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互聯網+」崔進傳統企業轉型,事實上張瑞敏在10多年前就意識到海爾必須「網絡化」轉型,因此首先在公司組織結構上進行開刀,與此同時也在業務佈局和產品創新機制上大刀闊斧改革。收效之外,張瑞敏也承認海爾之痛——組織創新領先於戰略創新,截至目前,海爾轉型的實際效果如何?這10餘年間進行了哪些組織架構調與產品反覆運算?在《海爾網絡化失控》一文中,作者陳慶春採訪了海爾多位高管及基層員工,對海爾轉型動機及當前進展進行了系統梳理

海爾正在把自己變成一個凱文·凱利筆下的分佈式組織,張瑞敏認為要適應互聯網時代就必須完成這一轉型,他相信分佈式發展比中控式發展更能讓海爾實現第二次高速成長

一切矩陣式結構的傳統企業都應該看看海爾的轉型邏輯。海爾轉型絕不只是那些看不懂的概念。但正因為知道他的邏輯,所以才擔心他的未來挑戰巨大

李華剛在海爾幹了24年,現在他有三個職位:日日順樂佳貿易公司總經理、海爾電器COO、鉅賈匯董事長

2013年,李華剛決計不做中間商,試圖通過一個互聯網平臺來管理經銷商及小賣家,這就是鉅賈匯。經過長達九個月的研發,20143月,鉅賈匯正式上線,但只針對海爾的經銷商,同年12月才對社會其他品牌開放

今年以來,鉅賈匯每月有十幾億元的非海爾品牌業務成交額,計劃今年全年達到200億元左右,而平臺的總交易額則將達到800多億元

這個B2B的生意管理平臺做的是熟客生意。所有上線的經銷商必須經過廠家的認證,且一個地區只能有一個,認證後方可進入品牌商的線上管道管理體系,提交訂單、付費、貨品流通等。而且,鉅賈匯並不通過買賣雙方的交易獲得傭金,它的商業模式是免費為買賣雙方提供技術平臺,再以服務的方式收費,比如金融機構給經銷商提供貸款,鉅賈匯會向金融機構收費

李華剛對《財經》記者說,因為鉅賈匯的存在,去年海爾管道減掉了2000多名業務員、近2000個產品型號。他總結,這就是互聯網帶來的效果——三減一加,減人、減產品、減流程、加服務

鉅賈匯已經成為比海爾更具想像力的平臺,「甚至可能成為一個並不比阿裡巴巴小的生意。」510日收盤,阿裡巴巴(NYSE.BABA)市值為2146億美元,海爾電器(01169.HK)和青島海爾(600690.SH)則分別為624億港元和808億元人民幣

這個脫胎於海爾的內部創業企業,會在海爾集團投資驅動平臺之下,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有外部資源進來的創業性企業。當前海爾集團約占鉅賈匯90%股份,員工持有10%左右。A輪資本進入後,員工持股將增加至20%以上。目前,已有包括紅杉在內的四家機構對鉅賈匯展開盡職調查

目前在海爾,像鉅賈匯這樣創立於海爾之內、發展於海爾之外的內部創業公司有200多個,他們稱之為「小微公司」

在互聯網時代,分佈式管理是企業獲得快速成長的較好方式,海爾亦希望以這種管理方式,完成企業的網絡化轉型和再次高速成長。但這種轉型不只是組織架構上的「失控」,還包括戰略方向的調整、業務流程的落地等系統改造

429日上午,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先生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互聯網+』企業一定要水乳交融,不能水油分離。

網絡化的根本動

這是一個不斷自我「折騰」的企業,因為它的首席執行官認為,「沒有哪一個企業不折騰就能成功。」但它的「折騰」從來都不是被迫的,也沒有出現過像蘇寧雲商(002024.SZ)因轉型而造成嚴重利潤和收入的下挫。因此,家電業內很多人認為,海爾轉型永遠是一件讓人看不懂的事情

2000年,參加完達沃斯論壇之後的張瑞敏在海爾內部刊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新經濟之我見》的文章,其主旨大概是——不觸網就得死。海爾人對此並不理解,不過張瑞敏也未真的動手改造海爾。2004年,海爾總收入順利過千億,並未出現張瑞敏擔心的現象。但旋即張瑞敏便宣佈「1000天流程再造」,這次動了真格的

