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民思潮成員在佔領行動中絕食,抗議特區政府對民主訴求不聞不問,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民主派絕食已不是第一次,但可能社會對學生特別愛護關注,所以今天學生們的絕食在感染社會程度上,可說是遠勝於過往的絕食行動。但不論能感染社會與否,絕食始終是絕食,對個人身體的傷害,我們總不能漠視。
以絕食來作抗議之行為歷史悠久,聞說愛爾蘭在基督教傳入之前已有以絕食為爭取公義的習俗。印度佛學翻譯家阿摩羅什也有提及他母親的絕食抗議。在中國歷史上,絕食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例如宋徽宗年間狀元何卓被金兵俘虜後便絕食而死;楊家將楊業為契丹所擒也相傳絕食三日而死;南宋文天祥在廣東力戰而敗後被俘,絕食八日不死,最後亦從容就義。以絕食作政治抗議最多的,應算甘地,他一生絕食十多次,但能真正達至爭取目標的,卻是寥寥可數。可見為爭取公義而絕食已是頗為普遍的抗議行動。
絕食對人體傷害不言而喻。最重要的是,由於腦部及神經系統需要葡萄糖補給,若葡萄糖分大量流失會導致蛋白質持續流失,結果可能引致死亡或腦部受創,這是任何人都不希望見到的。
中國人有句話: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等不敢輕言自殘。」這也可算是中國人對絕食多少有點兒抗拒的原因。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否決了特區可於二○一七年實行真普選,令全港市民失望之餘,亦憤慨萬分,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同學們絕食可否即時挽回劣勢卻頗具爭議性。爭取民主是一條漫長艱苦的道路,黃之鋒說過:「我們的將來,我們將會重奪!」沒有強健的身體,單有堅強的意志是不足夠的,更何言重奪未來?在此懇請各同學們三思,卧薪嘗膽,才會有最終成功的一天!
絕食 (湯家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