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認識飲料所使用的水
▼飲料使用什麼樣的水?
無論什麼樣的飲料,蘊含最多的成分當然是「水」。而幾乎都是水的產品也不少。因此我們要先擔心「裡頭用了什麼樣的水?」、「安全性如何?」。
飲料所使用的水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自來水。由地方政府淨水場供應的普通自來水,與一般家庭飲用水相同。另一個則是地下水,亦即由工廠用地的地下水所組成的水。有時也會使用流動在地底的伏流水。
茶類飲料、咖啡、可樂和果汁等飲品全都歸類為「清涼飲料」。關於製造清涼飲料的規範,有前厚生省制定的「清涼飲料規格基準」。其中會針對所使用的水制定準則,由各家廠商使用符合規定的水。根據國家標準,清涼飲料必須是自來水或地下水,沒有受到細菌或有害化學物質污染。換句話說,就是要能當一般的水飲用。
▼自來水與地下水的差異
自來水是一般家庭飲用的水,當然要制定嚴格的規範。其水質基準共有五十項,包括一般細菌、大腸菌、鎘及其化合物、水銀及其化合物等,廠商必須符合這些標準。
再者,政府還定出鎳及其化合物、亞硝酸鹽氮等二十七項目標值,當做管理水質時要留意的項目。這樣就能加以管理,防止細菌和有害化學物質混進去。另外,還要透過加氯殺菌,讓自來水的雜菌就不會增加。
反觀地下水則還是以二十六個項目為基準,包括一般細菌、大腸菌、鎘、水銀和六價鉻等,產品必須符合這些標準。廠商會定期檢查地下水,確定是否符合這些標準,再用來製造清涼飲料。
4瞭解用在飲料上的糖分及養分
▼過度攝取糖分的問題
飲料中其他會造成安全性的問題,就在於糖分是否攝取過量。最近,街上和電車經常可以看到有點肥胖的孩子。我們很容易就能想像,原因之一就在於過量飲用糖分多的果汁。
市售的可樂、果汁和汽水等飲料,每瓶(五百毫升)蘊含五十克左右的糖分,熱量則在二百五十大卡左右。要是每天飲用這種飲料,同時食用洋芋片或其他高卡洛里的點心,再吃三餐的話,就會變得有點肥胖,還容易造成高血壓。
因此,無卡洛里的合成甘味料乙醯磺胺酸鉀、三氯蔗糖和阿斯巴甜,才會任意使用在飲料當中。然而糖分原本就是身體重要的能量來源,絕不是「壞蛋」。尤其是葡萄糖,更是腦部唯一的能量來源。所以絕不該拒絕糖分,反而要積極攝取。問題在於「攝取過量」。
我們食用三餐,藉此攝取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他命、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其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會變成熱量。附帶一提,碳水化合物(含有糖分)與蛋白質每克有四大卡,脂肪每克有九大卡。
碳水化合物與脂肪是體內主要的熱量來源,有助於維持身體機能。然而要是攝取過量,就會累積下來而沒能燃燒殆盡。這時,碳水化合物會以脂肪的形式,累積在皮下和內臟中。當然,糖分也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種,會變成脂肪累積下來。這就是造成肥胖的原因。
另外,蔗糖(砂糖)、果糖及葡萄糖等糖分,從消化管吸收的速度比澱粉還要快,因而提高血糖值。因此,要是糖分攝取過量,血糖值就會急遽上升。
▼每日最佳糖分攝取量
那麼,蔗糖、果糖及葡萄糖等糖分該攝取多少才好?
儘管關於這一點眾說紛紜,但通常最合理的觀點是平均每公斤應攝取一克以下的糖分。
體重五十公斤的女性,每日從飲料中攝取五十克糖分後,就等於攝取到二百大卡。成人女性一天所需的熱量為二千大卡左右,因此若靠三餐攝取其他的一千八百大卡,卡洛里就不會過量。這樣就能充分落實最佳攝取量了。
至於兒童則依年齡而異。六歲到八歲的男孩每天所需的熱量為一千六百五十~一千九百大卡。假設從飲料中攝取二十克的糖分,就等於攝取到八十大卡。要是扣掉正餐和飲料,剩下的透過點心來攝取,卡洛里就不會過量。這樣也能充分落實最佳攝取量。
因此,要是糖分的攝取量每天平均一公斤體重就攝取一克以下的話,卡洛里就不會過量到那麼厲害。這樣也不會導致肥胖。
▼糖分與「醣類」或「糖質」是兩回事!
附帶一提,本書用「糖分」一詞代表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糖類。儘管類似的詞彙還有「醣類」或「糖質」,但其實這些字的含意多少有點不同。
醣類整體而言屬於科學用語,指的是包括葡萄糖及果糖等單醣類,蔗糖等雙醣類,再加上多醣類。
這裡的多醣類也包括澱粉和糊精(由幾個葡萄糖結合而成)。這些成分並不具有甜味,所以醣類指的不一定是甜的糖。
糖質是膳食纖維以外的碳水化合物。換句話說,就是會在體內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澱粉。
因此,糖質這個詞所具備的意思與醣類相似。附帶一提,膳食纖維是不會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糖分這個詞經常用在標示帶有甜味的糖有多少含量,像是蔗糖、葡萄糖及果糖等。因此,本書就以「糖分」作為代表糖的詞彙。
▼為什麼沒標示在營養成分當中?
標明飲料中蘊含多少程度的營養成分,包括熱量及蛋白質等,就稱為營養成分標示。儘管廠商沒有義務標明營養成分,然而幾乎所有的飲料製品都會主動標示。
廠商在標示時,會根據健康增進法的營養標示基準分成「主要五大項」標示,包括熱量、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糖質、膳食纖維)及鈉(但消費者廳正在研討是否要強制標示營養成分,所以不久的將來似乎會改成義務制)。
因此,飲料的瓶子、罐子和利樂包等容器上會標示這五個項目的含量。但由於廠商沒有義務標明,因此有的產品就沒有標示,就像三得利的「伊右衛門」和「烏龍茶」等飲料一樣。現在,將營養成分標示在網站上,而不標示在產品上的做法已是理所當然。要是不這樣做,消費者也就不得不懷疑「廠商在隱瞞什麼?」。
▼「零糖」其實並不零
只要看了營養成分標示,飲料蘊含多少程度的熱量(卡洛里)、脂質、糖質和鈉等,即可一目了然。
但有幾件事必須留意。比方說,即使熱量標示為「0大卡」,也不知道是否真的為「0」。
其實營養標示基準當中,關於「零」、「非」或「無」等字樣是有規定的。假如每一百毫升中熱量未滿五大卡時,就獲准標示為「零卡洛里」或「無卡洛里」。此外,成分標示也可以寫上「熱量0大卡」。
而糖質(醣類)、脂質和鈉也一樣。假如每一百毫克中糖質未滿0.5克,就可以標示為「0」。而當脂質未滿0.5克,鈉未滿五克時,同時能夠標示為「0」。
因此,即使大大標示「零糖質」或「零脂質」,成分標示寫著「糖質0克」或「脂質0克」,也不能盡信。尤其是基於糖尿病或其他理由,需要嚴格限制卡洛里及糖分的人士,更要小心。
圖文提供/九歌-健行文化
挑選飲料停看聽!你喝對了嗎?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