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太特殊了,而中國也非常特殊,所以Uber必須在中國表現得不那麼特殊才是生存之道——Uber創始人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在29日接受財新主編王爍專訪時確認,Uber將在中國單獨成立一家公司來運營手機召車等業務,「這是我們在全球各地唯一一次做這樣的事情。因為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太不一樣了。

Uber在中國,近兩個月的遭遇完全稱得上是「水逆」,一方面是監管機構的多地「執法」——成都、廣州、武漢,從工商到交委,「執法」堅決令Uber的「黑車」嫌疑再蒙陰影,另一方面是競爭對手的「挑釁」——的士司機還有神州專車,或是情緒化的對抗或是頗有心機的暗諷,Uber正在體會愈發深刻和真實的中國市場

有媒體分析認為,Uber之所以遭遇到來自監管部門的「麻煩」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Uber過於特殊的在中國本地運營的組織方式——沒有專門的負責中國地區的公司,而只是在各個城市有相應的城市公司來獨立運作,直接向美國總部負責在企業內部的管理上當然是扁平化的高效,但是在偌大一個中國市場來說,這樣的組織方式不僅令監管者頭疼,其實也會令各城市公司找不到「靠山」而直面「危險」

六月初,在一封被媒體洩漏的致投資者的信件裡,卡蘭尼克透露,Uber已經成立了一個名為「優步」的實體,將創立一間完全的中國公司,並由本土員工、本土合作夥伴和本土投資人組建和支持

卡蘭尼克告訴財新主編王爍:Uber決定為中國業務設立單獨的實體、單獨的管理機制和單獨總部,「我們要辦一個真正的中國公司,找到中國投資者。就像我們在各地,有出身中國的總經理一樣,我們也應該要有中國股東」。這裡所說的中國股東不出意外的話一定會有百度,後者在去年年底參與了優步的新一輪融資,並成為戰略合作夥伴

根據財新專訪透露,對於Uber將為中國市場募集多少資金的問題,卡蘭尼克並沒有正面回應。他只稱「比價錢更重要的,是對的夥伴」。至於Uber在中國,最需要什麼樣的戰略夥伴?「要能夠跟政府、跟監管者互動,要能夠引導我們變得『更中國』」——顯然,Uber已經嘗盡了在中國的甜頭與苦頭,已經摸到了自己的脈門,當然也理解了在中國要做當地語系化的全球企業應該和必須做些什麼

在近一個小時的訪談過程中,卡蘭尼克不只一次在談及Uber時,將話至嘴邊的英文收住,改用中文發音的「優步」來稱呼自己的企業

在訪談中,卡蘭尼克將擁有1500萬人口的中國城市和人口500萬的美國城市相比較。他分析認為,在這兩種於各自國內地位類似的市場中,Uber在中國城市的成長速度,要遠高於在美國

在提及近來因神州租車影射Uber安全性不佳所掀起的攻訐廣告風波時,卡蘭尼克說,Uber將持續聚焦在顧客身上,並稱Uber的生意仍在成長。「我告訴我的團隊,我們只管繼續服務好自己的客人,打造好的體驗。只要我們把事情做對,那麼一切都會好的。

談到如何應對中國的競爭態勢,卡蘭尼克說:「中國市場、中國企業界競爭非常激烈。如果你不是來自中國,你在這個市場必須保持謙虛。

看起來,一旦Uber完成在中國成立獨立的本地公司後,其在華的業務佈局將會有新的升級,可以想像,有了本地的合作夥伴、有了本地的更強有力的身份以及更多的融資之後,滴滴快的將要面對的Uber就不再是如今有些脆弱甚至無助的一個外企Uber

From 虎嗅

虎嗅注:本文所涉卡蘭尼克的採訪內容引自財新,將於近期在《財新時間》視頻節目中播出,並刊登於《財新週刊》。


 遭遇「水逆」後的Uber終於想通了:卡蘭尼克親承將在中國成立一家完全本地化的「優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