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行業看似發展良好,其實隱患頗多。博納影業集團的董事長於冬在「2014搜狐財經變革力峰會」上表示,未來10年,電影公司將會面臨互聯網公司強大的資本裹挾、併購、重組。行業內部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好萊塢電影的衝擊也會更大。

在外界不斷看好中國電影業發展的情況下,作為在電影行業深耕20年,也是國內首個獲得電影發行牌照的民營企業博納影業集團,該公司董事長於冬在「2014搜狐財經變革力峰會」上表示,未來10年,中國電影行業除面臨互聯網裹挾外,還將存在外部競爭、行業競爭等問題。

于冬表示,2001年中國電影開始了行業機制改革的破冰之旅,當年五大板塊的電影改革文件陸續出台,包括允許民營公司獨立出品投資拍電影,允許民營公司獨立 發行,允許民營公司投資建設電影院等。因此,中國電影從10年前銀幕只有1300塊,到2011年達到22000張銀幕,可以說這是中國電影最關鍵的10 年。而未來10年,中國電影市場卻到了一個改革的深水區。

「過去10年我們靠房地產業,帶動銀幕數量增長,帶來了產業騰飛。同時,電影技術設備的數字化降低了電影行業的門檻。下一個10年,中國電影增長的動力,來自於內容,但是現在關於內容的政策沒有到位。」于冬說。

對於互聯網對電影行業的影響,于冬認為,現在國內上市的這幾家電影文化公司加在一起的市值,可能只是上市互聯網公司其中一家的1/500,甚至是1/1000。這個巨大的差距,可能使這些電影公司面臨互聯網公司強大的資本裹挾、併購、重組。

「更簡單來說,阿里巴巴現在接近3000億美金,併購這些文化公司的資產幾乎是零頭的零頭,所以互聯網對電影行業帶來的衝擊是巨大的,影響是巨大的。」他說。

除了有可能被互聯網企業取代外,對於外部競爭,于冬表示,到2017年底,「中美電影諒解備忘錄」就到期,這意味着,5年中國承諾每年引進34部的配額,在2018年時,配額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分成比例也只會增長不會減少。

「現 在中國電影每年勉強維持700部產量,每年至少在院線上映300部電影,但是這300部片子與國外在中國放映的幾十部片子相比,也只守住了一半的票房。等 到2018年預測國內有600億票房的時候,中國電影票房市場已經可以超越了北美成為第一大市場,但這裡面50%是美國電影,我們的本土電影只有50%, 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比例。」他說。

對於中國電影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于冬以韓國電影市場進行舉例。他表示,韓國電影從180天的保護期變成72天時,那一年所有的韓國電影公司紛紛倒閉,上市的電影公司也全部被賣掉,最後電影市場只剩下了幾個大的、有院線的公司。

因此,或許看上去紅火的電影市場,除了迎接互聯網的衝擊外,還要迎接強大的好萊塢電影的衝擊。

對於國內票房市場的增長,于冬表示,2013年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是217億,2014年能夠達到300億,也就是今年增加了接近80億,相信在2015年,將從300億跨越到400億。

 


 于冬:未來電影業將面臨三大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