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逾十年,伊朗與六國達成歷史性協議,將以防止伊朗發展核武為大前提,西方及聯合國同意解除對伊朗的制裁。雖然與會各國領袖及伊朗國民歡迎達成「歷史性協議」,但美國共和黨國會領袖則表示反對,明言會想辦法阻止。若國會有三分二議員反對,美國總統奧巴馬將不能撤銷部分制裁,造成「違約」,使協議失效。

六國(美、英、中、俄、法及德國)昨日與伊朗達成歷史性協議,成功按四月的框架決定,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完成最後一輪談判,西方各國將有條件撤銷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及放寛武器禁運,惟伊朗往後須遵守協議,減少濃縮鈾的庫存量及相關核設施,並要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調查員檢查國內軍事基地及可能核設施,以防伊朗發展核武器,威脅區內及國際內安全。

按照協議,伊朗要減少逾九成濃縮鈾庫存量,及減少離心機的數目;阿拉克重水反應堆的核心將被重新設計,使之無法生產大量鈈元素發展核武。協議指,若伊朗遵守協議,並獲IAEA肯定,西方國家及聯合國會取消自二零零六年以來對伊朗石油及經濟制裁,並將伊朗多家國營及私營機構剔除制裁名單。自制裁以來,伊朗經濟大受打擊,通脹及失業情況嚴重,協議有助紓緩決國家的經濟及社會問題。協議又規定,西方對伊朗的武器禁運維持五年,伊朗不得轉移導彈技術八年。

協議獲六國及伊朗領袖歡迎,伊朗電視台甚至罕有地直播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講話,首都德黑蘭民眾湧上街頭慶祝,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是伊朗「與世界展開合作的開始」;外長沙里夫指協議體現「歷史時刻」,將為伊朗和世界帶來「雙贏局面」,但美國共和黨則表示將會在國會反對協議。

共和黨籍國會議長博納(Boehner)明言不會接受協議,表明會不惜一切阻止;同為共和黨籍的參議院領袖麥康奈爾(McConnell)認為,德黑蘭政府是協議最大得益者,因為伊朗的核武發展能力並未鏟除,並且可以因放寛制裁而獲得的收入支援恐怖活動。雖然國會理論上不能阻止總統落實協議,但若逾三分二議員反對,奧巴馬將無法撤銷部分經濟制裁,變相美國「違約」,使協議無法執行及失效。奧巴馬表示,若國會反對,他本人會加以否決。而民主黨議員,和有機會成為下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則支持表示接受協議。

此外,中東的猶太國家以色列反對盟友美國及國際與伊朗和解,認為協議是西方對「邪惡軸心」作出「歷史性投降」,給予伊朗「殺人牌照」。

另一方面,因為伊朗是世界主要產油國,協議解禁石油制裁後,意味伊朗庫存的千億桶石油即將供應全球巿場,使近日受挫的石油價格進一步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