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當我們決定在社區開實體+網上的便利店的時候,多數人都覺得我們很扯淡。但是我們自己卻很快沉浸在前幾家店穩定盈利的喜悅裡。雖然,它的利潤並不那麼高,但是至少這是一門可以自己養活自己的生意

我們終於可以把我們的用戶叫做消費者了——這才是傳統商業的本質。我們也有機會通過低利高頻的消費類目,帶動低頻高利的消費類目,以提高利潤水準。一切簡單又直接,我們真的正在成為社區生活消費的入口

但是,事情真的沒有那麼簡

從去年年底到今年的年初,我們忽然發現,門店越來越多,但是效率卻在下降

這個問題之前一直被掩蓋在每日上升的店面交易中,這些漂亮的數字完全把我們這些做互聯網的年輕人麻痹了。之前我們在互聯網公司工作的小夥伴,習慣了漫長的虧損期,也習慣了指數級的增長。當我們「意外」的發現今天投入成本,明天就有產出的時候,也理所應當的以為,這樣的增長會一直持續下去

怎麼辦?看數據!把幾個月數據拉出曲線圖來一看:店頭盈利未變,上門服務出了問題。當每天送到一百單的時候,我們遇到了一個物流的盈利平衡點。再多送,就要加人,利潤反而減少了。於是,有的店頭忙不過來,就會放棄一些單子。而下一個物流的盈利平衡點,是在接近每天700單左右。這意味著,如果一切架構不變,我們要在短時間內規模擴大幾倍

更準確的表述這個問題就是:我們的大量利潤,被物流配送團隊,消耗掉了

這個增長的瓶頸就是同城物

這時候擺在我們面前有兩個選擇

1、一個選擇是快點去找錢,幫助我們度過這個階段虧損期

2、另一個選擇就是停下來,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再上路

一個朋友給喝了一口創業者的通用雞湯:「不忘初心」。我們當初為什麼要做社區便利店?並不是因為這些便利店能在店頭賺多少錢,而是因為,如果我們要做到上門配送,同時又能夠為未來的發展留有多業務拓展的空間,我們就需要一個倉儲和配送的分佈式解決方案

這個方案,目前看來效率最高的方式是:社區便利店。既可以店頭銷售,也可以就近存儲。社區便利店已經是被驗證是一個O2O的入口。而開店最終重要的三要素就是「位置、位置和位置」,這個位置,是遵從店頭銷售最大化,還是遵從物流效率最大化,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問題

我們的店面太過於重視店頭銷售的人流量,而忽略了物流配送的效率。比如,我們所在的燕郊,每個小區都有幾萬人。橫穿一個小區要超過半個小時,再加上等電梯上樓的時間,我們在路上就要消耗40分眾左右的時間。而我們有一個門店,要同時兼顧四個小區,每當需要配送的時候,我們送貨的小夥伴不是在路上就是在電梯裡。我和一個北大軟件學院畢業的哥們,兩個三十多歲的老男人,常常要開著SUV去社區送貨,或者抱著孩子在店頭收銀,服務質量也開始大幅下滑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位置的考慮就變得很重

1、如果重視店頭人流量,就應該把店面開在小區外圍接近小區入口的街邊商鋪中。最理想的狀態是「傍大款」:跟著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人流量聚集能力強的異業夥伴一起走,肯定沒錯

2、如果重視快速配送的效率,就應該把店面開在小區中間有足夠地下倉儲空間的一層民宅。或者建立在幾個小區的物理最近點上。店頭更多的是完成包裝和配送,而不是售賣

這些兩難問題,在燕郊這個競爭相對不太激烈、租金成本相對低廉的市場,被用戶洶湧的購物需求掩蓋了。而當我們跨出燕郊進入環北京市場或者進入北京城區,這些被掩蓋的問題,會隨著攤子不斷變大和各項開支成本升高而再次爆發出來。我們會因為資金使用效率低和管理負擔越來越重,死在路上

掙紮了好久,一狠心!趁著我們還沒形成路徑依賴,把店關了,部分人員暫時回到線上去積累本地流量

一切從頭再來,回到原點,重新研究同城物流的問題,看看別人是怎麼做

雲鳥配

同城物流,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滴滴打車的模式,就是人人快遞和雲鳥配送正在做的事兒。雲鳥配送通過整合大量貨運車輛,在平臺以公開競價招投標的方式,為企業客戶提供專業的配送解決方案。在對企業服務前,企業通過競價招投標的方式在平臺上招募司機,相當於組建了一個臨時車隊。雲鳥則通過互聯網信息計算對運力進行調配、現場管理

雲鳥的優勢在於對於運輸以及司機作業的標準流程的要求,強調客戶體驗。但是也有瑕疵,就是:跳單。真正對同城物流有大量需求的人(雲鳥主要面對的企業用戶)會傾向於通過平臺尋找到最佳的合作夥伴,然後繞開平臺,場外交易

