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幾個網媒的朋友吃飯,都說,這個香港的人,已變了。
變成怎麼樣?
某網媒的老闆A說:「最近,好幾個大網媒的文章,關於政治的,如湯家驊或劉慧卿的,只要是跟香港政客有關的文章,都沒有人按進去了。什麼有人看?愛情、辦公室、大學O Camp(如O Camp獸父食組女實錄),又或是兩性關係那些。如你早前貼的那個男女大不同,女人在網上說男友屌很小網友就會呵呵拍拍,男人在網上說女友逼很大就會被人家說賤男那個post,不是很多like嗎?」
「每次聽到什麼雨傘運動之後全民覺醒,什麼深耕細作,我聽到就覺得嘔心。有多覺醒?從hitrate你就看到,香港人放棄了。所以,張曉明才會說這種說話。」網媒工作的朋友T如是說。
我明白,我絕對明白。
我的面書,這陣子最多「讚好!」的帖子,都跟政治沒有關係的:如台慶那晚903同事扮《玩轉腦朋友》的照片、某家築地漁市場的海膽飯,還有一些談兩性關係的文章。
只是,有太多事情,真的很難跟「討厭政治」或是每天為口奔馳的香港人說。
香港人,變了。沒有變得更覺醒,只是更逃避而已。
為何會這樣?過去十多年,媒體的政治討論是怎樣的?
先談談這個:
比方說,911那天,余若薇在面書說了這句說話:
看來,余氏有點氣。可惜的是,過去十多年,這就是政治新聞的作法。余氏在這一點上,錯了。「問左就冇新聞」?天真了點吧?問左,你否認,他們也可以做新聞。
過去十多年,大家都聽得很慣的一句口頭禪,叫:我收到風。比方說:「我收到風,XXX會選特首。」之後,那些傳媒「行家」就會去找那些XXX,問他是不是真的選特首。那誰如果真的選特首,就變成「名嘴」厲害,早一步知道政治局勢。但,即使那XXX不是選特首,傳媒行家們都很樂於在報紙上寫「XXX說N屆不會選特首」。再使用娛樂版的「做新聞方法」,「否認即是暫時不承認」、「空穴來風,未必無因」等等作結。
過去十多年,政治新聞八卦化,「風」隨處飛,澄清再做「新聞」。狀況就好像你說某女星隆胸,女星澄清,之後又上頭條一樣。這種政治新聞,有提升過香港人對政治的「觸覺」嗎?沒有。有令大眾分清楚,什麼是「新聞」、什麼是「八卦」嗎?沒有。
那就好笑了。為什麼這麼多政客、讀者甚至網民,這樣子「支持」甚至「追捧」那種名嘴?
香港人討厭政治,是有原因的。政客沒有視野,深度和內涵,每次談及政策都只會說是「XXX(任何官員或直接說特首的名字)有問題」。公民參與只敢講權利,不肯也不敢提義務。傳媒和政客把選民當成「老闆」,覺得選民像幼稚園學生一樣,「肯去投票已經好好」。辰時卯時就派這那,到有人被質疑申報地址有誤的時候,卻不敢直截了當的說:申報正確地址是香港投票人的責任。
這樣子叫覺醒嗎?
有不少在社區做了二十多年泛民工作的「朋友」都說,今年區選,泛民應該會輸到「仆街」。我年頭已經說了。在香港,打「穩定」、「不變」牌,是非常有效的。不信?問問你的藍絲同事、父母,你就會明白,他們的力量,比你想像中,大得多。
https://www.facebook.com/kengopage
人們冷漠了係咪太多圍大媽同鳩嗚?定係圍唔夠衝唔夠?定係各人只顧自己一套,你唔支持就大鬧,互相攻擊?定係真只能負面的認命了,舉手投降?
問下自己又做過乜去叫醒港豬或裝睡的人?問下自己除左做鍵盤戰士外,行動上又做過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