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的中國,無論是互聯網項目還是VC、天使投資人,都是「傳說中」的產物

張朝陽拿了自己 MIT 導師 Negroponte 幾十萬美金回國創辦搜狐;馬雲不得不遠渡重洋去說服孫正義;馬化騰因為騰訊融不到錢而熬紅了眼,後來經介紹拿到了李澤楷「香港盈科」百萬美金的救命錢。在那個時代,創業者想拿真正意義上的「風險投資」,基本只能去境外了

七年前,在經濟泡沫破碎的寒冬之後,VC和天使投資在中國零星崛起,但拿到風險投資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興,楊浩湧這樣的一流創業者也經常面臨融資困難的窘境

長期以來,我們處在一個創業項目和投資機構數量不多,低頻交易的環境中。但隨著中國互聯網商業環境的快速發展,到了現在,一切都變了。

中國80%的「風投機構」在最近5年內成立。根據「道瓊斯風險資源」的統計,中國2014年的風險投資總額達到155億美元,創下該機構2006年開始統計這一數據以來的最高記錄,兩倍於2011年創下的73億美元的最高記錄。

中國曆年風險投資額(引自道瓊斯風險資源)

在中關村創業大街、金融CBDSOHO城,數千個風險投資機構紮堆,數萬個風投從業者在這個城市中搜尋著創業項目。一位做創投報道的媒體朋友在朋友圈抱怨:「走進中關村和三元橋的任何一家咖啡廳,你總會遇到正在談判的投資人與創業者」

雖然整個創業大潮的興起,更有益於這個創新的時代。但是,對於風投領域來說,某些東西也悄然「失衡」了

聳立在VC與項目間「巨大的噪音牆

早期融資平臺「乙太資本」號稱正在幫助3000多位早期投資人做項目篩選,因為噪音太大,平均面聊10個項目推薦1個給投資人。創始人周子敬說,「現在每個創業細分領域都有幾十甚至上百個項目,投資人要面對極大的『噪音』」

這些「噪音」是由海量的項目、細分領域資訊構成,「乙太資本」平臺數據顯示活躍的投資人平均每天要約見3~4個項目。而在我接觸的一線投資機構中,從投資經理到合夥人,不少人每天都要見5個以上的項目

雖然投資機構們在研究著世界上最先進的創新,但是篩選創業項目的方式仍然處於「原始階段」。沒有統一的項目入口,基本靠熟人牽線和參加一些零星的媒體舉辦路演作為項目來源,見項目之前基本不存在預先篩選

這種方式在低頻低量的創投時代是可行的,但當一個細分領域都有數百的項目時,「噪音」就會讓優質項目的獲取非常低效

「雖然見的項目多了,但是能投的好項目並沒有增加,反而更少了」一位業內做投資的朋友在和我聊天時抱怨

這個夏天(7-8月),許多投資機構的投資基本都停滯了,兩個原因造成

原有優秀的項目和創業者已經基本被消化完

面對「萬眾創業」湧來的海量項目,投資機構發現尋找新的優秀項目和投資人反而越來越難

原來VC領域也可能陷入紅海,一個好的項目越來越難以尋找,是時候重新思考了

劇變,VC博弈革

最近,前IDG合夥人李豐創辦的Frees基金引起創投圈廣泛關注,因為他提出了一些「革命性」的設計

Frees基金做了3個有革命性的VC機構頂層設計

①「不超過4倍收益的項目不拿管理費」

②「開放Carry分成給外部項目推薦人,給投資經理更多回報」

③「開放LP人數,降低入場資金,讓更多人成為LP

三大舉措,核心指向都是「如何在激烈的碎片化創投紅海中勝出」

李豐說:「當資本的供給速度增長高於好項目數量增長時,基金更容易融到錢,好項目價值也會變貴。而當整個資本和創業市場在高速地發展時,傳統 VC 已經沒法滿足現有創業市場的需求,好的創業公司越來越多,新的基金也越來越多,兩端越來越碎片化。

FreeS基金想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兩條:1、如何在兩邊都是碎片化的情況下提高 VC 的效率;2、設計怎樣的機制可以對創業者更好。

其實FreeS此舉並不新鮮,針對性地對創投紅海「碎片化」和「噪音牆」現狀進行基金改革,2008年的經緯中國早已發起。在當時所有創投基金都是十人以下精品團隊時,經緯創始合夥人張穎首先發起了「狼群戰術」,這個戰術運作7年之後,讓經緯成為當下中國最成功的VC機構之一

2011年之後,經緯的投資經理數量迅速增長至40餘人,其也是目前國內外資VC機構中人數最多的,而按照張穎的設想,未來經緯的投資團隊將擴充至40

京東投資部投資總監楊世毅分析稱,「經緯在最早投移動互聯網那波是賺錢的,在天使A輪等調研時間會比較多,也不一定賭得準的情況下,他們採取的戰術可能就是人海戰術,押寶在跑道上,而這個模式後來證明是成功的,因此他們也將這種模式複製到其他投資領域。」——陌陌、土巴兔,e代駕、餓了麼等明星公司都是經緯的早期投資項目

