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日,上海電影節的第一場論壇,曾在去年喊出「整個電影業都要給BAT打工」的于冬,又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BAT進入電影業1周年,建立了新的生態系統,產業未來格局已定

「從眾籌融資、粉絲流量導入,再到電影營銷,乃至在線售票,互聯網公司已經搭建了一個完整的閉環,這當中只有內容創作是互聯網做不了的。」于冬說:「這是留給電影產業的生存空間。

看起來悲觀,而內容正在成為這個「互聯網+電影」時代越來越核心的部分。電影互聯網版權的價格半年漲了三倍,真正的優質內容,更是讓所有的管道瘋狂追捧。

阿里數字娛樂事業群總裁劉春寧表示,互聯網會給電影業帶來的創新可以用「4+1」來總結:「4」是指投資融資的創新,互聯網營銷和傳統發行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用戶體驗的創新,但前面這四個創新都是圍繞在「1」的周圍,這個「1」就是好的內容。

1300億與3000

今天論壇上,光線影業董事長王長田說了一個段子——

馬雲說,他不看30億以下的投資項目,投資決策委員會就可以定,阿里投我們是24億,但我跟馬雲見了兩次。馬雲說之所以想見我,就是因為對一個事感興趣——中國電影怎樣才能做到3000

小娛曾跟阿里影業內部人士有過多次交流,這家互聯網公司最為在意的,真不是電影票房這一塊300億的市場,而是如何通過電影聚集更多的用戶,再通過衍生品銷售和在線點播,將整個電影市場快速做大。當我們回首過去的一年,互聯網公司這種「搭平臺」的傾向表現得尤為明顯

就還拿阿里舉例子:這家公司在投資端有娛樂寶,在製片和發行端有阿里影業,線上發行還有淘寶電影,還收購了在線售票系統公司——粵科控股,阿里甚至希望通過阿里雲,為整個行業的電影後期製作提供平臺。這樣的思路,與電影公司截然不同,也難怪于冬發出這樣的感慨

BAT當中的任何一家,市值都遠遠超過電影公司,他們搭建生態的能力比我們強太多。我們不要去建生態系統,而是要把內容做到極致。

王長田也有類似的心態

「跟馬雲交流之後,我更加堅定,我們最核心的是內容產品,是電影本身,而互聯網公司的定位,是怎麼讓這些內容形成更好的傳播,讓產業擁有更大的規模。

2BAT和電影公司,誰給誰打工?

去年,于冬曾拋出令整個行業大為恐慌「打工論」——「未來整個電影行業都要給BAT打工」。但一年後的今天,於老闆似乎非常「享受」跟各個互聯網巨頭周旋的過程

「今後誰給出的版權價格高,我的電影就賣給誰。越到快要上映,大家談價錢越容易。

「博納現在還沒站隊,但我們在電影行業內從拍攝,到發行,再到放映,這個小循環做好了,加到任何一個生態系統都是加分的。

他這樣總結自己的心情

「面對互聯網公司,一開始我很恐懼,後來我發現互聯網公司沒有那麼可怕,內容創作這一環互聯網做不了,IP不是劇本,IP是創意的原始材料,要轉化成劇本,需要創意人才。

內容端的強勢,從版權價格就可以看出來,就在過去的半年內,電影版權價格上漲了3倍,大佬們預計,很快電影製片方通過版權回收的成本,將與票房回收的成本(分賬後)持平

快速發展的互聯網,也讓電影公司看到了新的機會——網絡劇。讓小娛吃驚的是,如今無論是光線,還是博納,甚至是剛剛進入電影行業不久的遊族,這些電影公司,都哭著喊著要做網絡劇,並且都盯著「付費觀看」這一目標

常規電視劇單集成本兩三百萬,而且「一劇兩星」之後電視劇成本在不斷下降,相反,網絡劇的成本卻在不斷上升。王長田預測,國內很快就會有單集投資1000萬的網絡劇誕生,並且通過付費點播實現商業回報

3、「網生代」電影公司快速崛起

另一方面,一批新興的電影公司正在快速崛起。與老牌的華誼、光線、博納相比,他們是「網生代」的電影公司,誕生於互聯網時代的他們,一出生就開始用互聯網的思維方式,用戶至上的態度,勇於試錯的思維進軍大銀幕。遊族影業就是這樣的典型,從遊族網絡衍生而來的這家電影公司資金極其充裕,並且大膽決策拿下《三體》。

在林奇面前,甚至王長田也有點後悔

「一開始《三體》這個項目也放在我們面前,但最終林奇拿去之後,我們又掉過頭去找他希望參與。現在我們也是投資方之一。

王長田說,他現在也在反思,自己當時的心態是不是太過謹慎

在大批新興電影公司崛起的背後,是大量跨界人才的出現。他們或許並非來自中戲、北影、中國傳媒大學,而是來自清華、北大,甚至哈佛、斯坦福,可能是金融背景、技術背景

跨界,正在成為這個行業的主流,這也成為互聯網進軍電影行業一周年的又一個鮮明註解

娛樂資本論【微信號IDyulezibenlun

From 娛樂資本論


 BAT入局電影業一周年,生態已重塑,電影產業大局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