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昨天迎來高潮,由蘋果、高通、領英和湯森路透高官組成的世界強隊,對話馬雲、李彥宏、雷軍、劉強東、張朝陽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代表隊。不過想象中的中外對撞並未出現,中國隊再次發揮內戰內行的特色,幾個人唇槍舌劍不亦樂乎。

不過,在媒體一遍遍刷各種大佬相聲的時候,也不應該忘記,他們每個人都知道出現在台上的意義,都會把為公司代言隱隱放在首位。剝去口水戰和互黑、自黑的外衣,每個人的發言,其實都隱隱透露出他們對自家公司的總結、設想與設定。作為唯一進入烏鎮大會的自媒體人,淼叔不受傳統媒體出稿周期和體裁的限制,準備用幾篇文章來分析當家人表現得比較鮮明的幾家公司。

今天先從百度說起。李彥宏主要表達了兩個意思,一個是百度移動化的痛苦與反思,一個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戰略定位。前者適合一些PC互聯網業務佔據優勢的科技企業和傳統企業參考,後者則適合百度生態圈的參與者或競爭者了解。

李彥宏是這幾位互聯網領袖中跟別人爭論比較少的一位,其實也比較符合百度的特點,一個技術型的公司更多會把精力放在基礎設施和研發上,因為別人都需要用。就像前不久雙十一各家電商圍攻阿里、阿里自己突破記錄,可百度的股價反而漲幅最大,因為誰都得找他買流量。

李彥宏的對話中首先透露的一個信息是,百度內部自己也曾意識到,在2012年左右,百度曾經差點錯失移動互聯網機遇,他當時的想法,即使今天也足以惕厲某些仍然沒意識到移動時代到來的公司或機構。當時他認為,PC上的搜索移植到手機上很簡單,只不過是屏幕小一點速度慢一點,"看到的都是不好的地方",但是他們沒想到手機是人們隨時隨地拿着的設備,而屏幕雖然小,但上下滑動也具有無限的空間。

所以後來有了那封著名的呼喚狼性的內部信,有了19億天價收購91,也有了全產品線瘋狂的移動化。這段"有太多的坑要填,整個的過程痛苦而危險"。李彥宏並沒有詳細列舉有哪些坑、哪些痛苦,但從2011年剛因為千團大戰而賺得盆滿缽滿,急轉之下到2012年底突然發現危機四伏,正與馬化騰所說的那句話契合:巨人倒下時,身體還是溫的。甚至百度與騰訊經受移動互聯網衝擊的時間也差不多,馬化騰後來也曾表示"如果不是微信,騰訊也很難守住"。馬雲在這方面沒有過這麼鮮明的表示,但他擼起袖子推來往、兩年內把阿里巴巴的移動營收占比從百分之十幾提高到三分之一以上,緊迫感一望可知。

而從李彥宏昨天透露的信息來看,他說百度移動端流量已經首次超過PC端,而且這個現象不會被逆轉,還說移動端的利潤超過PC端這一天也會很快到來(多久到來呢,他沒說,不過百度目前的移動端營收應經超過了四成,按這個趨勢來看也會很快)。

浪潮之巔里有個著名的觀察,說在IT互聯網領域,沒有一個公司能成功地橫跨兩個時代,摩托羅拉、諾基亞、DEC、Novell包括微軟都是比較現成的例子。但這本書成書于2008年前後,我們看到在此之後國外的Google、國內的騰訊再加上現在的百度和阿里巴巴,都已經顯示出從PC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時代成功遷移的模樣。對比李彥宏的回顧,那些還覺得PC互聯網有不可取代優勢、還覺得自身業務受移動互聯網影響不大的科技企業乃至傳統企業,真的需要好好反思並重新評估了。

第二部分是李彥宏對百度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戰略思考。他中間曾經插話馬雲,說自己每天12點睡覺5點多就起來,因為機會太多,必須做決定放棄很多,並聚焦在自己真正喜歡、真正擅長的事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確看上去突破口要多得多,社交、點商、遊戲、健康等等都有大量新機會,也的確有些公司四面開花。但李彥宏要做到"真正有能力對不屬於自己的機會說不",他選擇了哪個突破口呢?

