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上週五證監會出了針對股權眾籌的文件,虎嗅第一時間進行了報道。其中有一種聲音認為,除了目前已經取得了公募股權眾籌試點資格的平安、阿裡、京東之外,市面上打著股權眾籌旗號的融資平臺將必須改頭換面並按照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辦法的要求接受監管。然而並不是簡單意義上股權眾籌只留三家,證監會的意思是針對公募,並不是將私募也歸類到裡面,本文就是解答大家的這個誤區。本文作者為私募股權融資平臺智金匯CEO楊溢,虎嗅進行了簡單的修改

週五證監會稱「正對股權眾籌平臺進行專項檢查」,同時又說「未經國務院批准不得開展互聯網股權眾籌」。一時間,大家都在風傳,股權眾籌將被一棒子打死,只留下背靠乾爹的那三家。而我們的股東和投資人也紛紛來問我,平臺是不是從此要關門了

事實上大部分人都理解錯了,證監會並非要對股權眾籌一刀切,股權眾籌其實分為公募和私募兩類,私募股權並非此次監管的重點

根據證監會的表態中對股權眾籌的定義,和央行等十部委頒發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的定義是一致的:所謂股權眾籌,主要是指通過互聯網形式進行公開小額股權融資的活動。很明顯這說的是公募股權眾籌。因具有「小額、公開、面向大眾」的性質,涉及人數多,風險較高。公募股權眾籌資質控制應該會非常嚴格,這也是為何證監會說,未經國務院允許,一律不得開展

而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機構,包括筆者所創辦的機構在內,大多從事的是私募業務,雖也在本次專項行動核查之列,但並不屬於公募股權眾籌(即監管層所定義的股權眾籌)。像此前協力廠商支付管理辦法被過分解讀一樣,這次專項核查也因為許多人不瞭解,而被誤讀

這裡再細說一下,如何劃分公募與私募?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看是否進行公開宣傳;二是看有無合格投資人的概念。而若《證券法》放開,公募股權眾籌甚至可能突破200人限制

以筆者所在的平臺來舉例,開展的私募股權融資業務對投資人設置了較為嚴格的門檻。包括要求投資人進行網上註冊,填寫投資人個人資訊,承諾3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並進行電話身份驗證等

綜合監管層的表態看來,公募業務很可能實施牌照制。而在729日證券業協會發布的《場外證券業務備案管理辦法》中,私募股權眾籌確定了以備案制進行管理

既然私募屬於備案制,就不存在需要申請牌照或許可後才可經營的說法。而公募和私募的區別,以及私募股權融資搬上互聯網後業務邊界,則是目前爭議較大的部分

本次這次核查若能去蕪存菁,規範邊界,對行業來說將是重要利好。自央行的「指導意見」出臺不到三周內,關於網絡支付、民間借貸的專項法規相繼出臺。我認為,在證監會對股權眾籌的摸底式核查後,股權眾籌的管理細則也不遠了

附:去年12月以來股權眾籌行業相關政

201412月,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對股權眾籌平臺定位,合格投資者門檻等初步界定。管理辦法要求,參與股權眾籌的個人需滿足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或最近3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

2015718日,人民銀行等十部委聯合頒布《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股權眾籌的定義,明確股權眾籌融資業務由證監會負責監管

2915729日證券業協會發布《場外證券業務備案管理辦法》,將私募股權眾籌列入其中,確立了備案制要求。91日起實行。

From 虎嗅


 股權眾籌只留三家?你們都搞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