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間嘅希望大家可以睇一睇
[千字文] 為甚麼香港需要一場革命?
「革命」的英文「Revolution」本來並不涉及任何政治意念,其古老的意思涉及某種超越人類的力量,例如天體的週期可被稱為「the revolutions of the planets」。直至文藝復興後期,才有人將「Revolution」一詞用於政治領域。再看於中文中「革命」的意思,「命」在傳統儒家思想中可指「天命」,即上天之命令,配合中國古代賢人政治思想或可理解成帝王統治之權威。由此推之,中文「革命」一詞可被理解為「撤銷天命」,推翻帝王的統治之權。
而根據巴黎大學鮑爾於1908年發表《革命試驗》(Essai sur les Révolutions)一著作中,便開宗明義指出革命是在社會結構內憑藉暴力謀求或實現的變動。社會變動的形式千變萬化,而革命作為一種如此特殊的社會變動,涉及暴力與國家的直接對峙,因而必然是國家統治權威失效的標誌,亦因此鮮有政治理論家探討此特殊的社會變動。
要了解革命此等社會暴力變動的成因,就必須先清楚文明社會為何可以維持穩定。經濟學其中一個基礎是稀少性,意指客觀自然的資源必定為有限且不足以滿足所有人的欲望。所以在原始社會中,人們為求爭奪資源便會訴諸暴力。而文明社會的功用就是解決此等暴力衝突,人們集體將某種強制權力賜予一機構(即政府),以期望作出資源分配與勞動分工。而文明社會可以穩定維持其功用的的原因,就是它同時也是一個集體的「道德共同體」。在其中人們集體相信同一價值結構,而當社會的客觀環境,如勞力分配等,皆與該價值結構同步運作時,社會則由此穩定發展。
由此可知,社會的穩定有賴於價值結構與環境的同步。而現實世界不斷在轉變,而只要這種環境的變化與價值結構同步發生變化,則社會可以「穩中求變」。然而,當社會中的持分者察覺到如內部革新、外部威脅或其他壓力正在破壞社會體系的均衡狀態,從而覺得要改變社會結構使一社會得以繼續生存時,就會發生一種完全不同的變化。而革命就是使用暴力改變社會結構的過程。而只有在價值和勞動分工不能同步的社會體系,革命的威脅才得以存在。
回看今天香港的情勢,自1997香港被中共政權殖民後,港人相信的價值與社會環境的不同步日益擴大。現代香港的歷史十分獨特,過去多年來於中西大國間游走,使從前一小漁港可於風雨飄搖的局勢下發芽成長。此等特殊歷史亦造就港人獨特的文化價值,並使港人因擁有西方的社會體系而擁有優越感。
但自香港被中共殖民以後,從前的優異社會體系逐漸崩潰。三權分立蕩然無存,執法者淪為維穩機器、立法機構變成橡皮圖章、經濟民生亦只有不斷惡化、新一代缺乏機會,看不見希望,窮盡一生只望求得一棲身之所、公帑卻豪爽地用作逢迎獻媚,以上種種都是今天香港的社會環境。如今港人相信的價值與社會環境已出現極大之落差,革命必然已開始蘊釀,此乃極合理之事。
作為當權者,面對社會價值與環境的不同步時,其實並非束手無策。當權者可以嘗試改變人民相信的價值,以迎合環境的轉變,使其再次同步。但此路實質乃嘗試改變人心,要香港人高雅的價值觀倒退,變得如鄰國般醜陋才可能與此等社會環境同步,極其困難。一旦一個人嚐過了自由,他就永遠不會想要當奴隸。所以較實際的方法,便是應拒絕所有違背港人的政策,施行民本民貴的政治,革命便可由此被滅於萌芽。
當然,愚昧的當權者沒有選擇此舉,並嘗試繼續挑戰社會不同步帶來的災難。民怨必定有增無減,革命情勢亦只會繼續蘊釀,到時機成熟的一天,香港人將會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新社會。
作者:言午(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為甚麼香港需要一場革命?(言午)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