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後,馬化騰基本實現了陳天橋所有的設想,手機和盒子,由雷軍來完成。

 

公元1999年,是共和國的第五十個年頭,論天乾地支為己卯年,屬兔,是日本平成十一年,朝鮮主體八十八年。這一年,中國經濟平穩增長,社會物價穩中有降,全年並無大事可敘。縱是國際上風波不斷,但似乎也年年不可避免,只要不危及國民經濟,也就無關宏旨。總之,在中國歷史上,這實在是平平淡淡的一年。

 

在這平淡的一年裡,發生了很多不起眼的事件。在中國南方的深圳,一家叫騰訊的公司剛剛開通了即時通訊服務;而在千里之外的杭州,一名叫馬雲的年輕人在自己的家中成立了阿里巴巴;極目之處的太平洋上,李彥宏乘着從硅谷回國的飛機,于一個月后在北京創立百度。

 

當時流行的互聯網思維是:建立一家網站,然後爭取投資。

 

盛大網絡就在這樣的思潮下在上海誕生,成為二十世紀末眾多創業故事中的普通一個。

 

艱難的轉型之路

 

盛大15年的歷史上,一共有四次轉型,第一次是由動漫社區向網絡遊戲轉型,第二次以盒子戰略為核心,向家庭娛樂帝國轉型,第三次則在資本擴張的基礎上,提出了「09架構」;最後在第四次的轉型中,盛大成為了投資管理集團。

 

2001年,成立兩年的盛大以30萬美元的價格購下《傳奇》在中國的獨家代理權,後者為盛大創造一系列奇跡,並壟斷了中國的網游市場,使得「打怪升級」成了網絡遊戲的代名詞。陳天橋也于2003年當選中國共青團中央候補委員,成為名符其實的「紅色資本家」。

 

2005年,在網游市場志得意滿的盛大開始實踐所謂的「網絡迪斯尼」之夢,以盛大盒子「EZ Station」為核心,目標是把中國數億家庭都變成盛大的用戶。但在當時,大部分的中國家庭還沒有接入寬帶,互聯網的內容也遠不如今天這樣豐富。政策也不允許某由企業來主導IP網絡和電視網絡的整合。隨着2006年廣電總局發布《廣電總局關於叫停IPTV的通知》,盛大的盒子戰略宣告失敗。

 

盒子戰略宣告失敗后的盛大,加速了在資本市場的擴張,並於2009年成立盛大遊戲和盛大文學,與騰訊、百度、阿里巴巴並稱為中國互聯網的四大巨頭。志得意滿的陳天橋再次啟動了他的「娛樂帝國」戰略,史稱「09架構」,希望盛大從內容生產者轉型為互聯網平台。

 

但當時的現實是,儘管盛大擁有較多的產品線,卻始終沒有一個像騰訊QQ、亞馬遜B2C之類的拳頭產品,將各項業務串聯起來。很多有所沉澱的產品板塊,由於重疊度不高而難以互通彙集,無法成為用戶和流量的自然入口。盛大清楚地意識到了這一問題,並一度嘗試SNS產品「糖果社區」,但這一產品僅僅運營了半年即遭放棄,而一直以來為平台化戰略輸血的盛大遊戲,也因此受到拖累。

 

直到2013年《百萬亞瑟王》推出,盛大依舊在努力實踐着平台化的戰略,即便需付出很高的成本。《百萬亞瑟王》繞開手游聯運渠道,以端游的方式推廣,從盛大的邏輯來看,無非是希望用戶可以借助遊戲留在盛大,而不是僅僅是調用渠道的用戶。

 

盛大對用戶和平台孜孜不倦的追求,直到迄今為止的最後一次轉型前,都在繼續。

 

一個老大帝國的轉身

 

許多年之後,面對盛大屢被收購的傳聞,如今已成為行業中堅的遊戲人們,或許會想起10年前逃課買《傳奇》點卡的那個下午。

 

2014年2月,一則「阿里將以30億美金收購盛大」消息引發了人們對盛大命運的猜想。兩個月后,媒體又從「完美收購盛大1億美元股權」的消息做出「以小吞大」的預測。8月底又傳出騰訊將以43億美金全盤收購盛大。最近,更有媒體說新聞大亨默多克密會陳天橋,出資額也跟着水漲船高,達到了100億美金的數字。

 

輿論的焦點不僅集中於盛大被收購的傳聞。據媒體報道,自2010年至2012年10月的34個月內,盛大共有22位高管離職。目前除盛大文學外,包括遊戲、視頻在內的業務已經退出一線主流陣營。遊戲領域,盛大已經被騰訊、網易、暢遊擠出了行業前三的位置,酷6網在收入上更是跌出視頻網站前十名。

 

面對社會輿論,陳天橋解釋道,盛大將要「做互聯網文化領域全球領先的投資控股集團」。

 

盛大的內部郵件也透露,將謀求國內A股借殼上市,並轉型做投資公司。轉型后的盛大主要有四個業務布局模塊:文化不動產、股權投資(PE)、風險投資(VC)和對沖基金。

 

