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幾乎每次資本的浪潮過去,一些花哨的未成功轉型的互聯網項目都要擱淺,互聯網醫療行業也是如此。越來越多的從業者意識到,他們需要走到線下,以專業醫療機構的方式,為患者提供一種真正安全、優質、透明、可即、愉悅的醫療服務

丁香園希望通過自建有專職醫生與護士的全科門診來打造可控的「安全」的醫療。醫生出身的李天天並不認可「輕問診」的模式,他選擇走的路線是自建丁香醫生診所的這種「重資產」模式。丁香醫生診所實行診金制,「比如說,我們兒科的初診費是每次300元,平均時間能保證有1520分鐘。

春雨醫生方面會邀請來自國內三甲醫院的主任坐診春雨診所,採取「線上+線下」私人醫生服務年費制度,診斷不額外收取費用,春雨醫生的商業模式主要是與醫院共建線下診所,醫院方提供診所場所和基本設備,解決了最大的成本投入問題,春雨醫生通過互聯網調配醫生資源提供服務

張強醫生集團的疝外科首席專家鮑宇克醫生說:「我們不是去玩資本遊戲的,我們是做醫療的。互聯網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手段,而不是醫療的主體,我們引進的所有技術手段都應該為醫療本身服務的。互聯網醫療的核心永遠是連接兩端,一端是醫生,一端是患者,要讓他們緊密聯繫。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移動醫療在2015年繼續突飛猛進。在2015年第一季度,僅國內移動醫療融資總額就超過了4億美元

作為國內不多的幾個嚴重供不應求、此前又相對封閉的行業之一,醫療行業顯然已經成為資本躍躍欲試的標的。這已經不是簡單的頭腦風暴,移動互聯網醫療的創業者中不乏從公立醫院走出來的醫生們的身影,他們的發力如箭在弦上,而社會資本對於頗有技術含量的醫療行業亦表達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與熱情。兩者相遇,一場革命已在發生

未來診所如何看

627日上午,張強醫生集團(Dr. Smile Medical Group,以下簡稱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馬不停蹄地考察了位於杭州濱江區的兩個樓盤。醫療行業對於建築標準與周邊環境有著接近於挑剔的要求,張強希望能讓即將在杭州開辦的日間手術中心有最為適宜的選址

此前兩天,張強告訴新聞晨報記者,醫生集團成立迄今,一共組建了7個專家團隊,這7名醫學專家均是各自醫學領域內的翹楚之才。成立於201471日的張強醫生集團,常被稱為「醫生執業團體」或者「醫生執業組織」,這是一個試圖為走出體制的醫生搭建的中國首家醫生自由執業平臺

據悉,醫生集團目前已經完成了首輪5000萬元融資。張強介紹,這筆首輪融資將用於醫生集團開建國內首家按照國際標準修建的日間手術中心,以及建立「未來診所」計劃,還有團隊培訓與建設方面。他告訴新聞晨報記者,醫生集團即將在杭州市濱江區開辦的日間手術中心,包括地下室在內面積約有5000多平方米,這個按照國際標準建造的日間手術中心貫穿的理念是,讓病人做完手術以後就可以回家,不用再去住院了。「杭州項目我們現在還在洽談中,還沒有簽訂最後的合同確認。

張強解釋,這種日間手術模式在歐美極為普遍,而在中國,這種獨立的日間手術中心,卻還沒有先例

「日間手術的感染率低於住院部,在醫院住院部反倒容易發生交叉感染;而且,現在我們的醫療科技已經到達這個地步了。美國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推廣日間手術中心,現在美國大約80%的手術都是在日間手術中心完成的,在全世界範圍內,日間手術的比例已經佔到了50%。而如果這種日間手術模式能夠在中國的公立醫院推廣,我們就可以把醫院的床位留給那些真正需要住院的重症病人使用。

「輕資產」,是醫生集團貫穿始終的構建概念。「中國並不缺醫院,而是缺乏對這些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張強解釋

醫生集團的疝外科首席專家、參與醫生集團「未來診所」計劃落地項目的鮑宇克醫生則稱,作為一種互聯網診所的模式,醫生集團的「未來診所」將啟用全新移動互聯網技術手段,完成對病人的掛號、預約、遠程醫療以及術後隨訪等工作

