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name: 

公民薇博

政改方案因「等埋發叔」而遭到大比數否決後一天,特首梁振英突然「轉軚」,宣布調動本周五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的議程,先審議11項與民生和經濟發展相關的項目,包括興建綜合康復大樓和安老院舍、公務員加薪及綜援「出三糧」等;將引起極大爭議的創新及科技局撥款押至最後。他表示,這是為了在政改表決後專注處理民生和經濟,重建社會和諧;更揚言若不調動議程,讓議員繼續「拉布」,「失分的是他們,得分的是政府」。

梁振英的「轉軚」,當然不是為「拉布」議員著想,目的是為了挽救建制派在政改投票「甩轆」的負面形象,因為一天之前,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仍堅稱,創科局撥款要盡快處理。即使動機不純,各泛民黨派還是歡迎政府這項調動,爭議不大的項目率先放進議程,盡快通過,是泛民一貫的主張。梁振英若肯及早聽從意見,多個項目已可提早上馬,民生狀況應比現在改善不少。

親建制傳媒喜歡為泛民主派扣上「凡事反對」的帽子,但大多數政府的政策、法例和撥款,若是對香港社會整體有利的,我們都會支持。當然,一些損害香港核心價值或對長遠發展不利的政策,不論是假普選、機場三跑,還是電視發牌,我們都會提出異議。另一方面,我們亦有很多正面的政策倡議,樂意與政府和建制派合作推行,例如保育和綠色經濟等。

在政改爭議中,政府官員和建制派又為泛民扣上「捆綁」的帽子。泛民沒有金錢或權力可提供,憑甚麼去捆綁他人?一致投下反對票,只因為獨立思考後得出相同的結論。反觀建制派,盲目跟大隊離場,事後互相指罵,新民黨田北辰不單與親哥哥反目,還呼籲中聯辦為他們委任「共主」,自招「捆綁」,完全違反「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原則。

剛退黨的湯家驊與公民黨常有不同意見,但我們明白民主要容納不同聲音,只要大家的目標和基本原則相同,不應過分強調彼此之間的分歧。正如數年前著名電視劇《天與地》中的金句:「和諧是一百個人說不同的話之餘,懂得互相尊重。」當年攜手創黨,今日分離,自然可惜,祝願大家仍然在不同位置,各自努力,早日達致真普選。


 尊重多元意見才有和諧 【余若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