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午飯時間,與一些學苑新聞系的學生做了一個財經訪問,其實這是他們的功課。約了他們到止凡工作的地方附近,邊午飯邊做訪問,對我頗方便吧。


這次訪問,是由一位blog友作為中間人,這位blog友也是大學生,但並不是新聞系,當他得知朋友需要作一份財經功課時,他就向朋友推介了幾位blogger,我是其中一位。對於這類訪問的邀請,我是相當願意配合的,因為面對的是學生,他們的可塑性高,接受啟發後的功效很大,因為他們的時間值很高。所以我得知這個訪問邀請後就立即答應,亦盡快約好。

剛出來見面時,我問了他們的訪問經驗,得知這訪問功課原來是他們的第一次,大概會感受到他們有多緊張吧。既然他們還是學生,亦是第一次,我對他們的表現是極之包容的。

他們都是讀新聞系的,日後可能會當記者或編輯的工作,所以應該會有很多這類訪問他人的機會。其實,我也算有多次被報章雜誌專業記者的訪問經驗,面見與電話,甚至筆記訪問都試過。為了讓他們日後能進步,我希望把我的觀察記錄一下,好的壞的也寫出來,他們若來看這文章,應能得到改進的點子。

今次訪問,從whatsapp到會面,他們的態度都是十分有禮,這是值得一讚的。不過還是有些改進空間,首先是約會的位置有誤,之前他們提議到某家餐廳,但其實這餐廳已經不在,之後改去另一家餐廳,但原來我工作附近是沒有那家餐廳的,臨時才再更改地址。其實這也不怪他們,因為所約會的地方是我工作附近,所以我應該比他們更熟識的。如果可以的話,記者應該先做點調查才確實約會地址,否則可以讓受訪者給予一個提議,然後自己再確認一下,這會更穩當。

訪問問題,在昨晚深夜發給我,其實我已經睡覺了,今朝才看見,看完後大概感覺問題沒什麼特別,應該可以應付,所以沒有太上心。但若訪問問題有一些更深入的層面,例如需要我看看年報做點功課或記點資料才可以在訪問中回應的話,這樣的短時間實在不足夠我作準備。若要有一個很詳細的訪問,給予受訪者足夠準備時間頗重要的。

昨晚得知連絡我的同學會多帶一些同學出來,我沒有反對,出來時看到有3位同學,這是沒有多大問題的。只不過大家見面時,其實我不太認識他們,單單看過whatsapp中的profile pic,我不能分辨誰是跟我連絡的一位。當然,連絡我的一位同學第一時間就與我握手,也確認了他的身份,但就沒有好好介紹身邊兩位同學的名字。若是記者訪問,一般記者都會閒談一下,互相認識,再讓受訪者對環境作點適應,帶入情緒才開始。

可能訪問時間未必充足,只有一小時的時間,所以變得很緊湊,互相認識這類細節都自然忽略了。訪問開始得頗突然,一坐下就直入問題,三位同學都拿出手機開始錄音,當然有先徵求我同意,不過兩部手機放到枱上,一部手機由同學拿起對著我,我說話時看到餐廳內其他客人都不時「眼望望」,幸好我們所選的位置較偏僻,都不算令我很尷尬。

因為時間有限,我一直講,嘗試帶出很多週邊知識予他們,他們就靜心聆聽著,不時抄筆記。其實,這令我有點奇怪,他們三個人一起錄音與抄筆記,到底這份訪問功課是一個人還是三個人一起做呢?他們沒有好好向我說清楚,我無從得知。

我一直講我的理念時,不時試圖反問他們是否明白一些詞彙,但原來他們未必太掌握,所以我又花時間解釋一下。感覺上,財經題材的訪問對他們來說是頗吃力的,不過就算吃力,也得要先做好功課,若連「盈富基金」都不知道是什麼,又未能掌握財務自由的概念,可能有很多訪問內容也會聽不明白。不過,又正因為這樣,又有機會讓我向年青人再次談談這些理念,對於「長氣」的我也頗不錯。

今天訪問,他們不知道會否登出,若登出的話也不清楚會登在什麼地方,可能最後也只作交功課之用也說不定。在不知訪問內容的用途之下,錄音也好,拍照也好,我都沒有抗拒,最重要能幫助他們完成功課。

最後我問了他們這次訪問的感想,有一位同學表示聽完好像「叮一聲」一樣,更了解投資計劃這些東西。另一位同學就指他發覺過往沒有好好理財,要加把勁。希望他們一直會追看這裡各位的分享,一起進步吧。

始終理財對任何人都很重要,我在訪問中所說的話,不只是為了他們的功課而已,我希望能做到的,是影響他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