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粉塵爆炸事件發生迄今超過半個月,部分傷者已在傷口慢慢癒合後陸續出院,不過,出院不代表燒燙傷的治療已經結束,反而是邁入另一段漫長又艱辛的復健之路。為了讓病患和家屬更快掌握復健技巧、避免增生疤痕和關節攣縮,職能治療師透過示範動作圖片,製作簡單易懂的復健計畫「PSEP」,幫助傷友更早浴火重生。


燒燙傷患者出院後仍需積極進行「PSEP」的職能治療復健計畫,減少疤痕增生和關節攣縮。

燒燙傷病患出院後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肥厚性疤痕增生,是傷口癒合過程的最後產物,不僅會影響容貌,更會造成關節孿縮、肢體變形,最終可能喪失功能,影響甚鉅,不能輕忽。要減少疤痕增生和關節攣縮,新竹縣職能治療師公會理事長暨東元綜合醫院職能治療師古佳金表示,四大復健計畫「PSEP」,缺一不可。PSEP分別為「擺位Positioning」、「副木Splinting」、「運動Exercise」,以及「壓力治療Pressure」。

擺位Positioning、副木Splinting

擺位指的是將肢體擺放在正確的姿勢,關節維持適當的角度,藉此幫助傷口癒合,避免日後關節孿縮、肢體畸形。副木則是一種由熱塑性材質做成的硬質支撐架,可以依照個人不同的情況個別化製作,協助肢體擺位。需注意的是,不同的位置受傷,需要個別擺位,所使用的副木也不一樣。(以下照片由物理治療師鐘宜壯協助拍攝)







運動exercise

經專業醫療人員評估後傷口情況趨於穩定,病患就可以開始進行關節運動,以下各關節運動可執行4至6個循環,整體運動時間建議約30分鐘,每天2次。



壓力治療Pressure

疤痕是傷口癒合的自然反應,為紅色、沒有彈性但具有收縮之特性,疤痕在關節附近時容易使關節緊縮,關節活動度減小,造成攣縮及變形。未成熟的疤痕為紅色,成熟之後則顏色消退成白色。為了不讓疤痕影響日常生活功能以及降低感染風險,此時疤痕的管理就顯得格外重要,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方法:

疤痕按摩:在疤痕上直接進行按摩,以環繞或垂直於疤痕的方式執行,力道要讓疤痕短暫變白,每天應深壓數次。按摩時可以使用油性乳液來減少摩擦,應避免有香味的乳液而刺激新癒合的皮膚。

壓力衣穿戴:壓力衣是另一種管理疤痕的方式,穿戴時間從2小時並逐漸增加到24小時,除洗澡、換藥以外,應整天穿戴,壓力衣的理想壓力為25mmHg,針對臉部燒燙傷可選擇穿戴彈性頭套或是透明壓力面具。

纏繞彈性繃帶:使用外在持續性彈性壓力,如彈性繃帶,以減少癒合傷口部位水腫、增加膠原蛋白合成速率,促使膠原蛋白束重新排列,與表皮層平行,保持疤痕的平坦和柔軟。使用彈位繃帶可減輕腫脹,促進靜脈淋巴液回流,避免對剛癒合皮膚造成摩擦。

塵爆復原路漫長專題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燒傷復健路遙遙 一次學會PSEP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