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虎嗅實習生 劉濤

淡雅簡約的設計,如同墨汁灑在宣紙上,這是虎嗅君第一次打開石墨文檔時的感覺。在進一步體驗了產品之後,虎嗅君get到了這款產品的聚焦點:在線協作,紮實做好文檔在線共享、編輯的功能。石墨的兩位創始人雙胞胎吳冰、吳潔兄弟給人的印象也是低調、簡單的「產品+技術」男,蠻符合產品的風格。

對於「為什麼選擇做一款如此簡約的在線文檔協作工具」的疑問,兄弟倆的回答是這樣的

儘管我們倆人都非常喜歡鑽研產品和設計,譬如在石墨的細節設計上花費了很多功夫去研究用戶使用的心理,但是從根本上講,我們是看到了在Google Docs缺席下國內在線文檔協作市場的空白,BAT之類的大公司也沒有涉足這一領域。那石墨就想填補這一空白,並做更多的本地優化

於是,擁有技術背景,曾分別在紐約巴克萊銀行、矽谷SAP公司工作過的的吳冰、吳潔兄弟,在回國一年後和武大的同學陳旭在20146月開啟了石墨這個創業項目,並在年底獲得汽車之家投資人黃明明、百度七劍客王嘯和洪亦修三家共計800萬人民幣的天使輪投資

談及創業切入點,同是做效率工具,看中了文檔形式上的「輕

其實,兄弟倆在選擇創業方向時,大方向是做一款提升效率的工具類產品,比如團隊任務協作產品。可是市面上當時已經有了諸如WorktileTowerTeambition等產品,再加上用戶對於這類產品的學習使用成本較高,兄弟倆覺得這類產品太「重」了。從國外來看,哪怕這些公司對於任務協作工具的付費意願良好,因為限於B端受眾數量,最後做下來可能也就是幾百萬的營收

於是,兄弟倆看到了「在線文檔」的機會,因為相比於「任務協作工具」會涉及到「方法論」,文檔的形式極「輕」,大家只要像平時使用word一樣建立文檔、輸入文字就可以了。而因為文檔使用門檻很低,此時再談「在線協作」,大家的接受度就會更高。再加上國外的Google Docs進不來,這一市場空白需要有人填補。

 

國內外在線文檔類產品市場的對

在國外,在線文檔類產品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像Google DocsEtherpad以及Quip等在線協作類產品,主打協作編輯。另一類是像Evernote這樣的個人筆記類產品,主打跨平臺個人知識管理。兩個市場的領頭羊分別是Google DocsEvernote

儘管沒有公佈具體的數據,據稱Google Docs的用戶量已經到達了3億,而Evernote也於去年514日宣佈註冊用戶超過1億,所以可以看出兩塊市場都有著巨大的需求

而在國內,可以看出,個人筆記類市場競爭明顯更為激烈:有道雲筆記(網易旗下)、印象筆記(Evernote在華推出的產品)、麥庫記事(盛大旗下)都已經積累起百萬級的用戶,而在線協作類市場卻沒有大玩家,比石墨更早進入這一領域的齊書、一起寫也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這也是石墨選擇切入到在線協作文檔這一細分領域的原因

不過,雖說在國內這一市場還存在著空白,可是從長遠來看,想像Google Docs或者Quip那樣獲得商業化成功,石墨任重而道遠。因為無論是Google Docs還是Quip,在深深植根「協作編輯」這個功能的基礎上,提供的是一整套產品矩陣。以Google Docs為例,在2012Google決定把Google Docs嵌入到Google Drive(穀歌雲端硬盤)的服務裡,除了協作這項基本功能,真正的競爭力是雲端存儲空間

而和石墨功能上最相近的Quip,除了協作這項基礎功能之外,最核心的競爭力在於跨平臺。支持從PC到移動端的跨平臺服務,尤其是移動端的體驗優化。正式做到了這一點,Quip才有底氣通過一系列的增值服務開啟商業化進程。

而石墨在國內的競品,也推出了自己的特色功能,但是從產品矩陣上看和國外產品還相差較遠。201412月創立的「一起寫」,相較於石墨,多了導入Word文檔以及印象筆記的功能,從而降低了已經使用文檔類產品用戶的遷移成本。而且在Word文檔的基礎上還加入了類似Google Forms的表單生成功能。而另一家名為「齊書」的公司也提供了導入印象筆記的功能,並且加入了在線社區,沉澱用戶生成的內容。比起團隊協作類應用社區的高活躍度,文檔協作類社區顯得冷清,除開產品性質的區別,也反映出國內的文檔協作工具對於用戶尚且缺乏高粘性

總體來說,國內的同類產品功能的提升還需要時間。而且,國內用戶對於這類在線協作類產品的認知也處在比較早期的階段。「可能中國的網民裡只有不到1%的人聽說過Google Docs等這一類在線文檔協作工具。」吳潔說

微信辦公可能加快市場發展

對於國內市場的不成熟,吳冰說微信下的移動場景辦公可能會加速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石墨利用微信的關係鏈在移動端取代了郵件邀請協作的機制(PC上還是利用郵件邀請),用戶可以直接把石墨文檔發送給好友或是微信群裡。

比如,有的公司在開會時乾脆不再使用PPT了,而是把會議簡要直接通過石墨發送到微信群里。這樣在開會時,需要補充、修改的內容或是需要分配的任務直接在上面就可以完成。

還有的地推團隊會在管理銷售任務時使用,因為大家在外面奔波,無法隨身攜帶電腦,這時利用手機或者平板的石墨文檔就可以實時和銷售團隊溝通、反饋工作。只不過,在銷售協作領域已經有了更為專業的紛享銷客,石墨所聲稱的輕量化、多場景在遇到了更為專業的Saas軟件時,不知道輕便的優勢能在多大程度上抵消專業功能上的不足。

小步快跑式迭代產品,但推廣也需跟上

由於石墨正式上線也僅僅一個月,所以用戶量和產品形態也還處於早期形態。石墨Web版在今年2月開始內測,積累了三千名用戶。在正式上線一個月以來,總的用戶數量達到了一萬人左右,創建文檔數在五萬左右。 但是這並不能掩蓋石墨在後期向C端推廣上可能面臨的困難。

通過和吳冰、吳潔的對話,虎嗅君可以看出,儘管兄弟倆對外還是把石墨定義為中國版的Google Docs,幫助人們提高辦公效率,可是兄弟倆對於石墨接下來的產品形態其實持保留態度,而這一點也反映在了他們的推廣策略上。

當被問及是否會像國內的一些Saas公司一樣採取向B端推廣的策略,吳冰、吳潔坦言現階段並沒有明確的推廣策略,基本的思路是先讓產品跟着用戶走,這其中包括了大量為了嘗鮮的C端個人用戶。而且石墨也確實從這部分C端用戶的使用場景中看到了社交的影子,比如大家一塊玩成語接龍,或者合作寫一首詩。

可是,如果不能規模化地擴大石墨的使用人群,就很難從零零散散的用戶需求中發現可以切入的核心痛點,一直在B端和C端的場景中徘徊。如果未來按照Google Docs的模式去發展,那麼石墨的商業模式比較清晰,就是Freemium的「免費+增值」服務。而如果換一個玩法,那麼商業模式的探索又是一個新的挑戰。

石墨官網,同為創業公司也想求報道(請猛戳這裡)?只要你們對產業正在產生影響、或未來可能有顛覆效應,就都是我們的關注對象——無論大小。

From 虎嗅


 【誰在創業】石墨文檔:一款精緻的「在線文檔」能否填補Google Docs缺席留下的市場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