海爾集團輪值總裁周雲傑認為,如果沒有2000年和2005年的鋪墊,海爾今天的網絡化戰略無法實施下去

經歷了2006年、2007年的業績個位數增長之後,2008年稍有起色,張瑞敏又拋出了新的理論——倒三角架構下的商業模式轉型。業界一度將此理解為去掉製造工廠的輕資產模式,但事實是海爾僅用自主經營體的方式實現流程倒逼

這次不徹底的改革同樣沒有帶來任何波折。但隨著互聯網對傳統企業的顛覆之勢日漸清晰,張瑞敏發現,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變了,它只有一條原則:能不能使你的生態系統中各方都受益

20121226日海爾再度提出轉型——正式實施網絡化戰略,其中最大的變化在於,將過去封閉的傳統企業組織變成一個開放的生態平臺,與上下游的關係從零和博弈變成利益共用。但這一次海爾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者,2010年蘇寧董事長張近東便已宣佈進行互聯網轉型

傳統企業在多年的網絡化鋪墊中,轉型似乎成了並不難理解的唯一出路,而對轉型帶來的業績損失也持接受態度

2014年青島海爾收入887.75億元,同比增長2.51%;2015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18.71億元,同比略降2.5%,考慮合併報表範圍變動等因素,同口徑收入增長超過2

青島海爾已合併抵消了海爾電器收入,基本涵蓋海爾的主營業務,包括:冰箱、洗衣機、空調、廚電、熱水器、管道(日日順),但不包括電視機、手機、電腦、小家電、房地產,以及在海外生產並銷售的國際業務(約30億美元)。海爾集團整體業務2014年全球營業額是2007億元,同比增長11%,利潤實現150億元,同比增長39

海爾主營業務增長放緩的同時,其主要產品的市場份額亦有所下降

根據中怡康的調查數據,今年一季度,海爾冰箱、洗衣機、空調占中國市場份額分別是26.66%、26.5%、12.36%,而2012年全年相應的數據是29.91%、29.88%、13

有海爾專賣店的負責人向《財經》記者表示,海爾一線的銷售人員不僅要在市場上真刀真*地與對手拼,還要應付集團的各種轉型、流程變化,很辛苦。周雲傑也向《財經》記者表示,此次網絡化轉型強調與用戶的溝通,因此停掉了很多廣告,經銷商做起來並不容易,銷量會有下滑

周雲傑認為:「這種大的轉型,按照常規來講,不是增長緩慢,應是大幅下降、跌到穀底再起來。我們做到這樣已非常不易。

但亦有海爾洗衣機上游零配件供應商向《財經》記者表示,海爾在管道執行力上要遜色於美的、格力這樣事業部制的垂直管理方式,與轉型實際關係不大

近十年來,獲得飛速發展的大多數企業均採用的是事業部制管理方式,如三星、美的、格力甚至包括小米等互聯網企業,而海爾採用的是矩陣式管理方式,矩陣式管理最具代表性的是GE,但GE的家電業務已於去年被伊萊克斯以3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矩陣式管理的最大特點是,按功能搭建管理架構,如海爾將管道與產品分別裝入了兩家上市公司——海爾電器和青島海爾,這樣做的好處是資源更好地被協同利用,壞處是環節迂迴,對市場的快速響應和執行不能及時到位,而且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CEO把控所有資源的走向,這又導致了另一個問題,權力過於集中、向下放權力度不夠

另一個有趣的現像是,海爾高管有一半以上是山東人。同時,海爾雖然是中國最大的家電集團企業,但其職業經理人的工資卻可能是中等偏下的。青島海爾董事長、總經理梁海山年薪僅為139萬元(稅前),而美的集團(000333. SZ)董事長、總裁方洪波的年薪則為713萬元(稅前),與聯想集團(00992. HK)董事長楊元慶億元年薪更無法相比

某家電企業負責人向《財經》記者表示,海爾如果能解決機制、結構、文化的問題,便可重回高速增長通道

在這樣的大邏輯下再看海爾此次網絡化轉型,一方面有迎合互聯網大勢的求變之舉,亦有徹底改造其管理架構和機制的動機

架構調整:小微蜂群改變傳統控

張瑞敏告訴《財經》記者,當戰略方向發生改變之後,管理架構必須做出相應調整

在確定了整個企業生態平臺化的大方向之後,海爾將原來按矩陣方式劃分的功能模塊全部變成了平臺。對這些平臺的要求是,長出越來越多的內部創業公司,即「小微公司」

海爾期望用大平臺套小平臺,小平臺生長出小微物種的方式,豐富整個海爾生態。因此,與BAT平臺化不同的是,海爾暫時並沒有通過收購或戰略投資的方式延展其生態範圍,而是倡導創客文化,鼓勵員工利用海爾資源內部創業,從而成為生態的一分子

