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突然成為話題,全因在中學文憑考試(DSE)中有考生狠批孟母為「怪獸家長」,甚至指若出現在樓價高企的香港,絕不可能成就三遷。考評局自然是說學生的理解完全錯誤,扭曲了這故事背後的意思,但筆者卻覺得考生能考慮到香港的環境來為故事作出新的解釋,這絕對是一種自主思考的表現。到底孟母對現在的香港學生來說仍是為孩子著想的慈母還是真的成了他們口中的怪獸家長?這話題值得談論一下。
  
讓筆者簡單講述一下孟母三遷的故事:剛開始孟子住在墓地旁邊,他跟其它小孩模仿送葬隊伍哭啼的玩起來。孟母為免對小孩造成影響而搬到市集附近,孟子卻學商販叫賣起來。最後孟母把家遷到學官(現今學校)附近,孟子學別人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母才放心定居下來。
  
當然單從這故事來說,孟母看得出環境對小孩的影響而為孩子搬到更好的地方是出於愛心,但考評局其中一條引起爭議的問題卻是「在孟母三遷與曾子殺豬的兩個故事之中,講述哪一個故事,對現今家長培育子女更有啟發性」。這條問題不單止是要學生說明故事背後的意義,而是要把故事引用到香港現在的生活環境。當把孟母的舉動放到香港當中,該考生先考慮到樓價問題實屬正常,其次現代與古代的教育觀念大不相同,讓學生自主學習與多元化發展才是現在的教育發展方向。問題後半部份的「對現今家長培育子女更有啟發性」換句話說就是有沒有值得借鏡的地方。到底孟母的舉動有那一種能讓現代父母參考?難道因為怕學生沉迷上網玩樂而不讓他們接觸電腦就是貫徹孟母精神?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面,就算是住在墓地旁邊我也大可說「能讓孟子更珍惜親人在世要及時盡孝」,市集也是「一個從中了解行商技巧及市民需要」的地方。現在的香港教育理應鼓勵學生多方面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而該考生在把孟母的行為搬到現代後得出怪獸家長這個結論其實非常正確,畢竟社會總是有聲音說現在的家長太過著緊小孩,從沒有讓他們學習自理及決定自己日後的發展方向。孟母一心以為搬到學宮學習禮儀就是對孟子好,但她有沒有想到其實孟子可能更樂於住在市集附近學習行商,日後成為一個出色的商人?
  
筆者相信若果把以上文字當作答案寫到試卷之中,我這條題目也許會零分收場,這就是香港考試評核制度帶來的無奈。答題不是為了把自己的意見用合理的方式寫出說服考官,只是猜測考評局的官方答案而寫出千篇一律的機械式答案,我沒看到這樣對學生會有怎樣的幫助。曾經有人說過日後在社會最成功的人大多都是在學校中成績平平的,也許就是因為他們沒有甘於屈服於這樣的制度之下;而喬布斯等人更中途綴學去發展充滿創意的念頭,也許他們早就看出了在官方式的教育下,發展創意只是一種口號,到最後學校要求的還是要你好好背出他們需要你回答的答案。

作者:毛言地(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論孟母(毛言地)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