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大晴1歲3個月開始學走路時,每到吃飯時間就會開始想要下椅子,甚至根本不願意被椅子規範住,而爬出椅子或在裡面放聲大哭。

然而因為我們每天都回娘家吃晚餐,所以在阿公阿嬤的「保護下」晴更是肆無忌憚地邊吃飯邊玩耍,一開始我與阿公因教養方式不一發生了強烈的口角與爭執,最後阿嬤要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阿公有嚴重的心臟病不能生大氣,最後我思考了很久,為了阿公的身體著想,我決定讓阿公阿嬤照著他們的方式管教。

但不到幾個月,阿公阿嬤也決定堅持讓晴坐在椅子上好好地吃飯,原因是:阿公阿嬤年紀已經很大了,實在沒有體力追著餵飯。而且他們發現,放縱的結果晴只會愈來愈過分,常常明明嘴裡沒食物了,但湯匙送到了嘴邊她還是不願意張開口,甚至又跑到其他的地方去玩,阿公阿嬤就在後面一直叫著、追著她餵飯,當晴吃飽了,阿公阿嬤也氣飽了。

所以晴的晚餐就開始必須坐在椅子上吃飯,剛開始時晴還是坐不住,我們絞盡腦汁,最後找到了一些方式。簡單的方法如下:

玩具袋

將家裡的玩具分門別類收好,玩具不要隨處可見、隨手可玩,把可以在桌上玩的玩具分類成幾袋(通常建議5~6袋),每個袋子裡大約有5種玩具,每次吃飯都要先讓孩子坐在椅子上。

拿出玩具的時間點

①坐好就先開始餵食(用一口接一口的方式),當發現孩子開始不耐煩時,可以拿出1袋玩具。

②孩子坐好後馬上拿出玩具袋,讓孩子知道只有坐在椅子上吃飯才能玩這些玩具。

小叮嚀:以上2個時間點父母可以自己評估哪種比較好,對孩子比較受用。

玩法

每次拿出1個玩具袋,一次只能玩1個,當第1個玩具玩膩時再拿出第2個,在玩第2個玩具的時候第1個玩具就要先收起來(除非是可以一起玩的玩具),這樣1袋玩具玩得差不多時飯應該也吃完了。

每餐一種玩具袋,準備的玩具袋大約可以輪替3天左右,等第4天時再拿出3天前的那個玩具袋,這樣新鮮感比較不會打折。但切記,這些玩具袋只有吃飯時會出現,平常孩子是看不到也不能玩的喔!

小叮嚀:孩子在玩玩具時,父母可以適度地提示孩子這個玩具有哪個地方好玩,或是還可以怎麼玩,不然有些玩具孩子可能摸一摸就不想玩了。玩具袋內的玩具可以不定時更新。而當孩子在玩玩具時,父母要一口接一口地餵食,千萬不能停,不要讓孩子的嘴有空閒的時間。

比比看誰的嘴巴大

坐好就先開始餵食(用一口接一口的方式),當發現孩子開始不耐煩時,可以開始請出孩子熟悉的動物。

玩法

餵第一口時,媽媽問:「這是什麼動物啊?是獅子嗎?你可以告訴我獅子的嘴巴有多大嗎?」孩子會張大嘴,媽媽就可以餵食。餵第二口時,媽媽問:「那現在是什麼動物呢?」孩子會回答:「是河馬(發出河馬的聲音)。」趁孩子張大嘴時餵食。

餵第三口時,媽媽問:「那可以讓我看看大象的嘴嗎?」孩子會再次張大嘴,媽媽就可以餵食。

以上對話需孩子已認識多種動物(平常可以多讓孩子看一些動物圖片或是從書中得知),至於媽媽所說的話可以自己做誇張言語及表情變化,通常孩子會覺得很好玩。但不要每餐玩,孩子會膩,因此可以和玩具袋替換。

電子產品阻礙智力和創造力 不建議吃飯遊戲使用

其實還有很多吃飯的遊戲,只是我們建議遊戲是在非不得已的時候才使用,孩子若可以從小養成飲食的好習慣,吃飯的遊戲就不需要使用。且絕對不建議用電視或是電子產品引誘的方式讓孩子吃飯,剛開始可能很受用,但沒幾天孩子反而會因為看電視看得太專注而無法張開口吃飯,到時候照顧者只會更生氣。

且更重要的是因為電視聲光與畫面的刺激,讓腦部一直維持在較原始的區域運作,降低思考能力,也容易讓孩子的智力和創造力發展受到阻礙,更可能影響孩子的視力與閱讀能力,所以孩子愈晚接觸電視或電子產品愈好。

從小養成好習慣 在固定座位上吃飯

到現在我們依然堅持孩子要坐在固定的座位上吃飯,因為如果不從小養成好習慣,當孩子年紀愈大就會愈難改正過去的行為,很多孩子可能到了5~6歲父母還得追著餵飯,這樣不但養成了壞習慣,且對孩子的消化系統也不好。

常聽到有些人會說:「沒關係啦!長大就好了、上幼稚園就好了。」的確有少數孩子上了幼稚園學了規矩,真的就變得比較好,但也有大部分的孩子就算長大、上了幼稚園卻還是一樣,與其等待孩子長大就好,還不如從小就讓孩子養成吃飯時的好規矩。

這樣父母不也可以在孩子長大後省掉很多教導的力氣和等待的時間嗎?孩子年紀小可塑性很大,年紀大要改變就比較難且緩慢。以上方法分享給大家,期盼能讓每個孩子都養成好習慣,並讓每個家庭每天吃飯都有愉快的氣氛。

小叮嚀:我們家老二因為老大的前車之鑑,所以從吃副食品起就一律坐在餐椅上,他常常會連吃飽了都還坐在餐椅上畫畫、看書或是玩玩具,到現在依然持續將碗裡食物吃完才下餐桌的好習慣,從小養成好習慣真的很重要。

圖文提供/漢湘文化


 想讓孩子乖乖吃飯?2個小遊戲搞掂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