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日常所做的一切,都應該思考它是否能幫助你提高單位工作時間產出。我自己在思考這件事情的時候,會聯想到工作杠桿率這個概念

第一財經週刊副總編崔鵬先生對工作杠桿(他將之稱為「職業杠桿」)的解釋是:隨著你所做工作的產品或者服務到的人增多,如果你付出的邊際勞動量或者邊際成本沒有降低甚至越來越高,這就說明你的職業杠桿越比較低。反之,如果邊際成本下降很快甚至是零,那麼就是職業杠桿高。前英特爾CEO安迪·格魯夫對此也有過闡述:「原則上來說,你每個小時的時間都應該用來增加產量,或是提升你所管理的人的生產價值。

工作杠桿率低的工種有一個特性:簡單、重複性、機械性;比如流水線工人,保潔阿姨;如果我只靠寫專欄生活,也會是一種工作杠桿率低的工作:一篇文章一千多塊,在國內已經是非常高的標準,但已經四年沒怎麼漲過,在物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要過上體面的生活,每年需要寫更多的專欄才能維持與上一年相當的生活

要提高工作杠桿率,LinkedIn創始人Reid Hoffman在《The Stat-Up of you》裡提到的A-B-Z職業規劃」法則可以借鑒,借鑒這個原則,可以不斷反覆運算自己的職業優勢

A計劃指的是你現在的主業,一般來講就是你目前的工作,它是你優勢集中的領域,無論你是否喜歡,都可以/需要用它來吃飯。它穩定、保險、可預期,可預期意味著它的風險和收益都是可預期的,就像把錢放在銀行一樣保險,但長遠收益小

B計劃指的是長遠來看有可能產生巨大回報、但目前並不明朗、有高風險的事情,你如果All-In則非常不明智,但是不投入則會錯失個人高成長的機會。面對B計劃比較現實的計劃是每週投入一些業餘時間為之做準備,如果路徑出現偏差則不斷做修正與調整,一旦路徑逐漸清晰,很有可能B計劃會成為新的A計劃,也就是所謂副業變主業的過程。Reid的第一個公司SocialNet1997年創建的社交網絡)並不成功,但是在SocialNet的過程中保持對Paypal的關注和投入,當Paypal逐漸明朗的時候加入Paypal並與Elon MuskPeter Thiel等人一起幫助Paypal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是Reid自己通過B計劃取得成功的案例

Z計劃是用來兜底的,如果面臨重大外部變化導致你失業了,Z計劃保證你可以有一技之長來養活自己

更具體一點來講,對於個人來說,可以遵循這三個基本方法來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杠桿率,這些方法是

減少完成某項工作需要的時間,增加一項工作帶來的影

外包低杠桿率的工作,時間分配到高杠桿率的工作

機械+思考相結合的多線程工作;

如果某項工作能夠提高自動化程度,那是值得投入去做的。比如開發工具,讓重複性的工作自動化,可以顯著減少完成某項工作需要的時間

將家庭保潔工作外包給保潔阿姨,培養新員工或請助理幫助自己分擔工作、在學習和技能提升上投資時間、每週3-5小時鍛煉,都是將低杠桿率的工作外包給其他人以及自己時間分配到更高工作杠桿率的事情。面對明顯浪費時間的事情要堅決說不,比如無效社交和浪費時間的會議、大而無當的各種行業活動等等。寫文章也是高杠桿率的工作,一篇文章寫完後可以持續地傳播給很多人閱讀,如果相似的內容需要反覆和別人講的話,也可以寫出來,溝通效率可以得到顯著提升

很多事情可以多線程工作。比如在跑步機跑步的同時看一部電影,開車的時候可以聽音頻——更有效率的方式可能是打車代替開車,這樣就可以在車裡讀書或處理郵件,必要的話甚至還能寫點東西

我在「在行」的工作法就是在將時間花在更有效率的事情上。單位時間收入是讀者可感知的效率的提升,而實際上我在「在行」上碰到的人都非常有意思,我約見的每個人身上都能學到很多東西。比如各種有趣的創業項目、每個人自己工作中有趣的事情和困惑、碰到的每個人對我的反饋,是隱形的不可見的、但對我而言都是學習的過程。而學習永遠都是最能提高工作杠桿率的事情,時間就應該投入在這裡

還可以有其它演算法。假設我想留更多的時間給自己的話,我可以將工作量砍半,然後將剩下的時間用於閱讀、陪家人、技能學習、運動或是旅遊或者哪怕是發獃打遊戲。這意味著,在保證自己過上體面生活的前提下,我還可以實現自己的時間自已自由掌控。畢竟終極的自由並不是財務自由,而是完全掌控自己時間的自由,以及由此帶來的精神的獨立與自由

本文首發於「騰訊大家」,「數字彌母」(公眾號:digital_meme

From 師北宸


 如何把1個小時用出10個小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