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之所以被譽為「美食天堂」,正正就是因為香港飲食文化為東方文化及西方文化的交匯所在,而日本料理則打從80年代開始一直流行至今相信香港無人不歡, 時至今日當走過大街小巷你總會發現【梗有一間係左近】由迴轉壽司、拉麵店、居酒屋、放題…去到高級日本料理、懷石料理、總有一間你最喜愛…,而各式各樣的日本料理至今已經被慢慢演變成為帶有香港本土特式的「日本料理」。

筆者希望透過本文讓讀者知道更多「日本料理」的文化及起源, 「日本料理」即 "和食",起源於日本列島,並逐漸發展成為獨具日本特色的菜餚。

主食則以米飯、麵條為主,副食多為新鮮魚蝦等海產,常配以日本酒。"和食" 以清淡著稱,烹調時盡量保持材料本身的原味。

在日本料理的製作上,要求材料新鮮,切割講究,擺放藝術化,注重【色、香、味、器】四者的和諧統一,尤其是不僅重視味覺,而且很重視視覺享受。和食要求色自然、味鮮美、形多樣、器精良。而且,材料和調理法重視季節感。和食種類繁多,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風味。

和食"そして食べ物" 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刺身、壽司、飯糰、天婦羅、火鍋、石燒、燒鳥等。

刺生"さしみ",即"魚生片",是日本人最佳的生食。自古以來日本就有吃生食的習慣,江戶時代以前魚生片主要以鯛魚、鮃魚、鰈魚、鱸魚等為材料,這些魚肉都是白色的。


明治以後,肉呈紅色的金槍魚、鰹魚成了魚生片的上等材料。現在,日本人把貝類、龍蝦等切成薄片,也叫 "魚生片"。去掉河豚毒,切成薄片的河豚魚,是魚生片中的佼佼者,製作河豚刺身的廚師,必須擁有專業資格,這刺身鮮嫩可口,但價錢很貴。食刺生要以綠色芥末和醬油作佐料。這芥末的日語叫" ゎさび " ,是生長在瀑布下或山泉下一種極愛乾淨的植物"山葵",一遇污染就凋萎。山葵像小蘿蔔表皮黑色,肉質碧綠,磨碎捏團放醬油吃魚生片,它有一種特殊的衝鼻辛辣味,即殺菌,又開胃。刺生廚師處理魚生以厚薄均勻,長短劃一為佳。刺生盤中點綴這白蘿蔔絲、海草、紫蘇花,體現出日本人親自然的飲食文化。

壽司"すし",又稱四喜飯,是日本飯的代表,製作壽司要在米飯中加醋、糖、鹽、料酒等調料,還要加海藻、辣根等,將其攥成小飯糰,上面放上各種魚生片、魚仔、鮮蝦肉、貝類等,這叫"攥壽司"。將米飯鋪在壽司上,然後加魚生片、紫菜等,捲起來成圓柱形,就成"卷壽司"。壽司鮮美爽口,價錢大眾化,深受日本民眾的喜愛。東京的"捏飯壽司"客人可以一邊吃,一邊欣賞廚師的手藝。

飯糰"お結び",是用雙手把煮熟的米飯攥成的,大小適中,裡面放上咸梅干或咸鮭魚。攥時兩手蘸上水和鹽,使飯糰略帶鹹味,外麵包上紫菜,三吃食配些鹹菜。把飯糰包在竹皮里,旅行或郊遊時攜帶著作野餐,這是日本傳統習慣。

天婦羅"天ぷら",是和食中的油炸食品,用麵粉、雞蛋、水和成漿,將魚、蝦、蔬菜裹上漿放入油鍋炸成金黃色,吃時蘸醬油和蘿蔔泥的調汁,鮮嫩美味,香而不膩。

壽喜燒火鍋"しゃぶしゃぶ",亦稱日本火鍋,是從19世紀後半期以後才開始普及。它是將牛肉切成薄片和海鮮、蔬菜等一起煮,沾上生雞蛋汁、醬油和糖作成的調味料一起食用。日本古代就有這種進食的習慣,農民將魚肉、蔬菜放入地坑上的鍋上,大家邊煮邊吃。

石燒"鉄板焼き",是將牛排放在燙石上燒熟,蘸鮮醬油食用。

日本培育出一種牛,肉質柔軟得能用筷子剝裂,入口就化,鮮嫩異常。這種神戶牛和松阪牛,在國際享負盛名,但價值不菲。

燒鳥"焼き鳥",將雞肉切成片串在細竹籤上,蘸上醬油、糖、料酒等配製得味汁,放在火上烤。也有用雞或豬內臟作原料,不過傳統上都稱"燒鳥",它價錢宜,不少人喜歡當作配酒菜。燒鳥屋"鳥せゑ",在日本各地都可見到。

現在,日本料理中主要是魚類,肉類和蔬菜。而古代的日本,肉類曾是主食之一。但公元675年,受佛教的影響,天武天皇頒布了不准食用牛、馬、狗、猴、雞等的禁令,日本人很少食肉的習慣持續了千餘年。直到江戶時代,日本仍不宰殺家禽、家畜,但狩獵場烹調的野味還是可以吃的。明治維新後,從歐美引進了食肉的習慣,並迅速在全國普及。

日本生產的大米,營養豐富,質量上乘,煮出的飯形似珍珠,芳香四溢。吃米飯時,常搭配有青菜、魚、肉等副食,並搭配黃醬等調味湯、醃醬菜。在副食中,現在也有不少人採用西式或中華料理來搭配。

日本人在飲食生活方面,自古以來就有簡樸節約的觀念。此外,為了預防收成不佳而作為儲備和保存的食物有:醬菜、醃製的魚和肉類、風乾的食品等。吃飯時一般使用木質的筷子,日本的筷子比中國的短,男的22cm,女的21cm。

日本社會運行的節奏很快。日本的早餐很簡單,午餐也比較隨便,而晚餐最為豐盛。日本人每逢喜事時,常吃紅豆飯和帶頭尾的"鯛魚"。糯米中加入紅豆一起蒸,作成紅豆飯,紅豆的顏色會將糯米染紅,而紅色象徵火和太陽的顏色,也是自古以來被視為吉祥的顏色。而鯛魚的魚身鮮紅,所以成為吉祥的象徵。

下回再與大家分享何謂日本"四大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