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便祕潛藏的健康危機!1名60歲洪先生,日前感到下腹悶痛和解便不順,以為只是一般便祕,但就醫檢查竟在右側大腸發現1顆5公分的腫瘤,切片證實為大腸癌。醫師表示,排便習慣改變可能是大腸癌的前兆,建議民眾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有助遠離大腸癌的威脅。


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因排便習慣改變就醫,往往才發現已是癌症晚期,治療更為棘手。

別把小病養成大病!定期做腸癌篩檢

由於飲食習慣的改變及食安問題等因素,罹患大腸癌的人口數逐年增加,目前已是所有癌症病患數的第一名。

絕大多數大腸癌是由大腸瘜肉病變而來,若能早期發現和手術切除,治癒率相當高。

臨床卻常見患者等到出現血便和腹痛等症狀才就醫,往往已是大腸癌第三期,雖可用手術將腫瘤切除,但仍要考量淋巴轉移等因素,決定術後是否需要接受化學治療,因此早期大腸癌篩檢是很重要的。

目前大便檢驗潛血反應是最簡單,也是民眾較能接受的篩檢方式,如有異狀則再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對於怕痛的民眾,也可選擇無痛大腸鏡的檢查服務。醫生提醒,定期篩檢是遠離大腸癌最好的方法,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即可保障自身與家人的健康。



大腸癌患者手術後飲食有階段性,傷口完全癒合後攝取高纖食物,搭配充足的水分,有助保健腸道健康。

斬除大腸癌病灶 微創手術傷口小修復快

一旦確定罹患大腸直腸癌,手術切除病灶腫瘤是較常見的治療方式。醫生表示,近年來大腸直腸癌已開始使用腹腔鏡手術切除病灶,好處是傷口小、併發症少且術後恢復快;同時在清除淋巴結上,因看得較清楚、失血量更少,故能將病灶清除乾淨。

腸癌術後飲食分階段 前期流質少渣,後期高纖飲食

大腸癌患者的飲食部分,營養師表示,患者手術後飲食應避免刺激腸道,以減少排便次數來預防糞便污染傷口,並促進傷口盡速復原,因此建議手術排氣後患者可攝取低纖維清淡流質飲食,例如去油清湯、米湯、過濾果汁、稀藕粉或蜂蜜等。但是此種飲食無法提供足夠的營養,因此持續飲食不能超過48小時。另外,手術後也勿用吸管喝水,以免吸入太多空氣。

如果患者對流質飲食適應良好,則可食用精緻五榖類製品、去皮去筋的肉或魚、豆漿、豆腐、豆花、過濾蔬菜汁或果汁等。而牛奶屬於高渣食品,應避免食用。

傷口完全癒合後,約為術後3周,則可逐步恢復成正常飲食。此時建議患者採用高纖維飲食,每日補充25至35克的膳食纖維和2000-2500c.c.水分,以預防便祕。食物的選擇以天然食物為優先,可多攝取維生素C的食物如芭樂、柑橘類、木瓜、奇異果等,以及富含維生素A及胡蘿蔔素的深綠色和深黃色蔬菜;避免攝取過多加工食品。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報導


 便祕下腹悶痛,竟是5公分腸腫瘤作祟!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