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快車之後,日前滴滴又推出基於「共用出行」的「滴滴順風車」。所謂的順風車即是拼車,即這項業務是通過滴滴平臺,對車主與乘客的路線實行匹配,從而實現順路同行。據瞭解,本月內全國26個城市將可以通過滴滴打車APP內嵌的「順風車」實現拼車出行。但隨之而來則是另一消息是,滴滴新業務推出當天,就被北京市交通委約談。之所以被約談,還是那句不斷被重複的理由:滴滴快車業務涉嫌非法運營,並且衝擊到了的士市場

目前,在專車觸犯法律紅線以及Uber被查的風口浪尖,滴滴卻又推出了順風車,希望將自身平臺覆蓋廣度與目標客戶群進一步延伸。但滴滴推出拼車業務,是站在一個對的時間點嗎

步子邁太大,拼車可能將的士行業與自身平臺的矛盾進一步激

在滴滴發展之初,推出的打車業務可以說與的士司機是一種共贏共存的關係,但隨著滴滴快速向專車、快車、拼車等領域切入,這種共贏關係逐漸打破並與的士司機產生了直接的競爭關係,加之滴滴與Uber的燒錢補貼大戰直接導致的士司機與打車APP平臺以及加入滴滴的私家車主的矛盾逐步激化

我們看到,大量非法營運車輛的出現導致的士司機聯合抵制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比如不久前,濟南37家出租公司要求的士卸打車軟件,瀋陽、南京、南昌、杭州市等全國多個城市均已經出現的士大面積罷運事件,甚至已經發生暴力衝突。從濟南「專車第一案」,從廣州、成都查處Uber,而滴滴也被政府多次約談

儘管專車被查與司機罷運事件仍在持續發酵,但滴滴深知自身業務得到了最廣大的輿論與用戶支持。在滴滴看來,它是在以一種「不流血的革命」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逐漸推進租車行業的改革,寄望衝破舊有的生產關係,包括的士運營牌照制度與行政許可等體系,推動整個的士行業的逐步改造

但問題也在於此,滴滴步子邁得太大,短時間內為了搶奪市場蛋糕,動了多方的利益,也因此增大了各方摩擦走火的概率。的士行業面臨的困局雖然不會影響到用車市民,但對政府而言,它自然需要一種平衡來保持產業鏈結構的穩定,要同時兼顧市民與的士司機的雙向利益。的士行業顯然面臨著運營體制變革的難度,監管部門也在力促的士行業變革來適應市場化進程,但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滴滴作為一家正在快速發展的用車軟件平臺,為實現快速規模化,以高補貼誘惑私家車主加入滴滴平臺,但如此一來,卻在進一步持續累積的士司機與滴滴之間的矛盾,而滴滴此次上線順風車,正處在大量非法營運車輛的出現以及的士司機聯合抵制事件的升溫的時間風口,無疑讓的士司機與滴滴平臺、專車、拼車司機的矛盾進一步升級

拼車雖是基於目前監管形勢的一種策略性迂迴仍難逃黑車之

滴滴上線拼車業務,事實上也是對目前監管形勢一種策略性迂迴,目前專車市場正處於風頭浪尖,監管部門的執法力度加大。早在兩會期間交通部長已經明確表示,使用私家車運營專車即被認定為非法。而拼車是一個相對更為小眾的領域,交通部門則並沒有明確的反對態度。滴滴涉足該領域可能多少會抱持著避開監管的目的。另外,在去年,北京也出臺了《小客車合乘指導意見》,力促拼車合法化

但事實上,《意見》也並非放任專車,《意見》出臺尤其針對黑車有嚴格標準:比如拼車合乘是以互助為目的,而「黑車」則是以盈利為目的。開往車主的目的地則為合乘,而開往乘客的目的地則為黑車。我們看到,拼車業務儘管開始從政策層面有了名分,但卻被套上了枷鎖。比如從政策上看,枷鎖之一一旦是抱著盈利目的,則被認定為黑車。其次,臨時起意的拼車排除在合法範圍外

但拼車公司不這麼看,他們認為,《意見》是對拼車業務的支持。比如在Uber被查的時間視窗,拼車軟件公司滴答就表示,其公司拼車業務並沒有受到Uber被查的影響,並認為北京的法規已經允許拼車業務。無疑,滴滴上線拼車業務或許多少抱有這種策略性避開監管的目的

雖然拼車服務涉及到車主與乘客順路一起搭車,拼車的初衷是為了平攤油費和過路費,節能環保,同時緩解交通壓力,利國利民。但在監管部門看來,拼車與專車其實並沒有太多不同,只要涉及到採用了私家車,就是非法營運。比如上海不允許私家車參與到營運,與其是否抱著盈利目的無關

