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逛大悅城時,你大概會聽到些古典樂,但它們並不屬於那些攻勢洶洶的騰訊阿裡或海洋音樂,而來自庫客音樂。這是一家低調的平臺,在「賠錢賺吆喝」成為國內音樂平臺標配的今天,它是個絕對的例外。不僅如此,它還連續拿到了融資。
成立於2006年的庫客音樂是國內古典樂市場最早的垂直音樂平臺,迄今已有9年歷史,在2014年獲得了麥頓投資的千萬元A輪融資,而在2015年8月初,庫客音樂向媒體確認,獲得來自天星資本數千萬元的B輪融資,庫客音樂CEO邢華向虎嗅表示,如果不出意料,今年年底到明年初登陸新三板。
事實上,統計數據表明,古典音樂聽眾占總人口的比例維持在8%左右,在如此小眾的市場中,庫客音樂是何以生存並壯大起來的?
與商人相比,音樂世家創業更有行業優勢
餘赫是庫客音樂的創始人,其兄余隆(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七屆副主席、中國愛樂樂團/北京國際音樂節/上海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藝術總監),父母(余立勛、丁柬諾)與外祖父(丁善德)也都為知名藝術家。這些背景令餘赫不僅能很早就發現古典音樂的市場潛力,並在創業之初即有極為深廣的行業優勢。
從2006年開始,庫客開始向國內外諸多古典音樂唱片公司簽訂了版權協議。如今簽署唱片公司達到700家,積累了近5萬張唱片超50萬首曲目,最近將再新上架超過100萬首,屆時唱片量也將超過7萬張。
「從中世紀時期到20世紀音樂都囊括。」庫客音樂CEO邢華說,所有這些音樂的授權範圍也相當廣泛,「除了流媒體播放和下載,還包括移動運營商合作、商業場所播放和轉授權,一般公司拿不到後三種授權。」在超長的時間跨度、超多的音樂唱片的基礎上,庫客模仿拿索斯(Naxos,系西曼公司旗下廠牌)組建了「數字音樂圖書館」。這些授權優勢都成為庫客音樂在過去幾年中商業模式的邏輯基礎。
To B:你聽到的彩鈴或商場咖啡館音樂都在這裡了
「數字音樂圖書館」一出生就是收費產品,主要銷往國內各大圖書館。但這種打包購買、定期續費的收費模式在2007-2008年前後並不受歡迎,起初只有北京大學圖書館一家購買,身為北大校友兼庫客音樂個人付費用戶的邢華回憶道:「他們還幫忙推了幾個大學,同時為我們開了一個現場會。」目前國內已經有超過500所大學和公共圖書館來打包購買。
「越來越多的大學發現這是提高大學生素養的好方法。」邢華對公共機構業務的現狀表示滿意,同時告訴虎嗅,根據目前的使用情況顯示,「用得好的未必是專業的音樂學院,反而是清華、北大、浙大這些綜合類和化工大學這些工科類院校的學生。」
在過去幾年中,To B端授權業務成為庫客音樂的重要盈利支撐點。包括三大運營商的音樂彩鈴服務,商業場所如國貿三期、各個大悅城、國美、天虹商城和不少咖啡館的背景音樂服務——換言之,你在不少商場咖啡館裡聽到的古典音樂,都來自庫客正版授權。這些高端場所的音樂授權能帶來充足的現金流。而由於古典樂都會超過50或70年的著作權保護期,因此大多數情況下,無需考慮詞/曲的著作權人的分成,這是相對於流行樂行業的天然成本優勢。「To B業務可以給我們帶來比較安全的港灣,它進可攻、退可守。」邢華告訴虎嗅,「我們不會被版權和流量問題擊垮,不會面臨突然關門或裁員的危機。」
版權所帶來的盈利能力成為庫客的生存基礎,也是投資人看重的優勢。
音樂圈的版權大戰對庫客有何影響?
從2014年開始,騰訊、阿裡和海洋音樂等音樂巨頭的獨家版權購買動作日漸頻密,音樂市場的整合已然迫在眉睫。但庫客音樂CEO邢華認為,這對庫客並不構成競爭關係,庫客的版權積累時間太長,內容也居於絕對優勢:「巨頭們買的流行樂居多。庫客音樂主攻古典,內容有時間線和內在邏輯,是個真正的古典音樂資源庫,作曲家、演奏家和作品的介紹都成為數據庫。除了音樂,你還能查到別的東西。」邢華告訴虎嗅,「當然騰訊、阿裡的買版權也是好事。這是推動音樂版權的規範,未來將形成收費的音樂模式。」
雖然成立於PC的黃金年代,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庫客也推出了自己的app「庫客音樂」並堅持收費模式,月功能費50元的價格也略高於QQ音樂綠鑽,「那時候收費,還挺異類的,很多人罵,還把免費破解的辦法掛到網上。」但邢華並不認為這個價格過高,「買一張你喜歡的正版古典音樂CD,價格要百元以上。但你用半張CD的價格可以聽近5萬張古典音樂唱片。」她補充道,未來還會對付費用戶推出優惠活動。
在加盟庫客音樂之前,從事金融資本行業工作的邢華是個古典發燒友,她早就是庫客的付費用戶,但目前庫客主要收入來源仍然來自 B端客戶。「我們希望明年能達到上千萬的C端個人用戶,通過兩三年能令C端和B端平衡。」邢華告訴虎嗅,「目前B端業務還不錯,但我們志向遠不止於此,因為B端天花板並不是很高。」
To C端產品,成績需要長期觀察
由此,除了庫客音樂的app,庫客還推出了兩款C端app:「對眼貓」和「孩子的鋼琴筆記」。前者主打場景音樂和音樂社交,後者是iPad收費應用,面向擁有5000萬的琴童市場,使用樂譜和約課等更多服務則需要另付費,邢華告訴虎嗅:「我們更希望它是一款能夠進入到中小學、幼兒園、琴行。」
To C端另外一個設想中的產品是「百科」。即以用戶的力量來完善數據庫:用戶對唱片、音樂等信息做翻譯補充和上傳之後,經過積累,可以用積分換取免費音樂。還可以通過UGC模式來增加社交功能,增加用戶活躍度。
邢華向虎嗅坦承,他們在這9年裡也經歷了不少困難,包括第一階段B端付費用戶的培養,第二階段的幾次融資,和如今走向C端市場,不免遇到新的困難:C端用戶的培養——不論是付費的「庫克音樂」高端用戶,還是免費的「對眼貓」「孩子的鋼琴筆記」,都需要繼續培養用戶群。
雖然庫客是付費音樂的先行者,但其多數優勢業務集中於B端市場。在C端,古典音樂聽眾仍然是個小眾市場,將這部分聽眾滲透也不容易,每推出一款新的移動產品,就意味著要進行比B端更努力的推廣。專業的「庫客音樂」固然可以繼續以品質取勝,但「對眼貓」而言,要以輕音樂和入門級古典樂為主打,在一眾音樂app中脫穎而出,燒錢推行免費概念的今天,要怎樣贏得新用戶,是個新的考驗。
本文頭圖:克利斯蒂安·特茲拉夫(Christian Tetzlaff)與柏林愛樂樂團演奏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西蒙·拉特爵士(Sir Simon Denis Rattle)指揮,圖片來自柏林愛樂樂團官網。
From 虎嗅
你在商場裡聽到的背景音樂,可能都來自這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