他說,百度在技術研發上的投資主要投資於人工智能方面。這方面的投入數字有"幾十億"。根據百度前三季度的財報,他們在2014年用於研發的支出為48.46億元人民幣,已經超過了2013年全年的41.07億;而2013年的這項支出,又相比2012年大漲了78.2%——正是李彥宏開始為移動互聯網焦慮的那一年。兩年累計近90億元的支出都砸在百度大腦、深度學習、開放大數據引擎這些人工智能上。

從IT企業最重要的指標之一,人才流向上,可以明顯看出百度在整個領域的進展。去年上半年,硅谷最著名的人工智能專家徐偉由Ffacebook跳槽百度,負責硅谷實驗室;今年,Google Brain 發明人吳恩達又宣布加盟;加上百度本土的王海峰、余凱,都是在國際人工智能領域享有盛譽的專家和技術大牛。

在搜索引擎本身,以圖搜圖、知識圖譜、問答式搜索等功能也不斷上線。一般用戶可能對這些功能感受不會太深,畢竟升級已經是互聯網產品的常態。但在技術上看,這些技術無一不是機器智能、深度學習、大數據處理等前沿技術的產品化嘗試。

李彥宏昨天有句話很有意思,"一項新技術剛出現時所有人會非常興奮,期待改變馬上發生;但是頭幾年他們會很失望,它實際的作用好像沒那麼大。不過回顧整個人類歷史尤其技術史,會發現在長期尺度上,絕大多數人還是低谷了技術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改變。"

最恰當的例子就是人類基因組測序。2000年左右時這是一項生物學界的嘉年華式盛事,全世界科學家都動員起來分別測定一份標準的人體基因樣本。可喧囂過去后整個領域就沉寂了好幾年,早年預期的人類可以通過基因測序改善健康、消滅絕症等遠景也沒人提了。但是等到2010年左右這個領域重新進入大眾視野時,大家發現,從前需要全世界動員去測序一個個體的基因,現在成本已經降低到幾百萬美元,硅谷一些公司正在把成本降低到幾千美元。技術的加速度式發展只能用爆發來形容(有木有想起三體里著名的技術爆炸引理)。

所以即使在昨天那樣戰火紛飛的場合,也可以從李彥宏這裡,得到百度戰略的最權威解讀與驗證。在"端"的層面,手機百度、地圖、助手、91、貼吧等APP在各個細分領域佔領手機屏幕;而在"雲"的層面,則以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對這些APP進行後台支持,提供手機無法完成的高強度計算、數據篩選與推薦、非文字搜索等功能,幫助用戶將周圍的一切進行數字化、運算化,提升整個社會運行的效率與品質,然後,接下來就是順利成章的,"用戶的需求被滿足之後,你的收入和利潤都隨之而來"。

所以也可以看到,近百億的投入所建立的技術壁壘,其實遠遠比一個APP、一個商業模式要難突破得多。李彥宏為百度設置的護城河並不是貼吧、百科、知道等內容生產部門,而是在技術領域的投入與深鑽。所以他昨天在現場也能自然而然地說出"技術是我的信仰"這種表達。

當然,人類歷史上重兵投入又折戟而歸的技術探索也有好幾個典型案例。但正如淼叔的導師曾經教導過的那樣,"哲學上,你是不能反對創新的",在互聯網領域,哲學上,技術上的投入是必須被肯定的,哪怕走了彎路,也是對整個行業做出了試錯的貢獻。

作者為山寨發布會創始人。由於篇幅所限,本文只是就李彥宏本人確認、透露的事實進行分析,沒有對他主推的人工智能尤其是深度學習進行詳細介紹。淼叔以前寫過兩篇這個領域的文章,算是大眾領域出現得比較早、閱讀率也比較高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用我的名字加上搜索"李彥宏在忙深度學習""深度學習於百度:技術噱頭還是勝負手?"兩篇文章了解,也歡迎添加我的微信2350285或關注微信公眾號山寨發布會進行交流。

From 陽淼.


 世界互聯網大會:中國「內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