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百度百科介紹,《真實的人類(Humans)》是由出品過《廣告狂人》、《絕命毒師》、《謀殺》、《行屍走肉》等名劇的AMC與出品過《烏托邦》、《黑鏡》BBC Channel 4合作,目前已被續訂第二季。該劇改編自瑞典獲獎科幻影集《Real Humans》,由英國編劇Sam Vincent Jonathan Brackley 執筆重新創作,劇情設定在Synth(劇中人工智能機械人的統稱)被都市人廣泛使用的世界,人類與Synth的界限愈發模糊後,對人類以及人工智能的矛盾衝突、心理衝擊與道德的思考

人工智能作為先鋒得不能再先鋒的話題,最近一直霸佔著科技圈和影視圈的熱門榜單。而英國電視台,作為影視圈的科技先鋒,自然責無旁貸,不遺餘力地幫助普通人類更加接近這個討論門檻不低的話題。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相較於美國經常將人工智能和先進科技用於破案的老套路,英國更喜歡帶著觀眾思考人工智能的到來究竟對人類意味著什麼

2011BBC Channel 4製作的《黑鏡(Black Mirror)》,20151月上映的《機械姬(Ex Machina)》都從人工智能的發展必將給人類帶來副作用的角度講故事,而最近剛剛完結的英美合拍劇《真是的人類(Humans)》關注的卻是當人工智能機械人已與人類思維無異時,他們是否應該被給予「人權」、「尊嚴」等問題

Humanity...It is not a state. It is a quality.

在為大家介紹《真實的人類》的劇情前,我們有必要簡單瞭解目前人工智能的大致情況,此部分內容取自Waitbutwhy網站

弱人工智能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 (ANI): 弱人工智能是擅長於單個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有能戰勝象棋世界冠軍的人工智能,但是它只會下象棋,不會打刀塔

強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 人類級別的人工智能。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類比肩的人工智能,人類能幹的腦力活它都能幹。創造強人工智能比創造弱人工智能難得多,我們現在還做不到。Linda Gottfredson教授(教育心理學專家)把智能定義為「一種寬泛的心理能力,能夠進行思考、計劃、解決問題、抽象思維、理解複雜理念、快速學習和從經驗中學習等操作。

超人工智能Artificial Superintelligence (ASI): 牛津哲學家,知名人工智能思想家Nick Bostrom把超級智能定義為「在幾乎所有領域都比最聰明的人類大腦都聰明很多,包括科學創新、通識和社交技能。」超人工智能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類強一點,也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類強萬億倍的。(超人工智能正是目前人類所懼怕的人工智能級別,經常與永生滅絕的概念聯繫到一起。

目前,人類已經掌握了弱人工智能,人類的很多生產工作都是由弱人工智能完成的。人工智能革命是從弱人工智能,通過強人工智能,最終到達超人工智能的旅途。這段旅途中人類可能會生還下來,可能不會。科學界反對人工智能的過度研發也是出於對這一風險的考慮

在《真實的人類》這部劇中,在都市中服務於人類的Synth(劇中人工智能機械人的統稱)介於弱人工智能和強人工智能之間。這些Synth們雖然可以作為員警協助人類辦案,也可以像保姆一樣,服務人類家庭的生活起居,但還未能達到人類級別的智能

那麼這些Synth和人類之間的差距在哪裡呢

劇中的普通Synth們並不像人類一樣具有自我意識,簡單來說就是不具備人類的情感和邏輯,它們更像是機器,以執行人類命令為天職

除了普通的Synth,其實世間還有六個高等Synth,由David教授創造。David教授忙於工作,疏於對兒子Leo的照顧於是製造了4個擁有自我意識,思維和人類無異的高等Synth。後來Leo被其患有精神病的母親Beatrice殺死,後者隨後自殺,痛苦的David教授又如法炮製了Beatrice的人工智能機械人Karen,並將自己的兒子Leo的記憶從大腦中提取出來存入晶片,將Leo做成了半人半機器

後來,政府發現了這六個高等Synth的存在。Ta們只有隱藏於人世間,用其他身份掩飾真正的自己,以防人類的抓捕

下面我們分別根據劇中的幾個情節,拋出幾個編劇留給觀眾的作業吧,也許你那裡有更好的答案呢

當人工智能足夠智能時,應被歸為人類還是工具

劇中數個情節都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其中,人類家庭中的丈夫Joe與自家人工智能Synth發生了性關係,妻子Laura發現後與其進行了激烈的爭吵。Joe認為Synth不過是個工具,甚至可以算作一個性玩具,自己的行為不算出軌。而Laura認為悉心照顧他們的孩子、幫助他們料理生活的Synth早已是家中一員。當妻子得知丈夫把「家庭成員」當做性玩具時,反而更加失望

我認為夫妻對於Synth身份上理解的反差主要因為兩人利用了不同的參照物:內在機械芯本質和外在人體形態。Joe認為這個Synth歸根結底還是一堆金屬機械,人類製造出來它們便是為人類服務,不存在人性考量;而Laura對於一個每天服侍全家的人形機產生了移情,從內心承認了他們是如同人類一般的存在。但如果這個Synth被設計成方方正正的機器形狀,不再具有人類般的皮膚和身體形態,Laura還會視Synth為家庭一員麼

Synth身份的尷尬也在後面劇情有所體現。當六位高級Synth被人類員警抓獲後,身為律師的Laura提出想要為Synth們辯護。但辯護的障礙在於現有法律中沒有明確Synth算是人類資產還是與人類相當的群體,他們是否可以擁有辯護的權利等

