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總是處於低迷狀態,可能是體內的不飽和脂肪酸濃度太低作怪!精神科醫師表示,憂鬱症與飲食有很大的關係,研究發現不飽和脂肪酸的抗發炎成分,可在脂質代謝過程中發揮抗憂鬱的效果,呼籲民眾重視營養均衡和補充。


研究發現,研究發現不飽和脂肪酸的抗發炎成分,可在脂質代謝過程中發揮抗憂鬱的效果。

憂鬱擺脫不掉 研究:體內不飽和脂肪酸太少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張倍禎表示,從國內外陸續發表的研究顯示,營養與身心症狀息息相關。有研究分別選取懷孕、罹患C型肝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憂鬱症患者做為對象,觀察其體內不飽和脂肪酸濃度,與發炎物質、脂質代謝基因變異之間的關連性。

結果發現,C肝患者接受干擾素治療所出現發燒、頭痛、關節痠痛等副作用,會隨著療程結束而逐漸改善,但是,如果不飽和脂肪酸濃度沒有上升,約3成患者的憂鬱症會持續下去。

另外,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憂鬱症患者,體內不飽和脂肪酸的濃度,比一般心血管疾病患者來得低;孕婦體內也測得低濃度的不飽和脂肪酸。由此可見,體內不飽和脂肪酸濃度太低,與特性發炎指標和脂質代謝基因的變異有關。

不飽和脂肪酸抗發炎 有助對抗憂鬱

張倍禎醫師表示,研究已發現預防干擾素誘發的憂鬱症,不飽和脂肪酸確能發揮效果,佐證抗發炎成分對抗憂鬱症的角色。而新鮮蔬果和魚油,則讓免疫系統處於平衡狀態,注重營養攝取,避免過多人工添加物、毒素,也都有助於改身心平衡。此外,維他命B1、B9、B12、D,以及膽鹼、鐵、鋅、鎂等,均具抗鬱功能。


不飽和脂肪酸有分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兩種,均衡且不過量攝取才能促進健康。

張倍禎醫師表示,現代社會憂鬱症的盛行率很高,但接受適當治療者卻不到十分之一,加上目前以藥物為主的治療模式,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營養醫學逐漸受到主流精神醫學的重視,認為飲食習慣與精神健康有直接關聯,建議除了避免攝取會促進發炎反應的反式脂肪酸和糖類,治療採用特定營養素的單獨療法或合倂療法,也有一定的抗憂鬱效果。

不飽和脂肪酸分2種 均衡攝取不過量

劉怡里營養師則表示,目前營養醫學已知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膽固醇、抗發炎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但能否直接對抗憂鬱症,還需更多醫學實證證明。此外,不飽和脂肪酸有分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前者以橄欖油為代表,魚油則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較高,作用略有差異,攝取不可過度單一;還有,不飽和脂肪酸仍屬油脂類,攝取過量易肥胖,建議每日攝取不可超過總熱量的7%至10%。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驅除憂鬱!飲食原來很重要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