「在醫生集團決定要建立互聯網診所之前,我們也對我們的病人做過調查,調查後發現,病人提出的70%的問題其實是能夠通過互聯網解決的,尤其是術後隨訪,比如說,病人表達術後切口疼痛,我們的主刀醫生只要通過遠程醫療等技術手段觀察一下,馬上就能打消病人的顧慮,減輕病人的負擔。

醫生怎麼動起

在鮑宇克的印象中,在醫療行業首提互聯網概念,最早要追溯到兩年之前。這位1978年出生、身形高瘦的外科醫生清楚地感受到,在今年春節之後,以互聯網冠名的醫療論壇、會議如雨後春筍般蓬勃而生。「基本上每個月都有,以在北京、上海、杭州為主,相比之前而言,每次討論的主題與方向也在向前推進。

2012年底辭職前,張強在體制內早已功成名就,作為中國最知名的靜脈曲張微創手術專家,他創新的多項血管微創技術,填補了亞洲血管外科的空白。他亦出身於醫生世家,爺爺是中醫,外公、外婆是西醫。在他之前,鮮有如此有專業背景的醫生這樣砸碎「鐵飯碗」

從體制內走出來,張強沒有過太多糾結,在他看來,離開體制,幾乎是他個人水到渠成的決定,「你的能力,最終決定了你能對抗風險、解決困難的能力。

「醫生怎麼動起來?醫生跑到體制外,就能動起來。」張強簡短地說

但一切沒有看上去的那麼美。張強所做的切割是,別離了跟他的一些醫學院同學那樣舒適的「老男人」生活,離開了事業單位編製,這包括每年約40萬元的合法工資、獎金收入,以及晚年的退休金等一系列安穩的福利保障

顧慮也是發生在離開體制的最初。「最開始的時候,我還很擔心會沒有病人,我那時在想,我每週能不能有5台手術?」張強記得,差不多在半年以後,他每週的手術就變成了18台,不少病人都是通過互聯網聯絡上他,再去找他做手術的

醫生集團給每位病人設定的診金是每次1000元,但病人是提前就預約好的,無需等待,醫生會保證與他們有至少15分鐘至20分鐘以上的會診時間。去年8月,鮑宇克從上海一家三甲醫院辭職,在那家醫院,門診期間他一個上午差不多需要接診60位元至70位病人,「坐下來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而現在,他每週有兩天的上午是接診56位之前就預約好的病人,有兩天的上午是做手術

張強已經非常清楚地意識到,互聯網時代帶來的去中心化,使得醫生個體的能量在增加,個人的品牌在樹立,過去是資本投給醫院,「在現在,資本開始投給有品牌的醫生個人了。」互聯網也使得病人尋找有品牌的醫生成為可能

觸碰醫改的痛

醫療健康網站「丁香園」的創始人李天天,也能感覺到來自移動互聯網醫療行業的洶湧浪潮。「我是一名醫生,所以考慮問題的時候,我會從醫生的這個角度出發。

201410月,李天天曾對外宣佈丁香園將成立線下全科診所。但好事多磨,因受制於當下診所行政審批難的問題,因其審批、場地、醫療設備與醫生來源都需要自行解決,在現行醫療體制之下,這種操作的難度可想而知

201572日,李天天說,線下的第一家丁香醫生診所已在杭州濱江區選址,並即將於2015108日開業。「這是一個線下的全科診所,正常的話,其實今年9月就能弄好了,但考慮到長假,所以才到10月份開業。

在中國投身互聯網醫療領域的創業,時刻會碰到「玻璃門」,這考驗著創業者的耐心。「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還感覺挺順利的,沒有遇到太大障礙。但等待的時間還是比較長的,這個沒辦法,你去申請一個醫療機構,他們對你的資質、環境、裝修甚至地點都有很多要求,所以我們也能夠理解,當然我們覺得如果能快一些,就更好了。」李天天有感而發

「丁香醫生診所,不僅僅是診所。」李天天表示,按照他的設想,擁有200多萬醫生資源的丁香園,可以通過第一家杭州全科診所的開辦,此後在全國其他地方開辦連鎖的丁香醫生診所。「考慮到方便管理的原因,第二家、第三家丁香醫生診所也已經選址在杭州,目前正在籌備中。

61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為社會辦醫清障鋪路。《措施》的主要內容包括進一步放寬准入、拓寬投融資管道、促進資源流動和共用及優化發展環境等。這並非首份促進社會辦醫的文件。李天天顯然注意到了這些國家對醫療行業的政策變動