除此之外,六位高級Synth都有過出於自衛目的而殺/傷人的經歷,那麼這些行為的法律界限在哪裡,劇中並未涉及過多

有意識,沒權利,是奴隸

人類一直認為「意識」是人類與機器區別的關鍵。那麼當人工智能水準發展到如劇中那六位高等Synth一樣,可以產生同人類一樣的自主思考和情感時,自然也會有人類的自私甚至破壞欲。人類正是擔心在未來當人工智能比人類更加智能時,人類可能會面臨滅頂之災

劇中反面角色Edwin博士就因此為人類留了「後門」,他認為Synth擁有意識是有必要的,這樣可以更好地為人類服務。但為了保護人類,他將程式編為Synth不具備傷害人類的能力,也就是說「殺/傷人」這樣代碼不會在Synth處理器中被執行(不過,我懷疑當強/超人工智能機械人出現時,人家完全可以自己Hack/編程自己的系統,豈會受人類代碼束縛)

換句話說,這些不會殺人的Synth像是被人類馴服的「人類」,這樣的存在是否聽起來有些耳熟,這就是過去的奴隸啊。他們擁有智能、擁有意識,卻要服務於更加「高級」的人類階級

這部分劇情的設置實際上也是對高等機械人應該算是機器還是「人類」的探討

什麼都會的機械人還有樂趣麼

通過劇情展開的前面兩個問題的討論,似乎都已經將人工智能機械人置於人類的高度在思考問題。那麼,那麼前者是否會有人類的七情六慾呢

劇中有個情節是六位高級Synth之一的Fred與人類家庭中的小孩兒Toby踢球父親JoeFred說,「我們跟身為機械人踢球,對我們太不公平了,你可以踢得完美。」而Fred卻說,「我們的『父親』認為我們應該跟人類一樣學習這些,這是樂趣,所以在製造最初並沒有將這個技能編程進去,我跟你們一樣,是後天學會的踢球。

所以,機械人會和人類一樣需要生活中的樂趣麼

機械人是否真正活過

劇中六個高級Synth都提過「活著」的問題,他們無法體會死亡,同時也不能體會活著。就像劇中George博士對高級Synth Niska說的,「如果你不懼死亡,那麼你沒有真正地活過,你只是存在著而已。

劇中另一個橋段,當高級Synth Max打算跳河拒絕人類的捕獲前,他的夥伴Leo勸他不要跳,說跳了之後就真的死了。Max的回答卻是,「死了也好,這樣至少證明我活過。

這是否代表,高級人工智能也會拷問自己「生命」的意義,同時生命的生死必然規律是否是機械人追求的呢

機械人背叛機械人該怎麼辦

那六個高級Synth之一的Beatrice是其餘五個高級Synth的對立方,她以人類員警身份偽裝自己,目的是為了逮到其餘的Synth,並一舉銷毀。在她看來,高級人工智能是不合理的存在,會對人類社會造成負面影響

Beatrice對同類的背叛並不是為了自身利益,反而有種大義滅親的感覺

當機械人也像人類一樣的思考時,似乎也會經歷人類經歷過的一切,而且情況更加複雜

拋開機械人的尊嚴與權利,人類問題是否也該被再次思考

種族問

除了BeatriceLeo,其他四個Synth的膚色都是由他們的「父親」David教授隨機選擇的。劇中的四個Synth向別人講述這種安排時,頗為驕傲。這也是電視劇試圖向觀眾傳達的一種種族平等的信號

一直以來,種族歧視問題主要來自於大眾對於弱勢種族的臉譜化的先入為主的偏見。除了此劇,近期其他美劇無論從題材還是選角來看,如《初來乍到》(美籍華人移民題材)、《尼基塔》(第一個亞洲人女主)、《再造淑女》(美籍韓裔男主)、《逍遙法外》(黑人女主)等都在推動種族平等上有一定作用

性別問

劇中描寫到高等Synth Niska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偽裝成普通Synth被運送到成人俱樂部去接客。在那裡各種類型美艷的女性Synth會被放在櫥窗展示,等待顧客上門

一水兒的機械人妓女,沒有人類妓女,無論是出於道德還是運營成本考量,都可以看出人類普遍視Synth為工具多於「人類」。同時,劇集再次將性別平等的問題拋了出來,女性是否在人類(尤其是男性)心中任然有工具性的一面

人類的工作機

這個是人類將機器用於生產那天開始便出現的老生常談。像劇中演繹的那樣,普通大眾並不關心機械人是否用該擁有「人權」,機械人開心不開心更是一個不合法命題。在普通人心中自己有沒有飯碗才最重要

劇中穿插著出現過數次反Synth演說、遊行情節。組織者高呼著「我們才是人類!」,試圖通過遊行喚醒那些沉迷於使用機械人的人類。在他們看來,對於機械人的高度利用相當於人類自相殘殺

人類常說生命是平等的,但在現實中,人類不得不遵循優勝劣汰的標準。當部分人類的能力低於機械人時,「高等」人類好像瞬間進入了上帝角色,選擇了機械人取代低效的人類。資本至上,也是情有可原。但機械人的發明是為了解放人類勞動力,替人類創造價值讓人類坐享其成,還是取代人類成為社會的主力軍呢?

From 虎嗅


 腦洞大開的英劇《Humans》:高級人工智能的人性多於機器性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