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土派內的所謂「內部衝突」,本人不想評論太多。邊個係「鬼」,我暫時唔識睇。不過不少高人話咩「內鬥係不智,應槍口對外、點解唔吸取歷史教訓」,本人就有啲意見。
所謂「本土派」、咩人是「本土派」、「本土派」政綱是什麼,其實都無一個統一的概念。本土派(暫時都)沒有政黨、沒有黨員、會員。任何人都可以話自己爭取本土權益而自稱是「本土派」。假如一定要找個共同的基礎,可以貫穿大部份自稱「本土派」人士,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兩點:
1)「反膠」:反對左膠及舊有荒謬的抗爭模式,或可粗略的說是「反泛民」;
2)「反殖民」:反對共產黨對港之壓迫與侵略,或可說是反藍絲、反共。
在「反膠、反殖民」的本土派之間,如何實現「保衞本土」、是否應參加選舉、用什麼文化作香港主體的主軸、是否需要建國神話、如何界定港人身分、外交與對中國和大陸人之定位……等等理念都可有不同程度的不同。當上述議題到了必須處理的時候,之前存在的反歧就浮上水面。這不是簡單的「相嗌唔好口」之事,而是在沒有一個絕對權威和所有人有同一共識之下的必然結果。正反雙方都認為自己的方向是對,他們未必有「變」過。重點是他們一開始就已經是不同。他們相同的地方可能只是大家都有種「本土意識」。
好像有人曾對我說,幾年前一衆「名嘴」支持者的激進勢力聲勢浩大,不時可動員上千上萬人,分道揚鑣令人可惜。不過,理念不同而不能合作,反而是最合理的結果。至於你說「可惜」嗎?可能係,但不論與否已經不太重要。因為就算可惜,也無可奈何。「為團結而相同」反而最不合邏輯。
本土派理念另一個共通點,是希望「做實事、尋找實際的改變」。在這原則下如何達到目標,有很多不同的道路。所謂「不應分裂」唯一的基礎,是假如他們其實目標和理念一致,只是爭論誰為「正統」而分開,你可說他們不智、應槍口對外。可是我看到的,並不是這樣。
所以今次請不要再說什麼阿寶話「人類總要犯同一錯誤」。有些歷史在重覆,不代表什麼「錯誤」。如果不問情由也去團結,不如去投向建制吧。他們是相對團結的。
作者:Ronald Chiu(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如本土派分道揚鑣,請不要說「人類重覆犯錯」(Ronald Chiu)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