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還是少碰媒體的好,對於大多數創業者來說,媒體是毒藥。
你的 idea 確實不值錢,但媒體會讓它變得更廉價。那麼多的 C2C(Copy to China)是怎麼來的?都是國內這幫科技媒體成天寫美國的項目,美其名曰激發中國人的創新精神,結果導致了一大堆模仿者的出現。誠然,模仿也許是創新的開端,我們來等等看中國人的創新精神哪天爆發吧——也許是趕不及這股創投泡沫了。
你的項目可能很創新,但那是在開始做的時候。當你打磨產品幾個月後再拿出來,類似的產品可能滿世界都是了。這時候,媒體不管宣傳你的什麼點——比如社區、軟硬體結合、O2O,給讀者的感受都是炒冷飯。為什麼?因為媒體報道的類似東西太多了,造成了大眾的審美疲勞。
你的團隊超厲害的,你有百度的技術、騰訊的產品和阿裡的運營,媒體如實地為你的團隊點贊。兩個月以後,他們被挖走了。
你對自家產品充滿了自信,事實上你的產品做得確實也不錯了——以初創企業的標準。媒體將你的項目寫得天花亂墜,這幾乎導致了用戶真正用上你的產品時,會產生不可避免的失望。媒體捧殺的功夫比黑殺更厲害,他們能把你吹到多高,就能給你的用戶營造多大的落差。
如果你的產品不幸出現了 Bug、意外或事故等等等等——不要在乎具體是什麼,總之都是問題——媒體的效應會使問題放大一百倍。結果,危機公關的時候,你不僅要應付用戶,還要應付媒體,而他們的挑刺兒水準顯然不比用戶差。
有很多媒體在創投領域完全是外行,一些年輕記者又有不做 homework 的毛病,採訪時的低端問題讓你哭笑不得,成文後狗屁不通的邏輯又突顯其根本沒聽懂你在說什麼。如果這家媒體又相當高冷地不找你校對稿件,問世的文章將會十分腦殘——而讀者一般不會覺得文章腦殘,他們恐怕會以為腦殘的是你。
當然,有些事兒不能只怪媒體。任何一家偉大光榮正確的公司也會有黑點,對外的原則應該是揚長避短才對。可惜,並非所有的創業者能管好自己的嘴,他們可能也不瞭解什麼是「長」什麼是「短」(比如隨口講出自家不成熟的股權架構),而媒體可能將這些資訊無保留地傳播出去。等你發現自家公司莫名其妙招了黑,才後悔跟媒體講了太多。
你覺得媒體報道能幫你增加用戶?確實能,但僅限種子用戶,而且他們一般都是非典型的怪咖——想像一下每天讀科技媒體、創投媒體的都是什麼人吧。與其找媒體做報道換來零星小眾用戶,不如站街發傳單來得簡單粗暴一些。更何況,如果媒體是通過公關找到的,成本也絕不會低。
「里程碑」,聽上去是個好詞,但是由言論而非產品立起來的里程碑就不是了,尤其當創業者本身「直言不諱」的時候。一年前「我們要拿到 200 萬用戶」的豪言一年後可能就成了笑話,打臉打得山響。實際上這種口號內部開會時喊喊就得了,在媒體面前講出來就成了黑歷史。那麼,為什麼平時謹慎的創業者在聚光燈下就會放衛星呢?還不是媒體給了個浮誇的光環,一把捧上了天。
總結一下
媒體可以幫你曝光產品,可以解讀你的商業模式,闡述你的行業理解,宣揚你的創業精神——但媒體可以客觀描述,也可以主觀推測。媒體可以黑你,可以捧你,而比黑你更可怕的是捧殺你——捧到高處,如果你不能再往上爬,接下來就是摔死。
媒體為什麼要捧殺創業者?
當然是背後有利益驅動了。自從元素家開了「以媒體帶融資」模式的先河,創投媒體的目標就不再是單純寫報道,而是利用報道推動企業融資——其目的絕不單純。
報過的項目拿到融資了,媒體自然臉上有光;背後若自營投融資平臺,實際利益也是大大的有。因此,為了讓項目入得投資人法眼,媒體製造概念、粉飾繁榮,讚美創業、讚美創業者,而不再對項目做出鞭辟入裡的分析——雖然這是創投媒體本該做的。結果,只有在項目要死或傳出負面消息時,媒體才會發文來黑,打個馬後炮,這其實是很不要臉的。
就像牛市讓剛開戶倆星期的新手教人炒股,讓平常虧得一愣一愣的散戶搖身變專家,媒體的讚譽同樣讓創業者的自我認知產生偏離,它令人自以為是,令人頑固、懶散、忘乎所以。比起學習技術、研究基本面,比起瀏覽新聞、深入行業,比起找投資人挨罵和找合夥人吵架,比起跟員工聊天、親自招聘新人,比起向失敗者吸取教訓和向競爭對手取經,接受媒體採訪並受邀出席各種論壇、會議、沙龍要愉快得多、有存在感得多了。
在功名利祿中懈怠下來迷失方向?融資到手是第一步,媒體捧殺是最後一步。
末尾安利一個實用小文:《創業者怎樣優雅地與科技媒體打交道?》
本文作者@天使不投資人首發於微信新媒體:赤潮AKASHIO(微信號:AKASHIO)-此言此思若潮水,不沾紅粉自風流。轉載請保留本資訊,未包含本資訊的微信公眾號轉載將受到侵權投訴。
From 天使不投資人
這媒體……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