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新聞!股票市場暴跌!所有人都嚇壞了!獨角獸們要死翹翹了

好吧,可能我們有點反應過度了。但是8 24 日,週一股市有 4的小幅「修正」,科技企業如蘋果、穀歌、Facebook 和亞馬遜 (還有許多其他家) 的股票都出現了一點點恐慌,被剪了一大塊羊毛。(蒂姆庫克出馬救援,挽回市場⋯⋯持續了半小時。弄不好還違反了一些規定。無所謂了,他儘力了!)

儘管如此,今天股市的喧鬧,在「我們現在是泡沫」的論調這把火上,澆了不少油——尤其是有一種說法:某些獨角獸創業公司很快就要完蛋了。持這種「獨角獸必死」(Doomicorn) 立場的風投比爾 (Bill Gurley) 有許多話要說,毫無疑問今天科技圈午餐討論的話題圍繞在這樣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哪一個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的創業公司會死掉?什麼時候?第一家估值超過 100 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 (Decacorn) 又如何呢

筆者有一種強烈的感受,無論現在是否存在泡沫,我們都將在未來某個時間點見證一到兩家估值巨大的創業公司走向衰敗。無論市場的情況如何、投資人是否慌張,科技領域環境變化的速度實在太快了,沒有一家大型民營科技公司能夠在被淘汰、被顛覆或者被市場拋棄太長時間的狀態下仍舊存活下來,真的沒有可能。我不關心這些公司高管口中的有多少創新和業務進展;在某個時間點,這些公司當中的一些將會遇到一個突然的、令人震驚的現實狀況⋯⋯他們無足輕重了。太可怕了!這個大問題是不可避免的——正如列寧曾經追問的——是誰?又是誰的?誰會死?又死於何人之手

一家創業公司最大恐懼並非來自其他家的競爭——而是擔心失去關注、無關緊要。只有在經過了一定階段的增長之後,你才會擔心競爭對手——如果他們的產品做得更好、更便宜、更快、更健壯,怎麼辦?但是在到達下一個發展點之後,(我認為 10 億美元估值左右是一個標準線) 你的同業對手已經不再是最擔心的了。如果你的公司估值 10 億美元,很可能你已經把事情做到足夠了,直接競爭對手不可能一夜之間就打敗你。取而代之的是,和被趕超淘汰相比,你的噩夢變成了一種甚至更加恐怖的命運:被邊緣化。尤其是,被技術鏈條上相鄰的對手邊緣化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是怎樣的呢?微軟對 PC 製造商們所做的就是如此,Web 瀏覽器之於微軟公司也是如此,安卓/iOS 系統之於手持設備廠商是如此,Facebook 現在對這些公司做著同樣的事情。對於那些被邊緣化的公司來說這很恐怖,因為變革的發生是漸進的,接著突然一下子:康柏曾經還是最厲害的 PC 製造商,轉瞬之間 Windows 系統成了關鍵,而不是運行在什麼機器上。緊跟著不久,Windows 系統統治了世界,微軟稱王,但是有趣的事情又開始在 Web 瀏覽器內部發生。我的觀點是:康柏遇到大麻煩並不是因為有其他廠商生產出了更好的桌面 PC 產品。他們的失敗,是因為 Windows 突然成了核心,其他 PC 製造商,比如戴爾,更適應在模塊化生產的新現實狀況下發展

我在給出關於獨角獸的預測之前寫這些,是為了再一次強調——當一家數十億美元的科技公司倒掉時,通常並非是直接競爭對手乾的,而只是因為他們曾經做著最擅長的事情,轉天仍舊在做著最擅長的事情,但是這件事已經沒有意義了。當這些公司的規模非常巨大的時候——比如 100 億美元規模的超級獨角獸——問題就嚴重了

那麼,誰會成為第一家失敗的超級獨角獸呢?筆者的猜測是 Dropbox。原因並不是幾年來人們擔心的 Google Drive 或者 Skydrive,或是其他任何雲存儲解決方案。正如我們所目睹的,你的直接競爭對手並不是最恐怖的

Dropbox 將會死在 Slack 的手上。

可能你並沒有將 Dropbox Slack 看作競爭對手,因為它們也不是——從慣常的邏輯來看。實際上,Slack 早期的推廣亮點是「我們整合了你已經在使用中的所有服務,比如 Dropbox」。這是因為 Slack Dropbox 並非真正的對手:它們在辦公領域是挨著的鄰居而已。