另外,我們知道,後續監管部門對黑車以及不具備運營資質的私人車輛加大打擊在所難免。因此滴滴服務平臺若要規範,後續也必然需要與監管部門合作,提供後方數據平臺,促使執法者與經營者資訊透明與對稱,拼車雖然是一種匹配需求的業務,但拼車難以逃脫的原罪是黑車之嫌,它是套在拼車業務上的隱形枷鎖

順風車或造成滴滴自身戰線左右互博,社交駕乘文化落地中國成難

對於滴滴來說,車輛資源與APP活躍人數以及市場和用戶的認可度都相對較高,因此進入拼車領域是水到渠成。但滴滴企圖在短時間內上線多項用戶服務企圖覆蓋到出行的大部分領域,比如滴滴和快的合併後,目前共有打車、專車、快車、拼車四塊業務,這樣一來,反而造成自身業務線的混亂,多項業務可能會呈現左右互博的關係,比如拼車的用戶同時也是專車的客戶,拼車與專車司機互相搶奪客源等

一方面滴滴要扶持拼車項目,這樣可能就會分流專車的用戶與盈利業務,但是拼車與專車、快車相比卻在用戶體驗上會輸一籌。拼車業務涉及到同一線路的匹配度與多人合乘的費用均攤,匹配度以及響應速度等方面,都難有專車、快車的用戶體驗

而拼車固有的商業模式也存在問題,按照滴滴的調性,後續在順風車領域展開大規模的補貼大戰在所難免。前面提到,拼車業務主打屌絲經濟,其用戶體驗會輸給打車與專車,而司機只為補貼難以盈利之餘,甚至也會加速自身車輛的折舊率,同時還要遭遇黑車嫌疑,導致用戶與車主雙向不滿意。同時,拼車業務上的補貼大戰將導致滴滴在四條業務線同時開展燒錢遊戲,加之面臨著Uber競爭的巨大壓力,一旦滴滴資本輸血與盈利跟不上,將陷入以補貼換市場的的惡性循環中不能自拔,造成盈利與財務上的重大壓力

另外據滴滴順風車團隊負責人稱,目前在拼車業務上,將會實行社交化,表示順風車的社交會和微信做連接,目前綁定微信賬號只是剛剛開始。但社交駕乘文化並不匹配中國國情。我們知道,拼車的原型來自於美國LyftLyft通過導入Facebook的賬號資料,強調基於社交關係鏈解決陌生人的尷尬,同時提倡並鼓勵與陌生人交朋友。Lyft要求乘客在上車的時候和司機「碰拳頭」來打招呼,幫乘客手機充電、放音樂來打開陌生人社交的尷尬局面,西方相對開放的陌生人交友文化讓這一模式落地沒有障礙。但在國內,陌生人之間並沒有一種強信任關係,含蓄內斂的交友文化對於陌生人交友存在隔閡或不信任感,同時,陌生交友文化在國內存在普遍的社交信任問題與安全問題,滴滴寄希望沿襲Lyft的社交路徑,但國外社交駕駛模式落地中國可能面臨水土不服的文化障礙

時機與風口不對,滴滴順風車並不是一場明智的賭

回到文章開頭的論述,多個城市的司機都在抗議低價的Uber與滴滴蠶食原本屬於他們的市場,他們控訴這種不公平競爭。因為無論是專車還是拼車,其服務平臺的開放性,准入門檻降低,甚至拉入私家車運營,無疑將進一步導致的士牌照價格的下跌,雖然其根源在於的士行業的運營體制問題,但運營體制的修訂或者變革並非一朝一夕之功

Uber如芒在背,讓滴滴的一站式出行平檯面臨著巨大威脅,這種焦慮迫使其短時間內上線多種用戶服務,基本覆蓋了出行市場的所有領域。但過於激進的步伐雖然加速了傳統的士市場細分和洗牌的進程,必然導致政策監管與的士行業強力的反彈。滴滴推出順風車是其平臺發展的一種必然性,但並沒有遵循一個正確的時間點切入繼而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來推進這項業務

前面分析看出,拼車不僅可能導致自身多線業務的左右互博,陷入燒錢的死循環,加之拼車主打屌絲經濟,用戶體驗不佳,司機盈利難,拼車市場用戶習慣尚待培育,商業模式尚待形成,社交駕乘文化落地中國也面臨文化上的障礙,目前又正處在利益格局變動與政策監管收緊時間節點上,滴滴上線順風車試圖進一步擴大市場與用戶輻射範圍搶佔市場蛋糕,但很顯然,時機與風口不對,決定了滴滴攪局拼車市場並不是一場明智的賭局

作者:王新喜 我的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redianweiping)

From 王新喜


 滴滴搞拼車:一場不合時宜的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