201492日,丁香園宣佈獲得騰訊7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迄今丁香園已經走過了15個年頭,其核心定位是為醫生提供免費文獻、學術工具、交流平臺,並建立以醫生為主體的醫生社區。而李天天一直強調,丁香園是一家「慢公司」,他們的初心是,給醫生提供最好的服務平臺

但在三輪融資完成以後,在李天天看來,在未來佈局上,丁香園已經在做一個很大幅度的「轉身」,他們瞄準線下的互聯網診所,醫生出身的李天天並不認可「輕問診」的模式,他選擇走的路線是自建丁香醫生診所的這種「重資產」模式

「用你的話說是,現在我們融到資了,我們有錢了,所以現在我們其實走的就是社會資本辦醫的模式。」李天天告訴新聞晨報記者,對於今年10月即將開業的第一家丁香醫生診所,丁香園「需要投入幾百萬元人民幣」,他們已經招聘了約20位全職醫生,以及約30位全職護士,「他們中有不少人是來自公立醫院的醫生和護士,我們將給予他們按照市場化的收入與股權激勵模式,按照他們的能力來決定他們的收入。」丁香醫生診所實行診金制,「比如說,我們兒科的初診費是每次300元,平均時間能保證有1520分鐘。

這對於此前一直活躍在線上的丁香園來說,也是一次可圈可點的轉型,轉向面對C端(患者)的服務,也是過去15年的丁香園從未涉足過的全新領域。「在2000年到2015年,丁香園一直是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去影響醫生,進而去影響患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對醫生來講,患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也在考慮怎麼為患者提供服務,我們想解決兩個痛點:一個是醫療服務的信息不對稱,一個是資源不對稱。」李天天說

丁香園希望通過自建有專職醫生與護士的全科門診來打造可控的「安全」的醫療,這也是因為李天天已經感覺到,移動互聯網醫療的痛點,他們也已經觸碰到了

「我們發現,互聯網是能夠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的,我們通過過去15年的積累,把中國最多的醫生聚集在我們平臺上了,我們跟醫生合作,去創建健康科普知識、跟疾病相關的百科等。但醫療服務不是一個資訊不對稱的問題,醫療服務是一個資源不對稱的問題,這表現為,優秀的醫生、優質的醫療服務是稀缺的,這造成供求關係的不平衡

這很難通過互聯網來解決了,到最後患者還是要去大醫院,因為最好的醫療資源全都在大的公立醫院裡邊,大的公立醫院本身又不缺病人,所以你去跟大醫院談,我可以幫你吸引病人過來,大醫院根本不在乎,這其實沒有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唯有跳出體制,才能消除體製成本。」李天天感慨

而在互聯網醫療的佈局上,從在線醫療轉向線下診所方向,並不只有丁香園一家。一直專註線上「輕問診」的春雨醫生於今年5月宣佈佈局線下診所,並宣佈於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武漢這5個重點城市開設25家線下診所。與丁香園所不同的是,春雨醫生走的是「輕資產」模式。據春雨醫生CEO 張銳稱,到2015年底,春雨還將在全國50個大中型城市進一步開設300家診所

其模式具體為,春雨醫生方面會邀請來自國內三甲醫院的主任坐診春雨診所,採取「線上+線下」私人醫生服務年費制度,診斷不額外收取費用,並且支援部分藥品醫保報銷。春雨醫生的商業模式主要是與醫院共建線下診所,醫院方提供診所場所和基本設備,解決了最大的成本投入問題,春雨醫生通過互聯網調配醫生資源提供服務。張銳介紹,「春雨醫生線下診所成本投入非常少,主要花在醫生補貼、做管理體系、制定準入標準方面,新增加的團隊人員只有10人左右。

破解「以葯養醫」:外科醫生以技術和勞動量為

張強表示,互聯網對於醫療的更為重要的意義在於,它塑造了一種新的對於醫生的評價體系與薪酬體系,這些都可能改變觸動醫改中的「以葯養醫」等制度堅冰

「對外科醫生來說,我們的價值在於做手術,而不是開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重新找回做醫生的尊嚴。

張強介紹,在薪酬設計上,醫生集團已經從根本上解決了公立醫院醫生的那種「以葯養醫」的制度難題。在醫生集團,醫生的收入主要來源於他們的外科手術與診金費用。「我認為,在薪酬設計上,外科醫生的收入,一定要以技術和勞動量為準,醫生的技術是第一位的。醫、葯一定要分開的,否則醫生就會亂開藥。

