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和趕集發生了什麼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我本來認為,像分類信息領域這種有強網絡效應的領域,領先者將不斷拉開差距,終局必定是贏家通吃,只是時間的問題。58這場仗打了這麼多年,本來就讓我有點意外,最後竟然選擇不打了,更是出乎意料。在觀察他們之間的戰鬥過程中,我也學習了不少東西,拋磚引玉,和大家討論

首先,兩家的流量差距並不是很大。

下面兩張圖分別是百度指數的PC趨勢和移動趨勢的58和趕集的對比圖。

PC端,有接近10%的用戶是把搜索框當成收藏夾來用的,所以百度指數一定程度代表用戶訪問(尤其是「主動訪問」)的趨勢。從這兩張圖可以看出,趕集和58之間的差距並不大,在移動端,趕集的增長勢頭甚至更猛

這其實有點奇怪。在大部分的國家,分類資訊網站都是一家獨大的。

美國的Craigslist常年雄踞流量排行前幾名(最近幾年被FacebookTwitter超過掉到第9名)。據說在移動端還一度超過google當過一段時間第一名。它的網站介面極其簡單,資訊其實也很雜亂,但是能長盛不衰,依靠的就是「網絡效應」。 Craigslist的頁面見下圖。

Craigslist有三種網絡效應:第一,C2C的「單邊市場」——買家也是賣家,賣家也是買家;第二,b2C的「雙邊市場」——小商家是賣家,消費者是買家;第三種網絡效應是我自己YY出來的理論,叫「低頻品類間交叉銷售」,原理簡單來說就是:當你的大部分品類的體驗比競品好的時候,那些體驗還不好的品類的需求端流量也會被帶動,再帶動供給端,逐漸改善體驗。順便扯開說一句,這種類似的網絡效應也存在於搜索領域和電商領域,許多垂直搜索和垂直電商網站最後還是被百度/淘寶/京東幹掉了,就是因為頻次太低

三種網絡效應中,第一種(C2C)是最強的,主要原因是消費者是最懶的,他們習慣了用一個網站,輕易不願意更換,而小商家是很賊的,沒有什麼忠誠度,哪裡有流量,他們就往哪裡去;另外,C2C的「買賣身份會切換」的特性還會進一步增強網絡效應

為什麼這麼多年了,中國分類資訊市場沒有出現一家獨大呢

以下是我的一些猜想

原因之一,過去幾年間,中國的互聯網滲透率、分類信息網站的滲透率都還在不斷增加,所以分類資訊網站花錢打廣告還很有效

讀者請看2011PC端的百度指數,趕集瞬間超過了58,那就是因為趕集砸了3個億請姚晨做了一個「趕驢」的廣告,而下半年58又反超,因為他們砸了5個億請楊冪做了一個「神奇的網站」的廣告。除此之外,在搜尋引擎和網址導航花錢,也非常有效

原因之二,中國的C2C領域的網絡效應還不夠強,而這又加強了「打廣告還很有效」

首先中國的C2C二手商品交易量遠遠小於美國(例:中國的新車銷量已經超過美國了,但是二手車交易量還比美國低一個數量級;其他很多類目也類似)。Craigslist的五分之三的流量來自C2C的內容,而58和趕集的C2C交易帶來的流量估計只有五分之一

其次,58和趕集會互相抓取數據放到自己網站(幾乎准實時),而且在中國這麼做不違法,這極大地削弱了C2C的網絡效應

另外,Craigslist上面的「personals」那一大塊(未滿18歲請不要點進去),58趕集因為政策環境不一樣,沒太做起來,而這一塊流量極大。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搜尋引擎的黃顏色的搜索占全部搜索次數的差不多40%,基本上代表整個互聯網的流量分佈

網絡效應降低的結果就是,體驗差距沒有顯著拉開

原因之三,百度比較邪惡

早年分類資訊網站大部分流量來自百度(今天應該還有相當一部分)。分類資訊網站既是百度的「內容供應方」,又是他的廣告主。對於百度而言,最好是不要出現「一家獨大」的現象,這樣大家就會拚命地在百度上花錢買廣告。所以百度就利用自己的流量優勢,在「平衡」戰局,誰落後了,就幫誰一把,把他的搜索結果多展示一些。(小度,你肯定不肯承認,不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哦。

可能你要問了:好吧,就算燒廣告費有用,但是人家從投資人那融來的錢總有燒光的時候,而你58都上市了,賬上坐擁6億美金,只要拼著把競爭對手燒死,不就O了嗎

58是否可以利用現金優勢把競爭對手燒死呢?

