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頭頸癌,手術治療是絕對必要的手段?其實,頭頸癌包含多個癌症種類,醫師表示,其中又以鼻咽癌較為特殊,治療計畫通常以放射線治療和輔助搭配化學治療為主,治療效果相當好,五年存活率大於7成,更能免除病患因手術造成顏面外觀改變,或功能缺損的擔憂!(影音/攝影記者江旻駿)


林進清醫師表示,在頭頸癌種類中,鼻咽癌是個很特別的癌症種類,在華人地區的發病率特別高。(攝影/江旻駿)

頭頸癌種類多 鼻咽癌治療不以手術為優先選擇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國內每年頭頸癌新增病例已超過1萬人,在所有癌症中排名前5名,絕大多數患者擔心手術會造成顏面外觀改變,或功能受損,而諱疾忌醫,錯失黃金治療時機。不過,頭頸癌實為10多種癌症的統稱,治療方式複雜且各有不同,手術並非所有頭頸癌通用的最佳治療選項。

台中榮民總醫院放射腫瘤部主任林進清表示,頭頸癌大致可分為「鼻咽癌」和「非鼻咽癌」兩大類。「非鼻咽癌」種類中,又以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4大癌症較為常見,但少見的鼻腔癌、鼻竇癌和唾液腺癌等也包含在內,早期病患(特別是口腔癌患者)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治癒率較高。相較之下,不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的鼻咽癌,就更顯得與眾不同。

華人地區鼻咽癌盛行率高 比歐美國家多100倍

深入研究鼻咽癌長達30年的林進清醫師表示,在頭頸癌種類中,鼻咽癌是個很特別的癌症種類,在華人地區的發病率特別高,尤其盛行於廣東、廣西、福建、台灣和香港,其發生率約為歐美國家的100倍。

鼻咽癌的致病因素迄今尚不明確,但大致上與基因、環境、EB病毒(人類皰疹病毒)等因素脫離不了關係,其中環境因素包括喜歡食用鹹魚和醃漬物的飲食習慣和毒素的暴露。而EB病毒則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會存在鼻咽癌癌細胞中,雖然與鼻咽癌之間的作用機轉不明,卻是治療痊癒的指標。醫師表示,絕大多數鼻咽癌患者確診時,血液可偵測到EB病毒片斷,EB病毒拷貝數越高代表鼻咽癌病情越嚴重,治療後抽血檢驗若EB病毒降為0,代表癌細胞已消滅,將來發生復發轉移的機率越低。


林進清醫師表示,鼻咽癌是頭頸癌種類中最特殊的一個癌種,治療以放射線治療和化學治療為優先選擇,與其他癌症以手術為主的方式不同。(攝影/江旻駿)

鼻咽癌治療3考量:位處頭顱深處、放射線反應佳、容易遠端轉移

治療上,鼻咽癌因病灶位於鼻腔深處,靠近腦部和脊椎等重要器官,開刀不易,加上其對放射線敏感、容易遠端擴散轉移的特性,臨床通常以放射線治療為主,常併用化學治療為優先建議,5年存活率可達7、8成,比其他癌症(例如肺癌、肝癌、食道癌…等)的存活率更高。

降低鼻咽癌復發率 口服化療藥輔助更有效

林進清醫師去年發表於國際SCI的論文,就證實接受根除性治療(先導性化學治療加上放射治療,或同步化學放射療法)後,仍呈現EB病毒陽性的鼻咽癌患者,在追加1年口服化療藥物的治療後,遠端轉移風險降低77%,進而減少73%死亡風險,明顯延長存活時間。

在今年的歐洲放射治療和腫瘤學會學術年會上,林進清醫師再次分享台灣本土的臨床研究。研究蒐集近10年、400多例的鼻咽癌病人,根據影像檢查及臨床分期屬於高度復發風險患者,在其接受根除性治療後,持續給予1年輔助性的口服化學藥物治療,結果發現遠端轉移率明顯降低,存活期也明顯延長。

林進清醫師指出,若是淋巴結大於6公分、淋巴結侵犯至下頸部、甚至鎖骨上窩、原發腫瘤侵犯至顱底腦部,引起腦神經麻痺等高度復發風險的鼻咽癌患者,或是經放射線治療後1至2週抽血仍可測得到EB病毒的病患,因日後癌細胞轉移和擴散的風險較高,建議可在根除性治療後再追加1年的口服化學藥物治療,以降低轉移復發率。另外,針劑化療藥也有不錯的效果,但嘔心、嘔吐、掉髮等副作用通常較大。

抗癌之路!鼻咽癌病患少碰煙酒、忌食鹹魚和醃漬物

除了積極治療和定期回診追蹤,良好的生活管理也能降低鼻咽癌復發率,包括遠離煙酒和檳榔、少吃鹹魚和醃漬物、保持愉悅心情、規律作息和多運動等。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中報導


 鼻咽癌治療不用手術 用化療減少復發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