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青少年處於生理、身心遽變的時期,不管是大腦的發展、身型的成長、情緒的反應,都與兒童期不同,常讓青少年及家長都措手不及,家有青少年的家長該如何應對?
青少年是銜接兒童與成年的過渡時期。國中進入青春期的中期,逐漸脫離父母的羽翼,開始發展自己的朋友圈,重視同儕團體的認同。高中則是青春期的晚期,渴望獨立,不再像以往那麼順應家長的想法,會更努力表達自己的意見。
根據研究,約有五成的青少年可以順利「轉大人」;但另外一半的孩子,可能會有叛逆、衝動、注意力不集中等讓人擔心的情況出現。這讓家長感到很錯愕,覺得怎麼好好的孩子,一上了國中、高中,就開始成天關在房間裡搞自閉,或是情緒大暴走。然而,這都是長大成人時,孩子發展獨立人格、自我探索的過程。
到底家有青少年的家長,該怎麼拿捏關心與嘮叨的界線,面對情緒易暴衝的青少年而不抓狂?本期由專攻青少年親善門診的陳志道醫師,來分享青少年成長的關鍵養生之道。
偷瞄孩子臉書、Line 傷自尊且危及親子間信任
明明只是擔心孩子不小心交到壞朋友,被網友拐騙,想關心一下孩子的交友狀況,「偷瞄」一下孩子的臉書、Line,卻意外引爆親子間的戰火。
這在社交媒體盛行的現代,是時常上演的家庭紛爭。這種情況,其實和家長小時候被自己父母偷看筆友來信或是秘密日記的感受是類似的。
臨床上,因親子關係緊張而到青少年親善門診接受諮詢的個案中,絕大多數的青少年,在個別諮詢中,都能認同父母是基於關心,才會出現這些讓他們反感的「侵犯隱私權」舉動,而他們介意的點是「爸媽根本不信任我的朋友,也不相信我會自愛」,這種不被信任的感覺,會讓青少年的自尊很受傷。
倘若,家長真的很關心孩子的網路交友情況,可在孩子剛接觸社交媒體時,就互加好友,而不是等到孩子沉迷後,再來偷偷刺探敵情。平時,可以利用時事當媒介,來跟孩子閒聊,也可以讓青少年感受到關心,但卻不會覺得家長是衝著自己或是自己的麻吉好友而來。
舉例來說,若擔心孩子與異性朋友的交往,在看到報章雜誌、網路上,有關未成年懷孕的新聞時,可以問孩子對這些跟他年齡相仿的小爸爸、小媽媽的看法;也可以談談自己求學生涯中,是否也曾有這樣的同學,他們的人生,起了什麼樣的變化,會比直接禁止、責罵孩子交異性朋友,更能夠達到溝通的目標。
根據青少年親善門診的統計,青少年的五大就醫原因分別是:事故傷害、香菸及飲酒等成癮行為、生殖健康(編按:月經不適、意外懷孕等)、體重、情緒困擾。
孩子吸菸不干涉 成人後更易染酒癮、毒品
大多數家長在發現孩子有偷抽菸、飲酒、沉迷網路的情況時,難免會很火大,可是光震怒往往無法解決什麼問題。
事實上,青少年由於腦部尚在發育的階段,腦中尼古丁接受器相較於成人更敏感,因此更易染上菸癮。而每天吸一包菸的青少年,相較於不吸菸者,成人後有三倍以上的機率會有酒癮問題,也有十倍以上機率有毒品濫用問題的危險性,的確是值得家長關心。
家長除了陪伴就醫外,也可以幫孩子準備冰水、蔬菜棒、口香糖,這些可幫助緩解戒菸不適的食品。如果能撥出時間陪孩子去慢跑、打籃球、游泳、騎腳踏車等持續的運動,對幫忙孩子抵抗菸癮的誘惑,也會很有助益,家長的全力支持,扮演了關鍵性角色。
另以網路成癮來說,打電動打到徹夜不睡、白天爬不起來上課,往往是引爆親子衝突的一大導火線。當孩子念國小時,強行鎖電腦可能還有規範的作用,但等孩子上國中、高中,孩子若放學後跑到網咖打電動,家長往往也沒轍。
別讓孩子睡不飽 影響課業、長痘痘、還易衝動
而且睡眠不足,不只是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以及記憶力,還拖累學習與考試,也會讓皮膚容易長粉刺、青春痘,甚至比較容易出現衝動等不適當的行為。
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的建議,青少年最好能在晚上十一點前入睡,並且不要在週休熬夜,以免影響正常的生理時鐘。建議家長要重視孩子的睡眠時間,盡量不要讓孩子的臥室有容易影響睡眠的3C用品。
若有沉迷網路的困擾,可由青少年親善門診的專家,擔任潤滑劑的角色,來協調親子間溝通出一個雙方可接受的方案。每次門診時,確認執行的狀況,逐漸縮小彼此的差距,讓孩子的生活與睡眠能步上常軌。
要特別提醒家長的是,成癮往往只是青少年問題行為的一個具體呈現,會有抽菸、飲酒、沉迷網路等成癮行為的孩子,還要注意是否尚有學校、課業或人際關係的困擾。
當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或有拒絕上學、經常遲到或早退、功課明顯較以往落後時,家長要有警覺心,主動與老師溝通,並即時尋求青少年親善門診的協助。
【延伸閱讀】青少年健康3守則
骨骼與肌肉快速發育的青春期,營養、運動、睡眠,與成人大不同。少年每天至少要2,000至2,500 大卡的熱量,少女則需1,800至2,000大卡的熱量,以免影響發育。
1.台灣青少年太愛吃垃圾食物,要減重,先戒炸雞排及沒營養的含糖飲料。
2.足夠運動量對青少年來說,比成人更重要,建議青少年每天運動30分鐘。
3.臥室裡不要有3C電子用品,宜在晚上11點前入睡,不可在週休時熬夜。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圖文提供/商周出版
青春期暴走 兩大癮頭慣不得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