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可以說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為特別的地方,它位處於亞洲中國的一個南方城市,但在過去的百多年間,卻曾經受到歐洲英國的殖民統治,令到香港長久以來都受到中西文化的薰陶,而本地的建築也充滿中西色彩。隨著時間的流逝,香港的主權已經由英國回歸到中國,而城市的發展也開始幾近飽和,政府開始把城中充滿歷史意義的建築拆卸。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緬懷這些已經或將會清拆的舊建築吧!

「就似這一區 曾經稱得上 美滿甲天下」

由於香港的地形是山多地少,不論是昔日的英國殖民地時期抑或是今日的特區政府,當權者都要面對土地不足的問題,而為了城市規劃和發展,只好把維港兩岸充滿著歷史的舊建築清拆重建。雖然,有些建築得以保存下來逃過拆卸命運,但卻少之又少,如皇后碼頭、灣仔利東街及同德大押,每一個都具有相當高歷史意義的建築都逐漸走入消逝之中。

「忘掉砌過的沙 回憶的堡壘 剎那已倒下」-皇后碼頭

位於中環的皇后碼頭始用於1925年,因香港特區政府的中環填海計劃的需要,而在2008年被拆卸;82年的歷史中,皇后碼頭經歷過本港大大小小的風雨,更曾經歷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治時期。當年的皇后碼頭是一座供予小型船隻泊岸上落乘客的公眾碼頭,碼頭位處於於香港島中環愛丁堡廣場,毗鄰香港大會堂,面對維多利亞港。

古物古蹟辦事處曾為皇后碼頭作出評估,並於報告中指出,皇后碼頭是香港唯一用於舉行儀式的公眾碼頭,於英國殖民地時期一直見證著維多利亞港海岸的變遷,及本港在戰後的經濟急速發展的過程,由現代建築主義形式興建而成的皇后碼頭,連同鄰近的香港大會堂和愛丁堡廣場所組成的建築群,都保留著本地50年代的實用主義型建築特色。

皇后碼頭為配合市區發展的中環填海計劃,因而需要被拆卸。雖然民間多個保育團體及人士曾作出反對,並以拆卸碼頭會破壞香港文化的承傳、集體回憶及公共空間等為理由,但香港政府仍堅決拆卸,但承諾會將碼頭重置。

 

「裱起婚紗照那道牆及一切美麗舊年華 明日同步拆下」-灣仔利東街

利東街是灣仔區內的一條街道,自50年代開始,這裡的店舖主要是印刷品製作及門市,加上唐樓的特式建築設計,發展出一種廠店合一的營運模式,即門市與廠房同處,成為一站式服務。到了70至80年代,利東街的店舖大斬以印刷喜帖、利是封及揮春為主,而且逐漸廣為人知,幾乎每位準備結婚的新人都有來這處選購喜帖,所以利東街又名「囍帖街」。

到了2004年初,政府計劃重新開發此區,當時引起了不少居民反對,他們要求保留這段歷史意義濃厚的囍帖街,結果政府沒有推翻決定,2010年利東街更被永久封閉。現時上址已由發展商與市建局合作重建,並把利東街命名為「囍歡里」,會以婚禮、珠寶首飾的高檔零售為主題的商場。

昔日的利東街與囍帖街也永遠都不復再,本地流行樂曲「囍帖街」就是因為皇后碼頭被清拆,從而令歌手謝安琪有感而發,連同填詞人黃偉文創作出此首以保育為主題的歌曲,亦表達出對於灣仔利東街的清拆所感到的婉惜之情。

 

「有感情就會一生一世嗎 又再惋惜有用嗎」-同德大押

要數灣仔區的歷史建築,絕不可少了位於軒尼詩道與馬師道交界的同德大押。同德大押是全港碩果僅存的街角式單棟大押,其前身是營運當押業務,於30年代已開始營運,據《家屋所有權登錄申請書》記錄,物業最早擁有者為潘康氏和潘梁氏,其後於1938年由「典當大王」之稱李右泉租下,而李右泉除了曾任保良局主席,也是當年的「典當大王」;雖然,當年的經濟不好,但李右泉仍買下香港大部份的當舖繼續經營,挽救了香港的典當業,而同德大押亦見證了香港由30年代至今的城市押業發展和變化。

時至今日,同德大押迄立於灣仔80年,古物古蹟辦事處更評為屬三級歷史建築,早在2010年3月,灣仔區議會的《灣仔區市區更新願景研究終期報告》曾指出,同德大押「別具特色,可考慮保育」;另外,報告亦指同德押屬戰前的唐樓,建築設計的騎樓會伸出行人路以形成迴廊,而大押招牌上由右至左的文字,在香港已十分少見,同德大押的室內保留不少以前當舖的設施,包括吊扇側門、正門舖內的擋鐘及5、60年代常見的太陽型鐵枝,這些都有助市民大眾及下一代了解灣仔區和香港押業歷史。

但隨著現任業主高可寧家族的清拆重建決定,這座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的「同德大押」,在屋宇署於2014年8月的批准下,將改建為23層高的商業大廈,而古物古蹟辦事處也證實,在2008年已知悉有關重建的決定,並曾先後三次與業主商討保育方案,但高可寧家族仍決定維持拆卸計劃。

 

「等不到下一代 是嗎」 保育與發展

歷史的意義在於讓後世的人了解前人的一切,欣賞他們的努力、吸收他們留下的經驗,再結合出為未來有更好發展的計劃。香港發展迅速,部份人更著重於眼前的利益,而缺乏保育歷史的重要性,保育的工作並不是一、兩塊說明牌或是仿建就可以,真正要做到保育的工作,就需要保留,這樣才能讓歷史具體地,活靈活現於後世人的眼前,未來一代才能真正了解當時的生活。

(圖片轉自 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