我相信雲鳥一定早就有所察覺。713日雲鳥配送宣佈完成B輪融資,雲鳥配送稱融資金額達數千萬美金,紅杉資本領投,A輪投資方經緯創投、金沙江創投和盛大資本跟投。這意味著它也一定會沿著滴滴模式的路線走下去——補貼,一直補貼到壟斷。這在企業級市場是可以走下去的模式,但是放在我們這裡——我們面對的是整個生活消費領域——誰也沒能力補貼整個城市的生活消費

58同城速

第二個進入視野的模式是資訊撮合模式——58同城速運。58同城速運目前介入的是同城的全品類,服務商家及個人,通過低定價來吸引發貨方,通過補貼吸引司機,將兩端都聚集在平臺上。發貨方通過APP發貨,司機搶單,從而完成貨運。有意思的部分是,作為司機,如果你支付一定的費用,你可能會在搶單的過程中有更高的優先級。正如其名,58強調的是快速響應,用戶通過APP實時下單、服務者15分鐘上門、在線支付及服務點評的O2O全閉環服務流程

58同城速運有個很明顯的優勢在於它有58同城充沛的流量支援。瑕疵就是需求就很分散,其實平攤到單獨的品類和配送方案上,不見得量很多,對需求的匹配就會受限

綠斑

綠斑馬的模式有點特別,我著重研究了下。綠斑馬是從家居建材細分領域切入進這個市場的平臺模式,這一點它和前兩個案例有共同點。但是它有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通過對運力進行技能及車型的分類匹配,對平臺上的訂單實現時間、路線的匹配,從而形成拼單,提高司機的單趟行程的載貨率,通過效率提升,優化貨主的成本,同時也增加司機的收入

簡單點說其最特別的就是「拼單」,一輛車有機會同時滿足更多需求。我想這更容易發揮互聯網的優勢,「溝通訊息、優化數據、提高效率」。這和我們目前的情況很類似,我們的小區配送有相同的出發點和地理位置接近的到達點。那麼如何優化「拼單路線」,就是提升我們物流效率的關鍵

但是,「拼單」要求時間、路線、的匹配,對平臺的交易密度和用戶密度有很高的要求。我專門托了朋友去瞭解綠斑馬的拼單效率到底有多高,結果出乎我意料

就南京市場整體而言,商戶約1萬餘家,每天的訂單量約1萬多,就傳統的熟車單而言(商家直接發貨給司機)價格在100-300之間,(視品類而定)均價約150/單;綠斑馬上線2個多月就進駐了近1000戶商家,每天訂單300餘單,這其中,又有15-20%的是順風單。在實現拼單後,同樣貨品,原來需要150元的,現在司機80-100元也願意接單。這是建立一趟就額外順一件貨的基礎上,而實際上以4.2米的箱貨為例,一般一輛車能帶5家左右的貨物

有關拼單的時間問題,綠斑馬並沒有求快。家居建材行業有其自身的特點,首先,時間方面並非即時性需求,一般都是計劃性需求,和出行服務不一樣。出行服務一般客戶能容忍的響應時間也就5-10分鐘,但是家居建材一般就是「上午送到」、「下午送到」,或者是「今天送到」即可,只要某個時間段業主家中有人即可(有時候不一定是業主本人),所以,時間的匹配就有足夠的彈性

有關拼單的地點問題,家居建材行業的商家都高度集中,一般都是集中在若幹個賣場,同時,他們的倉庫也相對集中,並且商家的目標客戶也是集中的(目前房地產都是板塊化開發,政府集中出讓,開發商一起開發、銷售、交付,並且這樣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所以路線的匹配(城市幹線的復用)是具備客觀基礎的

這一點很適合我們的現狀,這意味著,即使不依賴補貼,這個平臺依然有持久的粘性。而同樣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就是,我到底要不要那麼快?或者說,在面對生活消費這個領域中,如此龐大的用戶群,我是不是應該把用戶區別對待?有的人要「快點送」,有的人只想要「定時送」,而有的人只是想「免費送」

這一輪O2O的競爭,對入口的判定,已經漸漸清晰,下一步就是對物流的掌

燕郊開發區建成區面積只有30平方公里,而統計下的總人口已經突破84萬。相當於每平方公里近三萬人。根據新聞聯播的報道,燕郊人口密度是北京的兩倍,其中89%在北京上班,房屋自有率也在70%以上。這是孵化O2O項目的天然良港,也是進擊京津冀的優良跳板

我在這裡,把我交了一年的學費,得到的一點點小小的收穫分享出來,希望同樣在做類似事情的小夥伴們,不要再走一樣的彎路。也祝福所有創業的小夥伴,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這就是我用了一年時間,關掉全部線下店面,交了學費所得到的一份答案。繆誤不少但真誠挺多,希望大家能批判的吸收

附表:你沒太注意的19家同城物流公司

1號貨車

1號貨的

58到家速運

巴士物流

車及送

第一物流

多多貨車

福佑卡車

貨拉拉

快狗速運

快貨

藍犀牛

羅計物流

速派得

物流小秘

物流之家

雲鳥配送

運策網

運滿滿

From 董燾


 用了一年時間,關掉全部線下店面,才開始懂得同城物流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