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盛極而衰、否極泰來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無法迴避的規律。尤其互聯網時代,企業的生命周期被極大縮短:功能機時代的諾基亞、摩托羅拉,尚能引領風騷10余年;但到智能手機時代,宏達電、三星、黑莓的衰落遠比人們想象的快的多;而在移動互聯時代,百度魔圖、臉萌、圍住神經貓等現象級產品的走紅周期,只能按天來計算。

問題來了,盛極而衰的宿命,會降臨到如日中天的BAT身上么?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從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的2014年Q3財報入手,盡可能通過數字背後挖掘深層信息,初步看出幾家公司將來的發展後勁究竟如何?

阿里:從慌亂到淡定  2014年「意外」逆襲

先看一組數字,在總營收和利潤方面,阿里 Q3營收168.2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3.7%;核心業務運營利潤達84.93億元,調整后的凈利潤為68.08億元。

 

(備註:阿里凈利潤偏低是因為支出30.10億元用於對員工進行激勵)

就移動端表現方面,Q3阿里來自移動端的收入達到37.19億元,同比增長超10倍。移動端收入的占比從2013年同期的3.8%,增至如今的22.1%。而在GMV 方面,移動端GMV為人民幣1,990.5億元,占比達35.8%。在剛剛結束的雙11中,當天571億的交易額刷新了電商交易的最大記錄。其中移動端占42.6%的比例。

應該說,阿里巴巴的數據是非常漂亮和有說服力的,然而就在一年之前,阿里巴巴在移動端的布局,只能用「慌亂」來形容。

2013年10月,馬雲在內部論壇發帖向騰訊發布了戰書,宣稱要「火燒南極」,與騰訊全面開展。其中包括移動社交領域的「來往」,以及推出遊戲平台等。

但是面對如日中天的微信,阿里似乎處處碰壁、接連敗北。「來往」只發展到50萬日活躍量,和超過1億日活的微信差了N個數量級。春節時支付寶紅包被「微信紅包」來了一個「偷襲珍珠港」,之後的嘀嘀快的打車大戰,阿里也是提前掛出「免戰牌」,宣布退出補貼被認為「馬雲認輸」。從風頭上說,上半年阿里似乎被騰訊完全壓制。

但實際上這些都是表象,阿里從今年8月上市到雙11再創571億元交易紀錄,體現了其電商領域的優勢還在擴大,而且移動端並沒有出現因為「沒有移動船票」而導致的潰敗。相反對於與騰訊聯姻的京東,卻沒有從微信、手Q獲得外界預期的立竿見影式的移動營收暴增。

(在月活前10的APP中阿里僅有一席)

可見2014年Q2和Q3是阿里在移動戰場上,從被動走向主動的關鍵一年。按照目前趨勢,筆者認為阿里在未來移動互聯時代的發展前景最為樂觀。

騰訊:微信光環褪色  移動遊戲難酬壯志

毫無疑問,微信是一款可以非常偉大的產品,它改變了數億中國人的溝通方式和社交生活,然而是遺憾的是,它對騰訊的意義,替代的價值大於新增。甚至通訊互聯網專家馬繼華撰文指出「微信正在扼殺騰訊的未來。」

的確,微信的崛起,誰最傷害?新浪微博、陌陌?這些對手的級別都遠遠不夠,或許QQ和手機QQ才是最大的被衝擊者。用戶的總時長是有限和固定的,微信將QQ和通訊錄的關係全部遷移過來,形成穩定的社交群,勢必會造成此消彼長的關係。

再看看騰訊交出的成績單,數據顯示,騰訊Q3營收198.08億元,同比增長28%,環比持平;凈利潤56.57億元,同比增長46%,環比下降3%。值得關注的是,在Q3財務數據中,微信和手Q遊戲收入為26億元,環比下滑。

 

騰訊的收入大概分為幾個版塊:網絡增值服務,電子商務,線上廣告等。其中網絡增值服務中主體為網絡遊戲,大概占比50%以上,也是騰訊利潤最豐厚的部分。電子商務部分雖然一直被邊緣化,但其實承載了騰訊遊戲收入之外的很大比重,但由於剝離給京東,使得這部分收入銳減。而線上廣告並不是騰訊的強項(相對於百度而言),由於放棄了搜索業務,缺少了對用戶行為、需求和交易方面的最有價值數據的採集,使得騰訊在大數據營銷方面和阿里、百度、360等並沒有太大優勢。

