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到香港的管治有問題,並且看到問題的根源在於政治體制。起草基本法的時候,人們相信香港當時實行的管治制度有效地保障了繁榮穩定;只要把那套制度寫進基本法,回歸後保持不變,特別行政區的管治就會得心應手。
誰知特區政府的管治一點也不得心應手。行政當局在立法會裡沒有穩定可靠的支持力量,公務員又強調要「政治中立」,任何政策只要稍有爭議,政府便無力推行。儘管特區政府設立了「主要官員問責制」,又嘗試與友好政黨結成管治聯盟,以增強政府的政治能量,但行政主導始終不能實現,行政立法之間不能形成良性互動的關係。實踐說明,管治問題不能完全歸咎於管治團隊能力不足,制度上顯然存有缺陷。但缺陷出在哪裡?制度要怎樣完善?未有人提出圓滿的答案。
很多人看到香港貧富懸殊問題嚴重,並且認為問題的根源在於政府政策。香港政府和商界歷來相信,香港能夠維持強勁的經濟活力,是靠奉行市場經濟,堅持小政府,把稅收和公共開支限制在本地生產總值的一個很低比例,令香港成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
為了維持經濟自由全球第一,香港要付出的代價就是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在全球已發展的經濟體中,香港的貧富懸殊最為嚴重。上屆政府抵受不住社會壓力,推行了一項違反自由市場原則的政策:立法規定最低工資。這稍微改善了低收入家庭的經濟狀況,但對於是否要循財富再分配的方向走下去、走多遠,社會難有共識,政府也欠缺政治理念和能量去作出決定。
很多人看到港人和內地的矛盾不斷加深,並且知道矛盾是兩地融合的過程中產生的。十多年前內地剛開放「自由行」,港人都十分歡迎,認為中央政府這項政策給香港帶來經濟實惠。但當開放省市的範圍逐漸擴大,訪港內地旅客不斷增加,對香港社會帶來的問題愈來愈多,便引起敵視內地來客的情緒。這只是兩地融合產生矛盾的其中一個方面。融合不能逆轉,矛盾怎樣處理?
這些問題(還有其他)都要解決。而要找到解決問題的出路,必須依靠理念清晰、論證嚴謹、判斷獨立的政策研究。 (完)
亟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