而張穎對外宣稱:「經緯去年一年見6700個團隊」,這是任何一個傳統十人以下投資團隊都無法做到的

而險峰華興明顯也在採取同樣的策略,在和原子創投姚嘉聊天時他說:「最近投資機構都在研究險峰華興,因為他們現在的策略,讓他們在過去半年投了不少好項目。

險峰華興在建立一個「盡可能多接觸創業項目,瞭解創業者的入口」

無論經緯還是險峰華興,歸因來說,都認識了一件本質——投資本身就是一件「設法規避風險,獲得最大收益的事兒」。在智力和決策模式差別不大(本質上許多VC都採用差不多的投資邏輯,看看跟風的O2O以及智慧硬體就知道)的風險博弈中,你比對手掌握的資訊更充分,瞭解更深入,你自然就能規避掉更多的坑,有更好的選擇權

另外一些情況是,投資機構和天使投資人們越來越喜歡結盟。目的也是為了互相獲得決策支持,降低風險。但這無疑會使投資機構的最大收益下降。李豐認為:「在和盡量多的創業者接觸後,會對輕微趨勢和正在發生事情有敏感度。

融資服務平臺才是VC博弈的未來

FreeS選擇收益重新分配,經緯採用「搭班子」群狼戰術,險峰華興採用自建圈子和影響力管道模式。其實他們都在做著一種兇狠而重複的工作——狂掃項目,最大化第一時間接觸項目,然後根據合夥人提出的決策模型進行投資

但在Frees、經緯和險峰華興之外,仍然有八成的基金是「小而精團隊模式」,而不少個人天使投資人也在這場投資博弈的遊戲中。Frees、經緯和險峰華興的戰術將在一定時間和範圍戰勝小團隊和個人天使(名聲大的天使除外)

不管怎麼樣,創投領域的「囚徒困境」中,裡面的博弈點只有兩個:①智力決策;②資訊掌握廣度和深度(項目搜尋能力)

①智力決策當然無可替代,但是②資訊掌握廣度和深度(項目搜尋能力)這個Frees、經緯和險峰華興目前正在全力突破的點,是可以部分拆分出去的工作。矽谷的500startupsYC,以及中國的乙太資本,華興Alpha36氪融資平臺無疑都是為瞭解決這個問題而生的平臺。他們在海量項目中篩選,並把項目和創始人歸類,讓投資人能充分掌握資訊,做出最優決策

《國富論》中說「分工是產業進步的必然」,這就像一句古老而有力量的咒語,或許該輪到風投領域了

當然,為行業創造持續穩定的價值,「分工」才能發展壯大

乙太資本,36氪,華興Alpha不管當下PR(宣傳)做得多好,最終都會面對著終極拷問——怎麼持續地給投資人輸出有質量的創業項目?怎麼給創業者提供有價值的對接服務?

分工往往就意味著專業性,以目前投資人的反饋看來,擁有專業背景,以及更好服務思維的融資平臺普遍項目質量要高一個Level

自己天使投資過今日頭條,小麥公社等項目,同時也在投行工作過的乙太資本創始人周子敬認為,關鍵點是建立一個標準化的服務體系,去解決創投行業的痛點,即李豐所說的「越來越多投資機構和創業項目造成的碎片化問題」,成為一個有價值的行業漏斗和創業者專業化服務平臺

周子敬說:「我們公司現在80人,其中40人是專門負責融資對接的專業團隊,由前BAT產品或戰略部門的員工,各大投行和VC機構的投資經理組成。內部組成不同產業領域小組,把入駐的項目會先篩選一遍,做調研,然後把項目歸類,同時為創業者提供商業模式和融資諮詢服務。投資人在乙太開發的app上可以充分的瞭解資訊,除了線上之外,我們會幫投資人和創業者協調面聊節奏,跟蹤後續反饋。

投融資對接平臺,代表了投資領域的分工方向——創業公司的資訊收集整理由平臺完成,同時平臺為投資機構提供對接服務,投資機構和天使投資人回到智力決策層面

只有這樣,精幹型投資機構和個人天使,才能再次把經緯中國,險峰華興拉回同一起跑線,獲得等量項目數據的情況下進行智力決策博弈

目前36氪有媒體優勢,流量大,但缺乏專業服務;乙太有專業服務優勢和創新打法,但需要一定時間內擴大品牌影響力和流量才有機會;華興Alpha有「華興」這個中國最大投行乾爹,資源多,但受傳統投行思維影響,目前打法仍然比較傳統

但這些平臺終究都處於發展初期,未來都還有很長的探索之路要走,究竟「融資對接平臺」到底能不能成為創投領域的「標配」,還需要看他們是否能給這個領域創造長期價值

作者韋物主義,微信號weiwuzy

From 韋物主義


 創投大廝殺:李豐、張穎、包凡都打的什麼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