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為公

「股神」畢非德有句名言:水退之後,才知誰在裸泳。原意是指當股市從高位回落時,就知道哪些公司是真材實料;近日內地和香港股市大起大落,正可反映兩地的金融制度,借畢非德名句形容,也許算是貼切。

當內地股市愈來愈開放、制度愈來愈改良,大家都合理地期望它會愈來愈市場化和自由化,詎料一個大跌市,共產主義的計劃經濟模式便原形畢露。總理李克強「暴力救市」硬指令一下,各種招數紛紛出籠,而且愈出愈奇,從降息降準(減低利息和銀行儲備金率)、減交易費、以社保基金入市、要求公司高層回購股票、指令證券公司只准買不准賣,到最後甚至出動公安部嚴查惡意沽空;有些招數是制度內的調控,不違反市場原則,但大部分都是政府直接以行政強權操縱經濟行為。這樣一來,便讓全世界見識到中國的「市場」,說到底其實不是市場。

中港兩地經濟融合,內地打個噴嚏,香港便會感冒,所以當中國股市大跌,香港也出現大熊市,一天跌超過2100點,創下單日最大點數跌幅紀錄。值得欣賞的是,特區政府絲毫沒有想過「出招」,尊重市場的自我運作機制;儘管香港與內地經濟唇齒相依,但慶幸兩地的政府角色和市場制度還是不同的,即使中港同樣蒸發不少財產,香港卻沒有連自身的制度也犧牲。

香港的市場制度雖然優良,卻還未十全十美。比如說在應對股市大幅波動方面,香港便欠缺「停板機制」(circuit breaker)。這是一個控制股票交易風險的制度,當指數或股票價格的升跌幅度超過指定幅度時,便會觸發機制而暫停市場或股票交易一段時間,讓交易員和市場有足夠時間冷靜考慮之後的交易該怎麼辦。停板機制源於美國,不少歐洲和亞洲國家均有採用,新加坡也於今年上半年引入。就這一點,香港似乎有點落後於世界先進經濟潮流。

不過,香港有望短期內「追落後」,事緣港交所今年3月完成引入停板機制的諮詢。儘管業界對此不無異議,但諮詢結果是大部分意見支持。只是政府對此態度頗為反覆,在上月一個立法會委員會中,筆者問及引入停板機制時,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這邊說可以考慮,那邊又說這樣可能扭曲市場。筆者希望政府能夠尊重港交所的諮詢結果,盡力配合有關的政策和立法工作。

香港制度的好,不但見諸「有所為」,亦見諸「有所不為」。早前內地巨企阿里巴巴放棄來港上市,原因是香港沒有「同股不同權」制度。事後不少人大表可惜,港交所更認為香港應該跟隨其他國家實行「同股不同權」,並展開諮詢。然而,外國有此制度,皆因有其他制度配套,如集體訴訟;在沒有其他制度配合下實行「同股不同權」,只會為投資者帶來極大風險。慶幸的是證監會迅速否決,讓這個建議止於未發,讓香港的股票市場保持穩健和優良。


 香港制度 為與不為 【郭榮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