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9月29日,2015年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上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中美兩國相關部門和專家同台共議網絡安全。與會來賓當中,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四部某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電子對抗部 (第四部) 副部長的郝葉力少將,以及前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首任網絡司令部司令、四星上將基思·亞歷山大 (Keith B. Alexander),兩個人的演講,格外受到關注。

 

本文摘編自新浪科技和中青在線。

 

與之前「中美網絡安全二軌對話」等高層閉門會談不同,此次是中美國家級網絡空間安全智庫和專家首次在公開會議上對話。

 

亞歷山大上將在演講中主要提了這樣幾點:首先是技術發展趨勢和互聯網安全的聯繫,第二點是未來路徑,中美如何共同合作,他特彆強調現在處於歷史性的階段。第三點是網絡安全問題的視覺化、可視化,如何能夠看得到網絡,並延伸出網絡安全立法和信息共享的問題。之後他以斯諾登事件為例,把安全問題分成內部威脅和外部威脅,並表示內部威脅比外部威脅的危害更高。

 

亞歷山大上將還特彆強調了在施行網絡安全措施時,一定要保護公民的隱私權。

 

虎嗅在之前的文章中指出,中美網絡安全問題所涉及的概念比較多,相對較為複雜,通常包含:網絡竊密 (exploitation)、網絡攻擊 (attack)、網絡防禦 (defense)、網絡威懾 (cyber deterrence) 和網絡心理 (cyber influence) 等概念。其中前三個議題是目前中美網絡問題的焦點,前不久習近平訪美,雙方共同打擊網絡犯罪達成重要共識,也主要是圍繞第一點。從亞歷山大上將的演講內容來看,他所提的觀點也主要圍繞在前三個議題。

 

之後發表演講的郝葉力少將,則直指美國在網絡心理戰上的一些做法,並引用網絡在「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 運動中所發揮的作用,批評美國在一些問題上採用「雙重標準」。

 

郝葉力少將指出:

回顧2011年,西亞、北非事件,讓我們看到突尼斯和埃及國家政權在不到一個月內相繼被推翻。利比亞的國內政治危機演變為戰爭也只用了8周時間。其中是網絡從激化矛盾點、製造共鳴點,再到點燃引爆點,都是通過網絡滲透點燃了網絡的心理積怨。由此開創了由網絡推波助瀾,對主權國家進行文化滲透和政治顛覆的全新範式。

 

事實證明,對發展中國家而言,網絡輿情的影響力,小可殺人,大可覆國,看似無形,實則致命。其政權所面臨的風險不亞於實體空間的挑戰。

 

她在演講中還批評了美國的單邊絕對安全政策:

儘管美國擁有最先進的軍隊,但總是不放心,不斷渲染對手、誇大危機,設置假想敵,憂患意識過強,無形中製造了不必要的緊張和麻煩,客觀上誘發了不安定的因素。這會讓整個世界缺少安全感,而且是過猶不及。單純的靠自身的絕對實力優勢,過度的關注自身的單極安全,不願意為建立新的國際體系調整自身的戰略訴求,導致了自「911」事件以來不斷陷入安全困境,越反越恐的怪圈。

 

以及美國的「雙重標準」:

長期以來,在網絡空間的標準、規則都是美國制定的。我們曾經信任美國,也在接受它所規定的標準。但是,直到有一天,斯諾登又告訴我們,美國對國際社會的監控是系統的大規模的不間斷的無一例外的。但反過來卻要求其他國家嚴格自我管控,不越雷池半步,這仍然是不對稱思維。

 

權力不對等,自己什麼都可以做,有做任何事的自由,別人做什麼都不放心,這也是不可取的。美國把民主理念傳遍了世界,但在網絡空間全反其道而行之。


 互聯網安全大會中方隔空喊話:美國「雙重標準」,網絡輿情可覆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