以張強所做的靜脈曲張微創手術為例,根據病人所用的醫療技術不同,目前每例收費在2萬元至4萬元之間不等

「這個收費其實比商業保險的國際慣例還低一些,而且我用的是最好的技術,但是這其中也只有5%是藥費。而在我們的不少公立醫院,外科手術的藥費一般會佔到了40%50%,能佔到30%的就算比較好的了,一些藥費收得多的公立醫院,藥費甚至佔到了70%80%不等。

目前醫生集團的醫生在所簽約醫院進行的外科手術中,用藥一般是由所簽約醫院提供的,但這塊的用藥也只佔很少的比例,「大概只佔總收費的不到5%

在醫生集團即將設立在杭州的日間手術中心,也將只設立一個平價藥房,裡面僅提供外科醫生做手術所必須的麻醉藥、消炎藥等手術必需藥品

當張強還在公立三甲醫院任職時,掛他的專家門診號需要等待4-5個月時間。可是現在,醫生集團實行的是預約制。張強目前每週最多需要做17台手術,平均每天上午他最多會診10位病人,所有的患者都不需要再像原來那樣,焦灼地去醫院排隊掛他的號,按照預約制,他們會在家裡等待通知他們做手術或會診的時間。也沒有所謂的掛號費,每位病人的診金是1000元,按照約定的時間,張強會跟患者交流半個小時,然後再決定下一步的方案

破解「輕問診」:結合線下診

很多互聯網醫療的創業者此前提出,他們是在利用醫生們的碎片時間,進行線上診療,盤活醫生資源,在商業模式的實現上,這也似乎是看上去極為美好的。但是,張強認為,這在實際的運作中,是矛盾重重的,在他看來,所謂醫生的碎片時間其實也是一個「偽命題」,「因為碎片時間在醫生們的生活中是非常珍貴的。我們做醫生的會深有體會,當我們每位醫生管理到50個到100個病人的時候,我們基本就會半夜連覺都睡不好了,而且這麼多病人,你也是記不住的。

而此前很火熱的「輕問診」的模式,並不被李天天所看好,在他看來,操作起來也困難重重。這位前神經科醫生也曾登陸過一些互聯網醫療項目的平臺,患者說自己頭暈,李天天就問患者,到底是站著暈,還是躺著暈?他其實是想知道患者的頭暈是否與神經系統有關,他沒有問完,問題就被另一位醫生搶答了,對方直接回答,「頭暈腎虛六味地黃丸!

李天天坦言,這也給患者帶來了安全的風險,這些無法迴避,「醫療的核心就是患者的安全和醫療治療。」在李天天看來,醫生一定要見到、摸到、聽到患者,並結合相關檢查手段,才能把患者的病情大致看清楚,否則會存在不可迴避的安全隱患

幾乎每次資本的浪潮過去,一些花哨的未成功轉型的互聯網項目都要擱淺,互聯網醫療行業也是如此。越來越多的從業者意識到,他們需要走到線下,以專業醫療機構的方式,為患者提供一種真正安全、優質、透明、可即、愉悅的醫療服務

破解與醫保的銜接:還需要時

其他的體制問題還包括,線下互聯網診所與醫保的銜接問題,這都值得關注。張強告訴新聞晨報記者,在目前來他這就診的病人中,10%來自商業保險覆蓋,90%來自於自費,他希望未來能打通醫保壁壘。「接入醫保是我們的一個目標,我們希望讓更多的人享受到優質醫療。

李天天也希望線下的丁香醫生診所能接入醫保,但他承認,這顯然還需要時間

「我們不是去玩資本遊戲的,我們是做醫療的。互聯網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手段,而不是醫療的主體,我們引進的所有技術手段都應該為醫療本身服務的。互聯網醫療的核心永遠是連接兩端,一端是醫生,一端是患者,要讓他們緊密聯繫。

醫生集團的疝外科首席專家鮑宇克醫生說,「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我們自己就是手握手術刀的外科醫生。

From 新聞晨報

本文轉載自:新聞晨報,作者:賀莉丹,原文標題《診所中的「特斯拉」患者七成提問可網上解決》,虎嗅略有刪編。


 未來診所如何看病:病人做完手術就可回家,不用再去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