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街道上看到頗有趣的事情,俗語有云「一百歲唔死都有笑話」。馬路上一架行走過的巴士車身上有個由「香港團結基金會」提供的廣告,廣告中央位置有個梁錦松,兩邊有一些類似分享心聲以及口號之類的文字,感覺極似保險公司金融機構的廣告風格,然而內容卻是宣傳通過政改。類似的廣告有很多,不只是梁錦松,還有很多政商界人物出現在「香港團結基金會」的廣告。
其他的先撇開不講,單單「香港團結基金會」這個組織已是一個笑料。正常邏輯告訴我們,沒有人會煞有介事的強調一些人所共知的事情,因為這是沒有必要的。天文台台長不會在天氣預報向觀眾預測明日香港不會出現大地震;警察不會每天在電視上呼籲市民要遵守法律;沙地亞拉伯國王不會每天對國民發表講話提醒他們多飲水以防中暑。問題出於團結這個詞語,一個正常的社會是不會時時刻刻提起團結,因為團結是一種普遍人都會認同的意念,可以講成是人所共知的一回事。如此打正旗號公開提起團結這回事反映出香港社會的撕裂,愈不團結的地方愈會提起團結,這是多麼的諷刺的一回事。
這個組織有如一個政府內閣,有部分人來自前朝(老董年代)的政府內閣,如梁錦松、羅范椒芬、廖秀冬等等[1],亦有眾多社會上有名的學者、商賈,讓人不其然聯想到影子政權,雖然這個由老董牽頭成立的組織在其主頁上表明其成立目的是要廣集群英組成一個智庫,從事對香港未來發展各方面的研究。這樣的事情在外國社會鮮有聽聞,在外國影子政權/政府的定義是指議會中最大的反對黨自組內閣,依照政府內閣不同的部長在影子內閣當中亦會有相對應的存在,顯然老董並不是,但在某些特質上卻有異曲同工之妙。相似的地方就是那種影響力,那種無形的影響力暗地裡影響著政府的運作。一般影子政府會利用在議會上的勢力,迫使現任政府在政策決定上傾向符合其政黨的立場,而老董這個「影子政府」是倚仗大陸政治的支持而成立,對現任政府亦有著不可少看的影響力。這個「影子政府」的作用估計是作為梁振英政府的後備,萬一梁振英政府有任何風吹草動的話,這個「影子政府」就能馬上接手頂替。
這個組織除了有著類似影子政府的作用外,它還在政改表決前不斷做勢,利用廣告大肆宣揚通過政改的好處。只是早兩天的政改表決卻恨恨地在老董臉上摑兩巴掌,原意支持建制的支持政改宣傳,其中部分暗指泛民阻礙政制法展的地方,如今卻成為在政改表決上那「離場三十三人」傷口上灑下的一把鹽。部分例子如下所列之截圖。
[1] 根據團結基金會網頁(http://ourhkfoundation.hk/index.php/2015-04-25-06-32-03/2015-04-25-06-33-56),文中所提及的老董時代局長在基金會的身份為「顧問」,此身份可圈可點,皆因顧問在一個機構中的角色並不一定屬於該機構的一員,就例如客席顧問。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作者:易水寒(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影子內閣──不安其份的長者(易水寒)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