張瑞敏告訴《財經》記者,現在海爾只有三類人:平臺主、小微主、創客

80後的路凱林是和李華剛一樣的小微主,他在海爾工作了11年,曾負責整個海爾的筆記本業務(也稱筆記本平臺主)。2013年在筆記本市場整體下滑的大背景下,路凱林帶領四五個人聚焦於遊戲本的研發和銷售,同年12月正式銷售雷神遊戲本。隨後,路凱林開始向海爾集團的孵化平臺部門提交小微創業申請,並進行了相關路演

20144月成立獨立法人機構——雷神科技有限公司,由蘇州海爾控股75%,團隊持股25%,八個月後便獲得了來自林喜創投的500萬元天使投資。20154月獲得來自紫輝創投的1500萬元A輪融資。現在雷神是海爾內部唯一一個已經獲得外部風險投資的小微公司,李華剛的鉅賈匯有可能成為第二個

路凱林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2013年是海爾網絡化轉型實施的第一年,在此之前的自主經營體是員工通過跨部門合作組成的一個虛擬組織,沒有股份,做的好壞薪水都差不到哪裡去,而此後的小微公司則與個人利益休戚相關

2014年雷神科技全年收入2.5億元,凈利潤1200萬元。目前沒有分紅,而是設有超利分享原則,超出預期利潤多少的不同會按照不同比例進行分享。路凱林說,去年他們的工資至少都是原來工資的幾倍

路凱林認為,海爾的小微模式之所以能夠做起來,除了架構獨立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海爾平臺資源的前期喂哺。供應鏈走的是蘇州海爾工廠,借助其規模優勢,上游廣達、藍天等模具供應商會給雷神同樣的賬期,下游互聯網電商平臺又必須提供部分定金。上下一抵消,使得雷神只需投入少量資金就可進入良性循環

李華剛也說:「你不要以為是你牛,是海爾牛。」「每年上百億元的管道資金憑什麼交給你這麼一個新平臺,他們信任的是海爾。

但在獲得發展之後他們共同做的事情就是遠離海爾。李華剛稱,最開始自己帶了150個海爾人出來,現在只剩下20個了,目前鉅賈匯的高管除了他,CEOCTO全是非海爾人。海爾股份亦同時在不斷縮小,隨著未來對接協力廠商資源越來越多,海爾也將只是一個客戶而已。李華剛說,自己今年可能會將自己名下的兩個海爾職位拿掉

雷神科技2015年也將逐漸脫離蘇州海爾,開始與上游獨立核算。路凱林希望將雷神做成一個遊戲平臺,而不局限於硬體,目前他們正在開發瀏覽器

但是海爾對此並不擔心。周雲傑說,第一,海爾對小微公司有優先回購權;第二,「小微公司為什麼非要變成海爾上市公司裡的一部分呢?它做大之後分拆上市也沒有問題啊!

張瑞敏在接受《財經》採訪時說,企業從01之後,必然都想著從1n,此後,企業的組織結構又會回到傳統,變成自己的束縛。海爾摸索出的全新小微公司模式,獨特之處在於:小微公司面向整個市場,能減少部門間的摩擦力,將有可能打破科斯定理所說的企業的邊界,從而達到做大平臺的目的

與事業部制相比,小微公司具有更加獨立的運作空間和反應速度,並且其開放性要遠大於事業部制

目前海爾集團共有200個小微公司。負責海外業務的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李攀向《財經》記者介紹,在海外就有32個小微主,其中19個成立了獨立的法人機構

海爾將小微公司又分成三類:創業小微,從無到有孵化出來的,如雷神、鉅賈匯等;轉型小微,是成長、成熟的產業模式創新轉型而來,如智勝(三門冰箱)、卡薩帝(高端冰箱品牌)等;生態小微,例如9萬輛服務車的車小微等

從管理角度來說,靈活性與可控度是相悖的,特別是當成熟的小微脫離海爾發展成平臺之後,海爾會不會陷入「失控」狀態

凱文·凱利在《失控》一書中曾言,蜜蜂分群的時候,統治者不是蜂后,而是由不同蜂群之間民主決定應該何時何地安頓下來;蜜蜂作為蜂群的個體是獨立而自由的,但作為個體的蜜蜂無法理解蜂群湧現的行為,就如細胞無法理解人的思想

