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健康隱形殺手,特別是有部分病況較嚴重患者,除了藥物外,因年紀、血管脆弱等無法進行手術治療,面臨死亡高風險威脅,目前亞東醫院引進「心臟震波」新治療,利用高頻率聲波產生小血管,不僅免開刀住院,更能減少心絞痛或是心臟衰竭的發生風險。(影音/攝影記者張世傑)


冠心病是冬季健康殺手,特別是無預警的發作,更易導致高風險死亡。

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吳彥雯醫師表示,近10年來,國人飲食習慣改變,導致罹患心血管相關疾病的人數增加,根據國民健康署公佈的國人10大疾病死亡原因調查,因心臟相關疾病死亡的人數蟬聯居整體排名第2,其中冠狀動脈心臟病(又稱為缺血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為心臟疾病死因中的主要原因。

心臟震波 緩心肌缺氧症狀

日前1名65歲黃姓男子,因反覆胸悶求診,經心導管確診為嚴重冠狀動脈阻塞,雖曾接受3次心導管手術仍難改善病灶,且血管狀況不佳,醫師推測就算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也無法改善,後轉介至亞東醫院接受心臟體外震波治療。

臨床治療結果顯示,患者原本有大片心肌缺氧與心律不整,經過9周療程與藥物治療,症狀明顯改善,後續追蹤心臟灌注掃描與心電圖,影像顯示心肌缺氧與心律不整皆有明顯進步;而患者接受震波治療後,從原先稍微走路就覺得喘、心臟悶痛不適,到治療結束後可快走操場3至4圈,超音波檢查顯示心臟功能改善,核子醫學心肌灌流掃描也有進步。


心臟震波治療是利用高頻率聲波,以反射治療聚焦於治療區塊。(攝影/張世傑)

高頻率聲波 能改善心肌血流

吳彥雯醫師強調,心臟好比水田,需要一定水量灌溉,但當主要灌溉渠道阻塞無法疏通時,可考慮挖通一些細小渠道,就如震波刺激心臟長出新生血管,幫助心臟提升血流灌溉量,改善心肌缺氧。

心臟震波治療無需麻醉、住院,但患有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心內膜炎,或是其他全身性疾病與孕婦皆不適合接受治療。雖然心臟震波,可改善心肌血流灌流,但患者仍須遵從醫師指示,搭配其他治療方式,如藥物治療、飲食控制與生活作息調整等,才能提升治療效果。

心臟超音波 高頻率聲波聚焦

基本上,心臟震波治療是利用高頻率聲波,以反射治療聚焦於治療區塊,就好像在接受心臟超音波檢查一樣;患者躺在超音波的檢查床上,並黏上心電圖的電極片做為心律的監視。

患者的左胸壁將塗上一般超音波檢查用的人工膠,以確保震波頭與皮膚的密切接觸,震波頭治療的位置及深度由院內現有的心臟超音波的指引來進行。目前心臟震波已經通過核可引進台灣,目前亞東、高雄長庚、台北榮總皆有相關設備。


吳彥雯醫師(圖左)表示,心臟震波治療無需麻醉、住院,但患有慢性肺部疾病者則不適宜。(攝影/張世傑)

3個月9次療程 追蹤明顯改善

吳彥雯醫師指出,心臟震波整個療程將維持9個星期,其中第1、第5及第9個星期均接受震波治療,每星期接受3次的治療,視心肌缺氧範圍的大小,心臟將有3個以上不同的點接受震波治療,每點接受震波100下,每次治療需要1個鐘頭左右,無健保給付。

亞東醫院目前陸續完成3個月的療程者共有8位,4位追蹤超過6個月並完成第2次核醫心肌灌注影像的追蹤,結果顯示其中3位(75%)在治療區域缺氧範圍及嚴重度減少,與目前國內外發表的報告,約60%至70%臨床改善的結果相近。

醫療新選擇 滿意度高有禁忌

針對血管過細、過彎患者,心臟震波可改善治療困境;臨床發現,這些病人多為內科心導管手術跟外科開心手術無法或不適合治療者,甚至部分病人心臟收縮功能不佳。不過治療期間並無不適,病人可以順利完成治療,症狀及心肌掃描都有相當程度的進步,結果令人相當滿意。

【心臟震波禁忌症】:

1.心肌梗塞3個月內者。

2.病患有慢性肺疾病,影響超音波定位者。

3.心室內血栓。

4.併有急性心內膜炎,心肌炎或心包膜炎。

5.病患身上有植入裝置(心律調節器、人工瓣膜等)在震波治療位置。

6.重要全身性疾病(除心臟病)如肝硬化、末期腎臟病或惡性腫瘤等預估餘命低於6至12個月者。

7.孕婦或授乳婦。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心絞痛新治療!心臟震波免開刀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