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期服務一些「非主流」的用戶群,到逐步被大眾所接受和喜愛,網絡文學本身是個低調慢熱的市場。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突然有一天我們發現在地鐵、公交上全是拿著手機看小說的人群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原來移動閱讀這個市場已經足夠的大了。
作為一名網絡文學的前作者以及在這個領域從業多年的老人,我和大家分享一些對網絡文學發展的一些思考和總結。
網絡文學的1.0和2.0階段
我個人認為,網絡文學發展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內容為王的時代,統稱為網絡文學1.0時代
這時候,終端發展背景是個人PC電腦飛速發展階段。這個階段網絡文學在運營模式上以編輯人工推薦為主,依靠PC原創站的推薦位元對作品進行曝光。商業模式也比較簡單和初級,只有網絡連載方式,依靠付費訂閱和一些廣告盈利。但是廣告質量較低,且容易對用戶造成騷擾。此外,內容採集平臺和內容銷售平臺是合二為一的。這是一個網絡文學起步的階段。
網絡文學2.0是一個管道為王的時代
這個階段,移動互聯網發展迅速,手機開始飛速普及。運營模式上,優質內容經過PC原創站平臺的內部淘選,在協力廠商強勢管道做主要的傳播曝光陣地。相應的,商業模式也變了,僅在自己平臺上做付費閱讀已經不夠,需要向外拓展其他管道,做版權分銷。
盈利模式上,付費閱讀的價值得到放大。其主要原因是,伴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和移動支付的成熟,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閱讀,用戶的閱讀時間(閱讀量)增加,用戶付費意願增強。同時,PC網文用戶消費往移動端轉移的趨勢非常明顯,此外,網文原創網站開始重視版權衍生的商業價值。
現在,我們正處於網絡文學2.0時代。
舊網絡文學模式的瓶頸
在網絡文學的1.0和2.0時代,雖然推動了網絡文學的發展,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我個人總結並認為,網絡文學在1.0和2.0時代存在如下的問題:
首先,網絡文學的內容生產以PC原創站為源頭,作品的前期曝光主要依靠PC網站的推薦位和各種排行榜,但是有效曝光位畢竟屬於少數,且很容易被人工操控。而移動終端受困於螢幕限制,平臺推薦資源更加稀缺,推薦規則也很難透明,同樣給暗箱操作提供了便利條件。
這種模式會導致作者和編輯急功近利,一方面作者會利用各種手段,通過刷點擊和刷榜等作弊手段,搶奪平臺的曝光機會。另一方面,編輯會要求或暗示作者根據熱門排行榜來創造內容,長此以往作者創作內容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作者公平競爭的環境很難保障,優秀作品的遴選機制自然也出了問題。更嚴重的是,部分編輯和作者會打擦邊球,放寬內容尺度。
其次,由於一些網絡文學平臺具有先發優勢,在行業裡面形成一定的壟斷,所以會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這就會導致一些作者的權益會遭到侵犯。在這種情況下,作者與平臺方合作時候沒什麼話語權,簽署版權協議是非常苛刻和霸道。
比如,一些舊網絡文學平臺方會在沒有支付任何對價情況下,要求作者跟他們簽署「版權轉讓協議」或是「委託創作協議」,作者僅保留署名權,版權衍生收入至少50%是歸平臺方所有,甚至要求有些作者未來10年、20年,綁定在某個平臺上。隨著版權衍生價值的增值,但作者的利益沒有得到充分保障,作者又有什麼積極性和動力創造更多優秀作品呢?
總而言之,一方面作品篩選機制出現問題,好作品難以出頭。另一方面,無法保證優秀作品作者的利益,創作積極性遭到打擊。這也是近些年網文界少有大作的原因,網絡文學內容上的創新和發展滯固。
網絡文學將進入3.0時代
未來兩三年,我認為,網絡文學將進入3.0時代,網絡文學3.0時代將逐漸過度到用戶創造內容為王的時代。其實,所謂「用戶創造內容為王」是一種內容生產的機制,不是單純的內容,也不是單純的管道。這個階段,終端硬體向「全」終端演進,手機、Pad、PC、電子閱讀器、智能電視等。
在運營模式上,適當、合理的減少人工運營,以大數據的智能應用來輔助決策。在內容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光靠人工運營解決不了所有問題,反而容易出現一些局限性。例如,編輯作者根據熱門榜單模仿創作,內容上打擦邊球。其實,文學本身就是一件個性化十足的事兒,隨著互聯網發展多年,大數據的積累到了展現成果的時候。《今日頭條》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證明瞭網絡文學在這條路上的可行性。
商業模式上,網絡文學3.0時代將通過IP啟動包括網絡文學、傳統出版、影視劇作品、遊戲、漫畫、周邊等整條文化產業鏈,而非像2.0時代的單純、單向、單一的進行IP衍生。盈利模式上,通過啟動文化產業鏈,可以在不同平臺,閱讀、動漫、影視、遊戲等不同領域進行盈利,而這些領域的盈利模式已經非常成熟。
所以,要想培育出頂級IP,就要首先調動和保護在整條文化產業鏈中居核心位置的作者積極性。為了規避人工運營的弊端,應該利用大數據分析匹配為多元化的作者匹配讀者,一方面可以為作者找到潛在讀者試讀,鼓勵作者創作,另一方面通過精準推送可以保證一定的曝光,從而保障作者基本收入。
除了內容直接產生收益之外,其IP擁有多樣化的版權衍生和二次價值變現能力,像唐家三少、辰東、天蠶土豆、我吃西紅柿等大神級網文作家,其收入中IP衍生價值佔有很大的比重,作者對版權衍生的收益也越發重視。舊模式下作者不會全程參與這個過程,只是被動的授權,甚至很多權益都被侵犯。我們認為,平臺方不應該強求作者交出作品所有版權,一切都應該在公開透明方式下進行的。對於網文界而言,這並不是什麼創新之舉,而是補課。
在作者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後,出現潛在優質IP,如何去打造IP?多家平臺一起來協作。不管一家互聯網平臺再好,也會有其局限性。讓版權在不同平臺間流動起來,讓專業、合適的平臺做專業、合適的版權衍生開發,才能最大程度挖掘出IP的價值。只有這樣才有機會真正打造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頂級IP。
(文 / 阿里文學總編輯周運,筆名鯤鵬,人稱大鳥。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學本科,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碩士,2008年正式踏入網絡文學領域,分別在縱橫中文網、中文在線、明日科技、華夏墨香、騰訊文學工作。在加入淘寶閱讀之前,周運在騰訊文學雲起書院任副主編,現任阿里巴巴文學總編。)
From 周運
阿里文學總編輯周運:培育頂級IP,讓版權在不同平台間流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