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黎瑞剛,這位中國傳媒界「大佬」級人物,站在了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舞台的中央。

這一次他來,是要就SMG旗下的兩大上市公司合併一事,跟機構投資者進行的溝通交流,但這位傳媒大亨並不着急談資本,而是說起了自己的故事。

這是小娛第一次當面聽黎叔的演講,對於這個人的興趣,甚至超越了他背後兩家上市公司的整合。

全場聽完,「黎叔」給小娛留下了三重印象——魔術師、演說者、國際化的中國精英。

對於傳統媒體所面臨的衝擊,黎瑞剛的認識也極為深刻。他用了一個比喻——「傳統媒體的基礎設施正在被瓦解」,「越靠近用戶那一段的運營者,價值最大,當你不控制用戶那個界面的時候,媒體的價值就會被大大稀釋。」

1、魔術師

黎瑞剛不愧是中國傳媒界的資本運作高手。他把散落在SMG各處的資產重新梳理,整合出一個「內容+渠道+服務」的新體系,至少在形式上,搭出了一個媲美好萊塢的文化大公司架構。

一旦整合完成,新上市公司將成為市值千億的「巨無霸」,更能募集到100億現金,為SMG轉型「輸血」。

100億是什麼概念?

上周華誼兄弟的再融資,吸引了騰訊、阿里、平安幾位巨頭入股,被媒體稱為「三馬」在眾安保險之後的又一次聚首,那一次的融資規模是36億,並且已經創下了創業板再融資的規模之最。

而這次,百視通、東方明珠合併之後募集的100億元,將為這家公司轉型重點——互聯網電視提供資金支持。

而這次,百視通、東方明珠合併之後募集的100億元,將為這家公司轉型重點——互聯網電視提供資金支持。都有誰參與了投資?娛樂資本論注意到,10家投資機構中,9家都是大型國企,唯一一家民企,是風頭正勁的中民投。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傳聞的阿里並沒有成為股東。

2、超級演說者

黎瑞剛絕不只是一位熟稔資本的操盤手,更是一位超級演說家。在投資者交流會上,他用一個故事開頭,另一個故事結尾,前者講述傳統媒體轉型的必要,後者表達對於中國媒體崛起的期待。

「今年,正好是我參加工作第20年。」黎瑞剛說,20年前的他,還在復旦大學研究中國新聞史。一次,他在徐家匯的藏書樓翻閱民國時期的舊報紙,曾在故紙堆中,聞到那種歷史的氣息,原以為自己也將沿着傳統新聞人的道路走下去。

但20年後的今天,卻眼看着傳統媒體的「基礎設施」被瓦解,生產方式、組織方式、傳播方式、消費方式被迅速解構和重新解構。

「作為一個新聞人,我生不逢時,但又是生逢其時。」黎瑞剛說。

在黎瑞剛看來,新上市公司的使命,是給SMG植入互聯網基因,讓上市公司成為顛覆和重新整合SMG的起點。他透露,未來上海文廣有可能整體上市,這無疑給新上市公司增添了極大的想象空間,但他又給這件事賦予了更高的價值意涵——「上海文廣整體上市那一天,將是整個集團徹底擁抱互聯網。」

儘管這就是一次上市公司平台的資本運作,但黎瑞剛不談資本,不談利潤和市值,而是談傳媒轉型,乃至中國媒體崛起的期望,格局觀和境界瞬間提升。

「僅僅看報表是不夠的,而是應該把使命定位在行業的變局者。可能一時投入沒有回報,但長遠來說,你會給股東創造最大的價值。」黎瑞剛說。

3、國際化的中國精英

黎瑞剛講的第二個故事關於「文化霸權」。

「2002年年初,我在美國學習,我去過福克斯新聞網做實習生,我永遠記得在實習過程中發生的一件事。有一天,要報道一件發生在中國的事件,我之前了解了國內媒體的報道情況,我在編前會會議室中,明顯感覺到他們探討的內容和我看到不同,甚至是扭曲和歪曲的,我建議他們看看中國媒體的報道,至少要平衡。

也許因為時間緊張,也許是因為傲慢和偏見,新聞總監說了一句話:今天這個世界,美國媒體說了算。這句話深深刺激了我。那不是狹隘的民族感,而是一種自尊心受到了刺激。

我希望中國的媒體能驕傲起來,站起來,發出我們自己的聲音,這就是這麼些年一直驅使我的內心的動力要創造這樣的夢想,要往前走,需要我和團隊共同的努力,也需要投資者和股東有同樣的信念能驕傲地站起來。」

在控訴美國媒體霸權的同時,你不得不承認,黎瑞剛可能是中國傳媒界最為國際化的人物。

他在演講中透露,剛剛過去的兩周,他先後和默多克、華納兄弟CEO、康卡斯特CEO、迪斯尼的CEO等眾多國際傳媒巨擘見了面。

未來,新的上市公司將和迪斯尼組成合資公司,在硅谷發起成立基金,和華納兄弟建立內容投資平台,和全球最大的模式公司合作……多位參會的機構投資者都表示,黎瑞剛談到的國際合作,是今天最大的亮點。

當被問及國際合作與中西文化衝突時,他的觀點也十分耐人尋味。

「中西方的文化合作和交流是一個陣痛,總是要被別人衝擊、被別人侵蝕、被別人掠奪,但長遠來看民族的文化會起來的。」

「即使你看美國電影,聽美國音樂,你血管里還是中國的血液,吃的東西,思維方式還是民族的,這些東西有一天會出來,這些出來的時候,就不是傳統的東西,而是跟世界雜交出來的一個新文化,世界覺得你不光是傳統的,而你自己也獲得了新生。」黎瑞剛說。

4、黎瑞剛的媒體觀——「內容+渠道+服務」

黎瑞剛對於傳統媒體轉型的認知,應該是國內傳媒大佬中最深刻的。

「誰在創造未來媒體最大的價值:渠道還是內容?」黎瑞剛自問自答:「看起來,渠道是很強大的,渠道幾乎控制了入口,控制了流量,控制了最大的價值。以往浦東電視塔把信號傳到千家萬戶,就完成了媒體傳播的閉環,老百姓看了,有收視率,就可以換成廣告。」

「但今天的問題是,從東方明珠那個點發出的信號,到老百姓家裡面,中間出現了各種傳輸通道,有IPTV,有OTT,是通過互聯網傳送的,中間還有電信的運營機構、移動的運營機構,不再是有線網絡公司一家。用戶終端也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在電視機前,而是在公交上、地鐵里,用手持終端。」

「而越靠近用戶那一段的運營者,價值最大,現在的媒體面臨一個殘酷的現實,創造大量內容,但閉環被打開了,你不控制用戶那個界面的時候,價值被大大稀釋。」

因此,黎瑞剛認為:「有內容基因的傳統媒體,不能畏縮不前,不能因為你有內容基因,你就不敢跨越。你失去了渠道,你要建立起來,你失去了平台,你要再造起來,這是我們的選擇。」

合併后的新上市公司,重點將放在互聯網電視方面。「這是我們傾注巨大力量要做的,最重要的是OTT和SMART TV,在這個領域建立制高點,成為互聯網電視的第一入口。」黎瑞剛說:「在價值最大的內容的另一頭,要有我們自己的平台和通路。」

From 娛樂資本論


 黎瑞剛:三重印象與一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