回到大本營的遊戲陣地,騰訊遊戲的收入依賴於重度付費型遊戲,過去穿越火線、地下城與勇士、英雄聯盟等老牌端游構成了收入的主體,後起之秀劍靈、斗戰神等表現不及預期。所以年初外界對微信手游寄予了厚望。但Q3財報中手游收入的環比下滑,打破了年初的樂觀預想。即便Q4有所反彈,也會面臨無法保證持續出現「天天酷跑」這樣現象級遊戲的問題,維持收入高速增長就是一個難題。

成亦微信,敗亦微信。微信讓白領們愛不釋手,但卻無法像QQ那樣獲得QQ會員、QQ空間、QQ秀等增值收入,也無法像QQ那樣孵化一大批收入數十億規模的端游、頁游。同時微信在電商、O2O、廣告等領域的表現也遠低於外界期望。所以從外界看騰訊拿到了移動互聯時代的真正船票,但為此付出的代價可謂不菲。

客觀來說,不是微信無能,而是作為巨無霸的騰訊胃口太大。近百億的移動遊戲收入足夠養肥很多創業型的手游企業,但對於企鵝巨人而言,這是遠遠不夠的。

百度:移動搜索變現能力存疑  百度直達號前途未卜

百度第三季度總營收為人民幣135.20億元(約合22.0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2.0%;第三季度凈利潤為人民幣38.76億元(約合6.31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7.2%。移動營收在總營收中占比已達36%。

從數字來看,百度在移動端的表現相對更為搶眼,官方也在反覆強調移動營收所占的比重,並推斷百度在移動商業化方面在BAT之中走在了最前面。但筆者認為百度在移動時代面臨以下幾個難題。

首先是移動搜索麵臨着幾個強勁對手。在PC端,由於360搜索超過30%,百度已下滑到55%左右,難挽頹勢。在移動端,神馬、360搜索的份額各自在10-20%之間,都無法和百度構成威脅。但長期來看,百度手機瀏覽器目前落後于UC和QQ瀏覽器,又被360手機瀏覽器形成緊追之勢。2015年稍一疏忽,就可能失去手機瀏覽器這個陣地,可能重現PC被360逆襲的故事。

其次是移動搜索的分散化和長尾化問題。在移動時代,搜索需求被各個APP大量分散化了,如搜索餐飲時選擇大眾點評,搜索出行時選擇攜程、藝龍,手機百度的作用越來越被邊緣化。

最後是移動搜索的商業化問題,百度在PC時代過多的競價排名廣告一直遭到詬病,但可以忍受,而手機端如果承載太多的廣告、翻幾頁找不到結果的話,用戶該抓狂了。因此同樣的請求下,移動端的商業空間受到一定的約束。

百度意識到了移動搜索如果複製PC搜索的商業模式,一定會遇到嚴重問題,為此,百度今年推出了主要面向O2O商家的產品——百度直達號,算是移動互聯時代的重要創新。但是這款產品出生之始就面臨軟肋,就是要重新給用戶創造逆天的輸入@習慣。

在10月10日的360數字世界大會上,360高管于光東在發布360來店通時,直言不諱的指出百度直達號對於用戶輸入@的習慣比較「逆天」,並強調移動營銷應該順應用戶使用習慣,而非重新改變。而百度也意識到這個嚴重問題,並進行了補救,李彥宏在Q3財報電話會議里表示,我們需要讓消費者知道「直達號」的存在,未來用戶在搜索比如一個飯店名字的時候,我們會在搜索框下推薦用戶搜索時加上「@」。

從百度指數的反饋來看,用戶對百度直達號的關注度遠低於微信公眾號,可見商家和大眾對百度直達號的接收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移動之戰背後: 「管道」衰落  內容重要性凸顯

總體而言,在這場移動之戰中,年初最不被看好的阿里(移動端王牌不多),反倒未來的形式最為樂觀。究其原因,其實是很多人高估了,「得入口者得天下」的定律,在移動規則下不再靈驗。換句話說,即便用戶80%的時間停留在微信,但要購物的時候,仍會選擇手機淘寶、手機京東這樣的APP。同樣,重度手游用戶要找遊戲的時候,仍不會將360手機助手、91助手等應用市場作為首選。而最近阿里和騰訊聯合注資華誼兄弟、小米入股愛奇藝,無一不凸顯了內容的重要性。

因此,未來將是內容和服務為王的時代,每一家互聯網公司,都需要擺脫自己僅作為「管道」的角色,而單靠幾款裝機量過億的APP,並不能給自己帶來真正意義上的安全感。

From 弓長少波


 移動互聯時代 BAT會盛極而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