小微公司如同蜂群,創客如同蜜蜂。這是一種看起來很徹底的分佈式管理模式,利用「失控」獲得沒有限制的成長。但分佈式管理最後,仍然需要超強計算總結能力。無論戰略方向如何精準、管理機制如何高效,最終都要落實到具體的業務流程中

業務落地:以用戶為起點逆向改

鍾麗靜所在的Uhome戰略部,正計劃要乾的事情是,如何將所有小微公司的用戶都集中到U+APP上來。「原來可能冰箱做一個APP,空調做一個APP,等等,現在全部統一到U+這一個入口。」鍾麗靜說,即便用戶是從雷神遊戲瀏覽器進入的用戶,數據最後也要聚合到U+後台

Uhome的前身是海爾網絡家電部門,1999年設於海爾集團之下,負責制定網絡家電通信協議和統一的介面協議。但由於網絡家電市場始終沒有起色,2007年該部門轉向B2B市場,專做智慧社區,並成立了相應的獨立子公司——青島海爾智慧家電科技有限公司。由青島海爾上市公司出資,但歸集團管理

鍾麗靜向《財經》記者介紹稱,當時的定位是與家電產品並行的一個類產品部門,內部稱為客戶解決方案部門,即Uhome2013年該定位發生轉變,梁海山提出,所有產品都必須網絡化,Uhome必須要為所有產品做底層技術支撐。鍾麗靜說,因為將其當成了戰略任務,所以所有產品線都十分配合地將用戶數據和介面對接給Uhome

2014年初,隨著智能家電產品的增多,海爾有了更大的野心,將管理用戶數據和設備連接的Uhome做成一個向協力廠商品牌開放的平臺,並改名為U+。只要符合海爾通信協議標準的設備,就可接入U+。而且不只是設備,只要可為用戶提供服務,經過海爾的篩選就可進入,比如網上食品網站——本來生活,就可為冰箱準備食品

目前,U+協力廠商品牌約有100多家,其中硬體品牌約占50%左右,服務品牌約占10%,剩下是軟件品牌。為支撐平臺的發展,U+500個技術人員(含北京海爾廣科)。20154月,U+APP上線

U+可實現設備與設備的通話,用戶與設備的交互(比如提前設定空調溫度等),設備向平臺的故障自反饋(比如空調不製冷通過反饋可提前知道是壓縮機壞了等),以及用戶需求的滿足。U+打通的不只是用戶與設備,還要對接生產、銷售、物流、售後等全部環節的資訊,如果各功能平臺都長出許多小微公司,那麼U+就要一一與其對接。

| U+預期中的生態 |

從用戶這個節點出發,可以逆向整合整個鏈條的資訊,這就要求各環節的資訊流符合網絡化需求。所幸的是,這項工作已於2005年海爾「1000天流程再造」時大部分完成了

據周雲傑介紹,物流送貨,過去要靠人打電話問,用戶滿意不滿意,現在靠用戶,海爾規定:按約送達,超時免單。這些資訊全部通過系統完成,原來部門之間互相制約,現在變成協同了,不協同就都得被罰錢

再比如,海爾有幾千家上游供應商,過去有一個很嚴格的外部公司審核流程,申報、審查、到現場去看、怎麼送件,法務還要檢驗是不是吃回扣了,看起來這個流程很好。但是這麼多廠家,難免造假尋租,因此天天糾紛不斷

現在一刀切,流程都不要了,供應商直接上網。如果用戶反饋做得好,系統自動給你的份額就大。同時,和市場對接,冰箱售出後,某個部件壞了,直接反饋給供應商處理。這樣供應商就必須做到:第一參與前端設計,第二和終端用戶要聯繫起來

即便冰冷靜止的工廠也在與用戶發生關係。海爾供應鏈戰略部長陳偉向《財經》記者表示,以前叫大規模製造,現在叫大規模定製,因為生產線上的每一台產品都會對應一個用戶

一個訂單確認付款後,瞬間便傳至工廠,工廠再將排產資訊直接下到生產設備,生產設備會立即標記這台產品是哪個用戶的(信息詳細到哪個門)。要做到這一步並不容易,陳偉認為,普通的工廠需要完成「六化」改造——標準化、精益化、模塊化、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方可稱之為「互聯工廠」,海爾做模塊化改造就用了六年時間

