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電子道路收費系統(網上圖片)
政府有意在中區實施電子道路收費,紓緩交通擠塞。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系副教授熊永達指出,中環灣仔繞道通車2年後擠塞,應該通車時同時執行電子道路收費。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陳恒鑌批評實施電子道路收費猶如「服用抗生素」,政府收費愈多,會令駕駛者產生「抗藥性」,建議先讓繞道通車,再檢視成效,才考慮實施有關收費。
運輸署表示,現時中區塞車的情況,平均行車時速僅10公里,稍比成年人行路快;認為從外國的例子可見,實施電子道路收費後,行車量減少16%,車速卻則上升2成多。運輸署指出,交通擠塞會窒礙中環商業中心的商業及其他經濟活動。
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系副教授熊永達出席港台節目時表示,將會通車的中環灣仔繞道預計通車後兩年就會出現擠塞,所以曾有建議認為在繞道通車時同時執行電子道路收費,「若非從需求有管制,無可能用建路的方法紓緩公共交通的擠塞情況。」節目後他坦言對於政府能否推動電子道路收費半信半疑。他表示為期3個月的諮迿後,會再有可行性研究,屆時會再有諮詢,收費非在短期內實施。他又認為電子道路收費是最有效及最公平的控制道路使用方法,針對繁忙時間內的不必要交通需求,建議實施初期將收費設在低水平,先測試系統是不完整,會否出現濫收費用或收費錯誤。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民建聯的陳恒鑌質疑收費成效,認為收費會令駕駛車產生不滿,「於這個時候推出一個這麼大爭議的意議,我覺得時機不合。」他形容實施電子道路收費猶如「服用抗生素」,政府收費愈多,會令駕駛者產生「抗藥性」。節目後他批評政府在解決擠塞問題上「乜都係收錢」,「完全冇提到」泊車位、上落貨、轉乘交通工具泊車問題等。他認為中環灣仔繞道可以疏導擠塞,建議讓繞道通車後,檢視其成效才決定是否收費,否則會令人覺得政府做事不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