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日前在網路上公布「青少女(年)避孕指引」,提到青少女階段「不要有性行為」,是最有效避免懷孕和感染到性傳染疾病的方法;但萬一無法避免性行為時,婦產科醫學會建議,除了既有讓男性戴保險套的避孕措施,也建議青少女使用口服避孕藥,達到雙重保護的效果。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日前在網路上公布「青少女(年)避孕指引」,建議青少女階段最好不要有性行為,若無法避免,建議除了戴保險套的避孕措施,也建議青少女使用口服避孕藥。

婦產科醫學會在避孕指引中指出,青少女(年)泛指13-19歲的年輕族群,處於生理與心理急遽變化的階段,是人生發展到成年過程中的重要時期,基於近年來台灣青少女(年)的第一次性行為年齡逐漸提早,尤其高中職階段的性行為比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使得青少女可能面臨懷孕、墮胎或感染性傳染疾病等風險。

避孕藥使用要諮詢婦產科

雖然超過半數青少女認為醫師是可信賴的資訊來源,但調查顯示,僅有不到一成會實際向婦產科醫師諮詢,因此指引建議父母,應於青少女初經來潮後,儘快陪伴她們到婦產科醫院或診所諮詢;尤其口服避孕藥就是處方藥,不論要用來避孕、改善經前症候群或治療青春痘,使用前都應洽詢婦產科專科醫師。

許多人擔心過早使用避孕藥,會影響青少女的健康,婦產科醫學會在避孕指引上表示,除非是已知不適合使用的禁忌症:已知或懷疑有懷孕、不明原因的陰道出血、乳癌、循環系統疾病、偏頭痛、肝功能異常、BMI大於30的肥胖者,否則均可使用。

此外,避孕指引對於口服避孕藥提出5點重點訊息:

初經來潮後即可使用口服避孕藥。

除非有特殊原因,口服避孕藥可持續使用,不建議反覆停藥。

依目前研究顯示不會增加不孕的風險。

依目前研究顯示使用低劑量口服避孕藥並不會增加乳癌風險。

使用口服避孕藥後常見月經量減少為正常現象。

婦產科醫學會在指引上指出,服用避孕藥初期可能出現少量的點狀出血,或是感覺噁心、嘔吐、頭痛,不過症狀通常輕微而且短暫,並且會在開始使用後2、3個月內逐漸消失。但指引也提醒,若服用避孕藥時發生過敏反應,出現呼吸急促、氣喘、身體腫脹尤其是臉部、起疹子、搔癢等症狀,應立即告知醫師。

使用保險套要注意

至於青少年使用保險套避孕,指引上也提出8點注意事項:

對乳膠材質過敏者不適用。

購買或使用前先確定包裝完整,使用日期仍在有效期限內。

每次性行為都必須全程使用,不可有僥倖心態。

一勃起就必須戴上保險套,且需檢查是否戴好。

避免使用油性潤滑劑或是其他會影響保險套材質潤滑劑,建議使用水性潤滑劑。

每個保險套只能使用一次,如果發現戴反了,不要翻面使用。

射精後應立刻取出保險套。

未用過的保險套要保存在乾燥、涼爽地方,以免濕度、溫度影響保險套品質。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


 青少女怎麼避孕?口服避孕藥派上場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