去年,海爾發布了首個互聯網工廠——瀋陽冰箱工廠,該工廠有60多台機械人(海爾所有工廠共有1000台機械人)、1200多個傳感器、485個晶片,可以完成一次3000台左右的定製訂單而不虧本。陳偉說,「如果沒有模塊化,給5萬台都不敢做。」該廠成為互聯工廠之後,人員配置減少了57%,單線產能提升了80%,訂單交付期降低了53%,改造成本提高了20

截至今年一季度,海爾已建成四家互聯工廠:海爾佛山滾筒工廠、海爾鄭州空調工廠、膠南熱水器工廠、瀋陽冰箱工廠

工廠亦有與用戶交互的網站,比如面向一般用戶定製的眾創匯、面向研發資源的開放創新資源平臺(面向全球不限於海爾)、面向模塊商的海達源,這些網站網址獨立,但後面資訊數據共用,在後二者登錄可以看到用戶需求。最終這些網站的數據都會聚合至U+

張瑞敏認為,再強大的技術如果不和用戶發生關係,都是無用的,而當與用戶發生關係之後,再傳統的資源都會變成優質資源。他說,「現在我們把線下的店變成和用戶交互的店。我們想做的事情,就是真正地把O2O打通。

從戰略到組織架構、機制調整再到業務落地,海爾「互聯網+」模式的設計已較為完整。但是否能獲得具體的執行效果呢

線上線下雙向挑

任何轉型和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得更持續的高速增長

業內有一種擔心是,當海爾轉型時,競爭對手全力以赴打市場,獲得足夠多的市場之後,海爾即便轉型成功回過頭來與對手搏鬥,也很難將其扳倒。這些競爭對手不是行業老大,不需要引領轉型,沒有轉型成本,只等海爾成功後模仿學習即可

中怡康公司副總經理彭煜認為,蘇寧轉型為何成本如此之高,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它的振臂一呼沒有轉型跟進者。海爾會不會如此

多數業內人士認為,轉型過程中的市場份額損失,將對海爾十分不利。除非海爾旗下小微公司取得顛覆性的勝利,但這也需要時間

周雲傑稱,會尊重企業發展規律,不可能期望小微公司一下子起來。按照目前互聯網企業的發展規律,大多企業會持續好幾年的虧損

他對《財經》記者說:「我們是上市公司,當然有具體的規模、利潤、現金流目標,但我們現在不只關心這個數,這是橫軸,我們更關心的是縱軸。縱軸就是用戶指標,比如流量、黏度、留存率、活躍用戶數量等。

但這些來自互聯網的數據,對一個傳統企業來說無疑是陌生的

鍾麗靜所在的U+平臺,今年的主要目標就是,把用戶的活躍度、黏度提升上去,同時讓產業鏈或者生態圈的人願意到這個平臺上面來。這聽上去就是阿裡巴巴做過的事情,但是十幾年來,也僅成長出一個阿裡巴巴

海爾用U+來整合所有資源的設計,實操中也會遇到困難,因為不同的小微公司在商業邏輯上很不一致,打通底層數據並不容易。無論是Facebook還是阿裡巴巴,都曾經歷或正在經曆數據底層架構無法打通的時期。海爾如果按照平臺化方式運作,打通也需要一定時期。在這段時期裡,海爾需要承受1+1可能小於1的風險

海爾還需面臨小微公司長大反向整合的問題。到那個時候,海爾或許必須面臨徹底拋棄傳統資源的境況。當然這亦是海爾所樂於見到的結果,只不過所有的轉型都白忙活了

周雲傑稱,海爾有兩個上市公司,有很大的業績壓力,但也有防範措施,「比如說,為了保證庫存不折價,就要把周轉速度加快,就必須有訂單、保證訂單與工廠直連,如果訂單是假的,那可能造成產品積壓,就會有庫存摺價。

或許值得慶幸的是,海爾的轉型並非線上線下博弈,而是試圖融合為一體,將O2O徹底打通

某家電廠商負責人對《財經》記者說,海爾的兩個上市公司還有做強業績的空間,比如裝入黑電、海外市場資源等。有海爾內部員工亦向《財經》記者證實,確實有裝入新業務的計劃。如鉅賈匯那樣,降低對可能虧損的小微公司的控股權,不併入上市公司財報,亦是一種處理方法

周雲傑說,「轉型會面臨很多的困難,即便是業績下降,我們也要改下去。」他預計三年後可看見較好的效果

更多交流請關注我的微信訂閱號:誠意閱讀(ReadingisReading

From 陳慶春


 海爾十年轉型「失控」,張瑞敏重思從1到n