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圖片)

僵直性脊椎炎為免疫反應引起的發炎疾病。

 

最新調查發現,雖然病患病識感高,但多偏重止痛,甚至有逾半數患者,仍有「為止痛而治療」錯誤迷思。

醫生提醒,面對該病除了抑制發炎、減少併發症外,疼痛控制只是疾病治療的一部份,唯有建立正確用藥觀念才是王道。

免疫風濕科醫生指出,僵直性脊椎炎起因是體內產生過多發炎分子如TNF-α(腫瘤壞死因子),造成慢性發炎、產生持續疼痛,接著衍生情緒、睡眠、姿勢、生活品質等問題。

 

調查:病識感高治療卻不積極 

根據最新「亞太地區僵直性脊椎炎生活影響調查報告」顯示,62%的受訪者是在1年內就確診,且有75%在30歲前就有聽過僵直性脊椎炎這個疾病,但有44%選擇在骨科治療,在免疫風濕科治療的病患僅22%。且逾7成病患,飽受疾病衝擊,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在治療上,完全按照醫生處方治療的病患只有45%、有33%除了處方藥外還自行合併成藥。更令人憂心的是,有63%的病患,服用醫生處方藥物的時間不到1個月,願意持續服藥超過5個月以上者僅有2成。顯示病患治療不積極且不持續,仍存有許多改善的空間。

 

脖子無法轉動 身高縮水22公分

僵直性脊椎炎最困擾、影響病患作息的就是疼痛。

但許多病患擔心長期用藥會引起副作用,治療走走停停,受不了時便加碼成藥,回到診所時又不敢與醫生溝通真實狀況,導致醫生無法協助病患調整藥物。

曾有一男性病人,年輕時開始晨僵下背痛,找不到原因身高從171公分縮水了22公分,長期下來脖子僵硬到無法轉頭。

後經過正規的治療,藉由生物製劑等適當治療來延緩病程,不僅控制發炎疼痛,更可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醫生祕密武器 生物製劑新選擇

事實上,若病患不當用藥,例如除了處方藥還自行加碼止痛成藥,若不慎劑量倍增時,有可能影響肝腎、心臟、腸胃等功能。

只要藥物是在醫生的監督下使用,藥物對於身體產生的影響會受到監控,便可大幅降低病痛所帶來的隱藏性傷害。

尤其是,香港的僵直性脊椎炎的病患,大多數僅使用一種非類固醇抗炎類藥物,但醫生手上還有許多治療的武器,當傳統的藥物治療效果不彰、病患的發炎指數仍持續偏高的話,就會嘗試以生物製劑代替。

目前為止有3種不同施打頻率的生物製劑可供選擇,當病患活動性疾病持續4週以上、2種非類固醇抗炎類藥物充分治療後仍未達預期療效,醫生就能申請生物製劑,對病患而言,則是一不錯的用藥新選擇。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報導


 迷思:逾半數僵直性脊椎炎患者,不按指示服藥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