你可能覺得像 Slack 這樣的通訊和工作流工具會成為存儲和版本控制服務 Dropbox 的極好補充——在這一點上,你是對的。但是隨著 Slack 在科技圈及其之外領域的快速竄升,Slack 和類似的服務讓我們工作本身的必需條件發生了改變。正如風投分析師本尼特 (Benedict Evans) 在文章中寫道的,新出現的工具設計初衷是為了融入現有的工作流程,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工作流程會進化,完全發揮這些工具的威力。談到在公司內部無數部門間用電郵發送的內部展示文檔時,他調侃說:「PPT 文檔可以用一個製作幻燈的 Web 應用代替,讓兩個員工立刻就用的那種。但是,取代 PPT 的應該是一個 SaaS 服務控制台,帶有實時數據、意外變動提示和聊天頻道,或者整合 Slack 進去。Powerpoint 被一種和 PPT 完全無關的產品幹掉了。」這對於 Slack 來說太棒了,但為什麼這種設想會影響到 Dropbox

Dropbox 有兩個功能是關鍵的:存儲你的文件,和其他人分享。Dropbox 這兩點做得都很好。但是存儲服務本身不再是一個好業務——雲平臺的硬盤空間成本在過去幾年裡已經快接近零了,原因是亞馬遜的基礎架構和穀歌新服務的推出所產生的激烈競爭。但是 Dropbox 活下來了,並不是因為提供了最便宜的服務或者最多的存儲空間,而是因為其檔分享和版本工具仍舊做得非常出色。而且 Dropbox 意識到僅僅是同步檔還不夠,他們認為,基於核心功能提供服務和使用體驗,才是關鍵。但是威脅 Dropbox 生存的最大問題並不是圍繞檔管理能夠提供多好的服務,而是——用戶已經不再關心檔這件事了

從許多意義上來說,Dropbox 代表的是陳舊且莊重的辦公室最完美的終極形態。在「古老的日子」裡,辦公室堆滿了摞起來的存儲櫃,還有拷貝用的複印機,用於通訊的內部郵件部門 (有時還有很厲害的空氣傳輸管道)。接著計算機出現了,很自然地,我們像從前一樣整理自己的東西:虛擬文件和文件夾 (甚至圖標都和真的一模一樣)。當人們習慣了使用新技術時,和老東西有一點相似並無大礙。接著我們普遍用上了電子郵件系統,將我們的檔用臃腫又總是很大的附件發出去。之後雲平臺到來了,號稱我們的檔可以一直存在上面,在雲裡面,每個人都可以訪問,始終如此,完美同步。那麼,問題在哪裡呢?

Dropbox 的問題就在於,我們的工作習慣隨著工具發揮更大效力而在變化;尤其是互聯網的龐大威力。如果你停下來思考一下,會發現在互聯網上,「文件」的概念有一點奇怪。文件看起來實在是太老套了,尤其是考慮到組織工具已經有 Evernote,任務管理工具有 Trello,溝通管道工具有 Slack的時候。檔是存儲在物理位置上的獨立對象,而互聯網⋯⋯恰恰相反。當然在資訊技術和互聯網發展初期,人們熟悉的、傳統的思路和組織系統仍舊存在,這是可以理解的,在某個時間點,新的發展階段必然會來到。對我來說,Slack 感覺上是第一個真正的互聯網化和原生移動化的生產力平臺——尤其是它擴展到超越了消息發送的範疇,進入了工作流自動化、幫助機械人的領域,誰知道未來還有什麼呢。Dropbox 可能是檔管理的尖峰之作了,但是 Slack 將會是下一輪革新的開始

筆者不認為文件將會完全消失,無論如何短時間內都不會。作為一種數據結構,它們肯定仍舊會存在,深入我們的服務器和手機內部,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如此——但是大部分人對於它們的存在並不感冒。我非常肯定 Dropbox 數十億美元的估值並不符合這一新的發展方向——目前其模式就是反應現有的環境,操作速度更快而已。這種思路太短視了。Dropbox 可能會是第一家慢慢衰落、之後很快無人問津直至失敗的獨角獸公司,這一點會發生的。隨之而來的,將是我們終於拋棄了一種過時、有有且嚴肅的行事方式——低調的文檔,而它也已經完成了一段漫長且高貴的生涯

From Alex Danco

虎嗅注:作者 Alex Danco,原文來自其博客 Thoughts from Alex Danco,本文由虎嗅編譯。


 變革來臨,摧枯拉朽:為什麼說 Dropbox 會是第一家死掉的「獨角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