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在本欄談過的「囚徒困境」博弈理論,有一個很重要的假設,就是所有博弈者都會通過理性思考,用嚴格的邏輯推理去尋找為自己取得最佳收益的策略。

然而,無數實驗證明,真實的人,在博弈時很少會理性地作決定;而人們憑「非理性」決定得到的收益,又往往比理性決定好得多!博弈論裡的「旅客困境」(Traveler’s Dilemma)很可以說明這問題。

航空公司丟失了兩件行李,價值完全相同,但分別屬於兩個互不相識的旅客。航空公司願意賠償,每件不超過100美元。為了定出一個合理的賠償額,公司請兩位旅客分別寫下各自對行李的估值,金額須不低於2美元、不高於100美元。賠償辦法:如果兩人寫下的數字一樣,各自可獲得等於這數字的賠償額。如果兩數不同,較小的就會成為賠償額,而兩人在獲得這賠償的時候,寫下較小金額的可獲多發2美元,寫下較大的則要被扣2美元。如果你是其中一個旅客,你會寫下甚麼金額?

你會想,當然應寫下最大的金額,即100美元,因為另外一個旅客也會寫100美元,這樣兩人都可以獲得這最高賠償了。但你再想深一層:對方寫100,如果你寫99,按公司的賠償辦法,你可得99+2=101美元,另一旅客得99-2=97美元。即是說,寫99比寫100對你更有利。

你繼續想:以上的道理,對方也會考慮到,所以他也會寫99;這樣,如果你也是99,每人便都只得99美元了。為要多拿一點,你應寫98,以拿取98+2=100美元;但是,對方出於同樣考慮,也會寫98,於是你要寫97。如是者不斷重複這套邏輯,理性思考的結果,就是你們兩人最終都決定寫下2美元(「納殊平衡」),而兩人都只獲得這最低的賠償額!

在現實處境裡,當然沒有人會這麼笨,寫出最少的2美元。實驗證明,大多數人都會寫100,或很接近100的大數字,結果獲得很好的賠償。實驗不但證明了多數人所作的決定並不是出自理性思考;更重要的,是理性決定不一定帶來最好的效益。

像「旅客困境」這樣的問題令人們相信,博弈裡的最佳策略,往往不是靠理性思考推導得來的。對於政治博弈,這道理尤其真確。 (完)


 不靠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