某種程度上,盛大向投資公司的轉型是一個「對」的選擇。一位前盛大員工講:「我絲毫不懷疑橋哥的融資和資本能力,在這個事情上的綜合能力,國內比他強的人一個手數得出來」,「相對於一次次看準方向但執行不行,莫不如做點自己更擅長的。」

 

盛大的資本運作

 

盛大的投資歷史開始於2002年,由盛大集團的投資部負責(即後來的盛大資本),截至2011年的10年間共投資了140多個項目。

 

盛大官網介紹,盛大資本所投資的項目覆蓋遊戲、文學、影視、音樂、棋牌、休閑社區、生活文化、移動互聯網、O2O、大數據、雲計算等豐富領域,投資階段涵蓋初創期、成長期和成熟期以及上市后企業。有6只主要基金,分別為硅谷基金、游嘉基金、黑奔馬基金、Android基金、文化產業基金和有成基金。

 

遊戲領域,盛大資本投資的遊戲公司主要有10家,其中包括邊鋒遊戲、美娛、極游網、龍魂、搜神記和中國玩家網等。其中,邊鋒遊戲于2012年被浙報傳媒以19倍的價格收購,創下盛大投資遊戲公司最成功的記錄。

 

據《投資界》報道,目前盛大旗下已設立了一個總計約30億元的基金在運作VC投資。但最近有消息稱,盛大已經開始着手設立一隻可能是最大規模的私募股權基金。作為GP,盛大自己將拿出15億美金,基金募集規模將高達80億美金。如此規模,在全球PE排行中也位居前列。

 

除了盛大資本投資的項目,陳天橋本人也參與到了盛大的資本運作中。其中為人詬病的,是2013年,盛大遊戲以8.115億美元從母公司盛大手中收購兩家附屬公司盛展和盛景。當時的盛大已經私有化,而盛大遊戲還是一家上市公司,現金就從盛大遊戲的賬到了母公司的賬上。

 

相較于盛大一直以來的「網絡迪斯尼」夢,資本運作顯然更為盛大所擅長。盛大轉型成為投資公司,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對」的選擇,儘管許多老的盛大人並不認同。

 

人生就像八百羅漢

關於為何盛大帝國轉型成為投資管理集團,業內一直有多種說法。

 

1、家族企業說

 

現在的盛大高層為:盛大網絡董事長、CEO兼總裁陳天橋;陳天橋妻子、盛大網絡非執行董事雒芊芊;陳天橋弟弟、盛大網絡COO兼董事陳大年。作為陳氏家族的個人企業,盛大不可避免地烙上了陳天橋的個人印記。有離職員工在社交媒體上稱,盛大的整體架構看上去非常像封建帝制,陳天橋為皇帝,其弟陳大年為「八千歲」,投資部像軍部,總辦(總裁辦公室)像東廠,創新院如御林軍。這種架構導致盛大常常因內耗而錯過時機。

 

2、領導風格說

 

「嚴肅」、「自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相信別人的判斷」——這是一些前盛大人給陳天橋貼上的標籤。在現實中,一個上線半年的產品,會因為表現不及預期而被砍掉;一條不切合實際的策略,會因領導人的意見而被強行推動;跟隨多年的核心員工,會因領導人的意志而輕易被開。不懂技術和產品,加上獨裁式的領導風格,使公司高層的戰略決策與現實層面的執行者容易產生較大的衝突。

 

「如果哪天橋哥能看到離職員工對盛大的吐槽,他一定會驚詫莫名,然後去指責公司的HR部門辦事不力」,一位前盛大人說,「什麼老大決定下面什麼樣的人」。

 

3、企業執行力說

 

盛大,更精確地說是陳天橋,對於市場趨勢和方向一向抓得很准,從網絡充值、盒子戰略、投資新浪、收購浩方一直到對韓國網游的引進,每一個都抓到了幾年後的市場爆發點。而且這種把握也一直與整合產業鏈、打造娛樂帝國的設想結合在一起。但遺憾的是,這其中大多數的選擇,都沒有抓住時機,或者守到了市場爆發那一刻。

 

看準了的東西,卻沒法強力的執行貫徹。業內在反思盛大為何錯過時機時,將這種現象歸因於盛大的執行力出了問題。中央集權式的管理制度一度是強大執行力的象徵,但在以開放著稱的互聯網企業,這種僵化的管理方式往往會產生反效果。

 

盛大十五年的歷程是一段難以說盡、也難以說清的故事,背後映射了國家制度、企業家的思維和市場環境的演變,其中之複雜難以為外人道也。但盛大在中國網絡遊戲,甚至於互聯網產業的發展中的角色卻不應忽略。至於陳天橋,他自然是一位戰略家,規劃了很多遠大而正確的設想。多年之後,馬化騰基本實現了他所有的設想,手機和盒子的設想由雷軍來完成。

 

盛大轉型為投資管理集團,也許不是一種遺憾。畢竟人生就像八百羅漢,各有各的位置,不可能像對待塵土一樣,輕易地就用抹布抹掉了。

 


 盛大十五年:夢碎「網絡迪斯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