我們先來看看58同城的財報。2014年,58同城的經營利潤只有560萬美金,而經營凈現金流竟然接近1億美金。下圖是58同城2010-2014的經營現金流。

觀察58的財報,會發現它大部分的經營凈現金來自預收款項(Unearned Revenue)的增長,這個「Unearned Revenue」,就是這些小商戶購買的「年度套餐」。在一個100%年增長的行業,如果今年就能把明年的錢給提前收了,意味著今年即使虧損100%,現金流可能還是正的

58同城的良好現金流,不是因為它有啥秘密武器,主要是因為它恰好在一個奇葩的行業——分類信息。廣告銷售的對像是小商戶,這些小商家不但不問你要賬期,而且給一點折扣就願意預付一年兩年的廣告費

而趕集和58是同一個行業的,C端流量相差又沒有那麼大,那豈非現金流也很好?Bingo。設想一個敵人如果有「無限復血」的法寶,你怎麼把它打死呢?趕集就是這種敵人,現金流太好。

下面是我根據銷售額以及增長率估算出來的趕集的現金流。

你會發現,2011年其實是趕集最慘的一年,那一年的廣告大戰消耗了大量彈藥,雖然流量增長很顯著,但是銷售能力沒有跟上,導致2011年和2012年一億多美金的巨額現金虧損。如果201258同城繼續拚命,可能真的就把趕集的打死了,可是他選擇了做利潤,上市。結果趕集緩了口氣,而且把銷售能力給提上來了,靠打折促銷甚至能賣出三年的會員卡,結果現金流在2013年大幅改善

這下可好,怎麼打呢?小商家的廣告,基本上是按效果付費的,不存在獨家性,即使你降價,也未必能攻擊到對手的收入和現金流

看上去,姚勁波的選擇的確就是從成本端來攻擊,想燒死對手。在上一次季度業績發布會上,58放出消息,2015年不準備盈利了,要加大市場投入。換言之就是準備持續打廣告來攻擊流量端,不斷抬高競爭對手的流量成本。但是

這場仗會打得很艱苦

首先,移動互聯網快速滲透,導致自然流量占比快速上升,同時互聯網總體滲透率的增幅放緩,大家對廣告的依賴都在下降

其次,這是一個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打法,萬一打到兩敗俱傷的時候,還有別的敵人趁虛而入,就麻煩了

58現在戰線拉長了,確實出現了新的敵人。一方面各個垂直領域都有新型的打法出來攪局,房產領域有搜房、鏈家、愛屋及屋,二手車領域有眾多的B2CC2CC2B的新玩家,還有一堆像代駕、洗車、家庭保潔、廚師、美甲美容這種 O2O on-demand 服務。另一方面,一些大傢夥也虎視眈眈,比如美團、京東、大眾點評,甚至淘寶和百度,紛紛從不同角度切入本地服務(上門服務、外賣、生鮮等等)

這些人都想當螳螂後面的黃雀

所以,58和趕集都需要趕緊結束戰鬥

58和趕集合併了,我其實心裡還是有點小遺憾的,就像看武俠小說看了前兩部,最後一部找不到了。不過,胡思亂想是咱的愛好,不如一起來YY一下——

接下來怎麼搞

我覺得,最重要的也是最緊急的事情,是「揮刀自宮」。說實話,以新時代的標準來看,58的體驗糟糕透了(趕集也一樣)。房產、汽車、招聘頻道裡充斥大量「釣魚貼」(甚至大部分都是),虛假資訊、重複資訊。關鍵是,明明知道影響用戶體驗,還不敢動刀子,只能強行忍著

為啥呢?一方面58需要各大仲介公司交來的埠費用來和趕集打仗,另一方面,「釣魚貼」常常都長得比較美,圖片又好看價格還低,把釣魚貼都給幹掉了,不但影響收入,還會影響短期的用戶數據——這些需求都是低頻需求,口碑傳播和重複使用的影響都需要較長時間,所以許多用戶還傻乎乎的看哪裡的信息多、價格好就去哪裡。現在合併了以後,後顧之憂去掉了,所以應該趕緊把虛假資訊全砍了

另一個威脅來自高頻垂直領域的新玩家。58現在的做法是,容易做的就自己做(比如保潔、美甲),不容易做的就接入協力廠商,同時投資一些領頭羊。聽上去很符合邏輯,不過執行起來挑戰會相當大。58的組織架構、激勵機制、核心團隊的經驗,都已經為做好分類資訊網站優化過了。換言之,就是他的「基因」適合做線上資訊運營和地面銷售,但是直接做本地服務的運營,需要另外一些58不具備的(甚至可能是互斥的)技能,例如服務供應鏈建設和管理

他的線上流量看上去是個優勢,但是在 on-demand 服務領域,由於初期階段的供給匱乏,需要依靠地面推廣先點後面,線上的流量導入可能反而會同時傷害需求端和供給端的體驗和口碑。怎麼破?咱們以後慢慢討論,如果有興趣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藍湖資本」

按照慣例,還是給創業者一些建議

1)充分瞭解地形和規則,打起仗才能把握節奏,該花錢時就花錢,該變現時就變現。好的判斷力來自於勤奮地思考和觀察,而不是照搬別人(或國外)的經驗和理論

2)銷售管理能力對於現金流還是很重要的。互聯網的戰爭已經過了陽春白雪的時代了,公司是不是要做「重」,得由市場和形勢決定的,不能憑興趣

3)有時候,乘勝追擊,比上市更重要。

From morningwilliam


 復盤58與趕集之戰:關於燒錢和變現,我們觀察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