。

工業樓宇或地庫內不得開設床位寓所, 所以說,其實70年代末日本有的「膠囊旅館」,在香港50年代就已經出現了。

這些籠屋在香港人的記憶裡是惡劣居住環境的代名詞。但其實只要裝修得當、管理得宜,也可以提供一個異常舒適的環境。

由於每個艙室都只能容納一個床舖,所以要搞個人衛生的都要去共用設施。對香港人可能難以接受,但對於澡堂文化深厚的日本就無大問題了。

除了這些問題外,可見太空艙設計別緻又企理,其實每個艙都有屏風,可以給予一點點私隱,但隔音能力成疑如果其他租客有鼻鼾就大件事了。

這個艙更闊更大,而且更有太空船的感覺,如果你是一個星戰或星航迷,這個設計真的會非常適合你入住。

總結

其實香港人真係無潮流的觸覺,只能追潮流。同一個概念用來睡覺的床舖宿位,係發展的路上都能夠有這麼天淵之別。

所以香港人要多點創意在生活,多點嘗試,就可以由跟隨者變成領導者。


 太空艙VS籠屋 香港人的創造力 (艾華)

 https://www.facebook.com/hkdec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